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楼主: 逍遥看板娘

二战时日本政府为什么决定偷袭珍珠港?

[复制链接]

0

主题

981

帖子

1543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3
发表于 2020-4-3 08: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以下内容引用自网络
原因很简单,1941年的日本比中国都绝望
日军是现代军队,打仗就是打后勤,每次大规模战役爆发前,总有漫长的准备时间,成千上万吨的弹药和物资从军火库提出来,通过铁路运到离战场最近的车站,然后卸货,作战部队用骡马驮着这些物资开赴前线,这种作战方式决定了日军不会离开车站太远。
在这个背景下,日军不会离开铁路三天的“骡马里程”,因为离得太远了,弹药耗尽补充不上来,一旦被围就完蛋了,整个抗日战争22次正面大会战全是发生在铁路附近200公里内,日军偶尔突出这个范围,很快就撤回去了,铁路是日军的生命线,日军一般不会离开这个范围。
所以开战前两年,日军一顿“猪突”,把能打下来的全打下来了,到了1939年,战争形势很快瞬间就稳定下来了,日本反而虚了,日本政府希望赶紧结束战争,是的,日本的初心是东北,后来是华北,他希望赶紧结束战争,日本也不希望在中国陷着,所以中日谈判从来没停,一直在谈,只是谈不拢,日本要蒋同意割让东北但蒋死活不同意。
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的一个大问题解决不了了,没资源!战前日本国内很多人反对跟中国开战,反战势力不愿意对华开战的几个原因就有“战略物资黑洞”,担心一旦打起来,天文数字般的物资消耗,让日本彻底丢失主动权。
事实上他们是对的。在1930年,也就是抗战爆发前7年,日本把占领区的所有的石油都加起来,包括台湾地区的,还有库页岛的,总共挤出来45.9万吨。但是当年的日本总需求是多少呢?180万吨!注意这是和平年代,也就是说日本仅能自给自足25%,剩下的75%是哪来的呢?
对,美国卖给日本剩下的75%。
对华开战之后,这种依赖达到了新高度,到了1939年,也就是开战两年后,随着日本在中国占领范围变大,石油消耗也急剧增加,全年总需求量达到了445万吨,日本自己生产能力变化不大,对美国的依赖达到恐怖的90%!这还不包括橡胶、废铁和机床方面的物资。
当然了,美国给日本石油是要钱的,美元结算,这种天量的消耗,导致日本的美元储备迅速见底,到了1939年之后,日本在华攻势就停了下来,重点搞治安战,没钱嘛,只能打打“经济适用战”。
1940年,也就是开战三年后,当时外汇已经扛不住了,预计1941年耗尽,所以开始筹划万一枯竭了怎么办,去哪找石油和橡胶?于是制定了相关计划,准备南下太平洋,去抢英美荷的东南亚殖民地,到了1941年,德国驻日大使给本国发电报,说是日本外汇已经枯竭,石油随时断供。
日本和蒋委员长的秘密谈判一直没停,只要蒋同意承认东北独立,放弃华北,日本就停战,蒋这边的意思是,东北独立这事想也别想,在中国没有一个政府能冒这个险,华北就更别想了,只能接受“日本退回卢沟桥事变之前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东北你先占着,将来再谈。这一点日本是没法接受的,所以一直在那里僵着。大家知道抗战时期我们非常苦,其实日本也没好哪里去,1940年的日本连火柴都要定量配给。怎么办?所以日本准备在石油彻底见底之前冒一把险。
很多纪录片和书里,经常把珍珠港看成一个独立事件,各种猜测日本为什么进攻珍珠港然而不得要领,其实就在发动珍珠港那一天,日本同时发动了“东南亚战役”,这样就好理解了,珍珠港不是关键,关键是东南亚,东南亚有石油橡胶以及各种矿,当时荷属东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一年石油年产量高达800万吨,是日本的20倍,而菲律宾盛产橡胶,澳大利亚铁矿充足,是的,日本的目的要整个东南亚,为啥打珍珠港呢?因为东南亚战役爆发后珍珠港里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肯定会过来支援,不如突袭了珍珠港,先下手为强。
阴谋论说罗斯福可能知道了珍珠港袭击的事,不过美国主流史学家倾向于他不知道要打珍珠港,珍珠港被袭击是小事,几艘军舰,没了可以再造,但是东南亚油田是大事,如果丢掉东南亚,日本就有了战争潜力,这就不是简单的损失几艘军舰的事了,以罗斯福的脑子,他肯定知道日本针对珍珠港到底想要啥。
美国在巴丹半岛上守了四个多月,这时候就看出来珍珠港被炸的好处了,这四个月里巴丹半岛的美军基本没有得到任何支援,最后美军弹尽粮绝,只好投降,近八万美菲联军被俘。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美国彻底被激怒了,加入了二战,日本人尽管拿下了东南亚油田,不过没玩多久,美军就已经在太平洋上扭转战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硫磺岛登陆等等,日本的末日也就快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6

帖子

1714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4
发表于 2020-4-3 08: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人是经验的动物。因此人总会以历史的经验以及当前的情况来判断和评估某些事情的后果和利益得失。不只是日本,包括德国在二战中都做过很多让“后世”觉得出人意料的蠢事。如闪击苏联。
这就要谈到日本在战前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估计了。1941年前,日本海军曾就南下攻打菲律宾和中南半岛后美英可能出现的反应进行过内部分析。当时的少壮派军人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在1929年经济危机后国内一度缺乏战争热情。并且根据美国在欧陆战争爆发后一直在美洲摸鱼的情况来看,不认为美国有足够快速的能力动员起兵力与日本海军决战。
此外,历史上,日本人就挺看不起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美国佬的。首先一战中,美国就是个搭了欧陆战争末期便车的摸鱼圣者,从头到尾就没怎么正经的打过一场现代陆战。其次,日本陆海军在近代以来一直与各大“列强”打了数十年,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心想“这个老美就似逊啦”。
所以在当时海军内部就偷袭珍珠港时曾经有断言,日本应该首先提防英国海军可能对亚太地区的反应,而不是担心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其次按照日军计划,如果美国当时的两艘航母没有离港,那么珍珠港袭击可以一举摧毁整个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结合日本对于美国这个民族“战斗意志低下”的评估,他们相信美国无法在短期内重新组建一支舰队来有效对付日本在南洋的作战行动。
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彻底征服了几乎大半个南洋岛屿,并且摧毁了英国的远东舰队,一时间在太平洋无人能挑战其海上制海权。然而这都还是在美国的两艘航母离港逃过珍珠港袭击的前提下。
然而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美国人被日本黑了一次后居然觉醒了,不仅在短短数月内就对日本本土进行了报复性的轰炸,还在42年上半年就开始组织海军。此时日本才意识到美国这边有了动作,当时日军方面的想法是美国人这动员速度比想象中快了不少啊,但还是只停留于动员速度快,而没有考虑到美国军事工业的快速攀升。
于是1942年6月,日本海军制定了对美国新生太平洋舰队予以最终打击的中途岛--珍珠港作战策略。日本人到这时候还觉得美国虽然动员起了一些海上战斗力量,但是目前的战力还不强劲,可以通过摧毁中途岛--珍珠港一役彻底阻绝美国海军日后的反攻。
注意:日军发动珍珠港袭击是1941年12月,而攻克英国远东堡垒新加坡是在1942年2月到3月,中途岛海战爆发是1942年6月。如果按照打中途岛海战前的“历史经验”来看,日本基本上是飞龙骑脸怎么输的态势,根本没预料到美国能够一举摧毁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舰,直接扭转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海上优势。按照日本战前的预演,再怎么样,海上优势也能维持一年(当时日本参谋本部向裕仁天皇承诺的时间大约是一年的制海权)。
所以如果从后世的角度看,觉得日本单挑美国是单纯的自找没趣,那我觉得这些人是太过于带入了我们作为“未来人”占着“先知”的自然优势去挑战过去人类的认知局限性。事实上,这种认知局限性在历史上一直是存在的。
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发生你永远也想不到结果的奇妙故事书。它的剧情的奇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神剧的剧本。然而人又是一种热衷于习惯适应经验,和用经验欺骗自己的动物。因为人相信,如果历史无法通过旧的经验来预测的,那么我们就无法掌握历史,如果我们无法掌握历史,那么我们就无法掌握我们的命运。人的心理先天的拒绝认为自身认知是受到当前环境的决定这一事实,并拒绝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历史局限性。
所以当我们探讨历史局限性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是用它来嘲讽过去的前人。而实际上,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警示现存的世人。当然这种在历史人物的失败经历上找寻成就感的键盘历史学家往往很难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什么。
这不,这边的人现在也在热情高歌地宣扬新的帝国崛起后,要如何对那些毫无战斗力和战争意志的国家动手动脚,张口闭口一个什么“武统台湾肯定美国不会介入”,“只要往阿三那个破门板上踹一脚,整个喜马拉雅山的大门就会轰然倒塌”
因为我们也是基于经验的动物,而我们也会和过去的赌徒们一样基于经验认定,这次肯定能赢。然而我们的后人便会和我们一样,带着蔑视和鄙夷的目光看着我们这些“过去世界的人”是如何一遍遍地重复历史的错误的。
--------------------- 分割线 ----------------------
另外,关于如何正确的看待德日在二战中各类军事行动的预计与动机,可以看一下一位奥地利军史爱好者对巴巴罗萨计划的看法:
【MHV】巴巴罗萨——一个蠢到家的计划?(如何不做事后诸葛亮)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其实,所以历史上看似愚蠢的行为都是处于某种“经验化的理性”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看法是成立的。
后来的人之所以觉得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入侵苏联是蠢到家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知道二战的结果塑造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地位是通过二战的战果取得的。换句话说,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前世界民众的眼里顶多算个二流国家。更何况美国一战几乎没打陆战,它的海军在二战前也没有正经的打过几场史诗级的胜仗。而苏联更是经历了大清洗后40年被芬兰教做人的屈辱。所以在那个时间点,对于这两个国家实力的观测经验,得出干翻他们只是小事一桩,并不违反此前经验得出的理性推断。
只可惜还是那句话,我们太多人对历史事件的观点都是事后诸葛亮,总觉得自己比前人似乎知道的“更多”。也因此各种历史预言层出不穷,在各个时代被人们追捧,然后过了几十年后被后人斥责为毫无逻辑的“民科”。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8

帖子

1449

积分

小学四

Rank: 6Rank: 6

积分
1449
发表于 2020-4-3 08: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于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有一个很常见的疑惑是:“当时的日本人不知道自己弱于美国吗?”这个疑惑背后是另一个更大的疑惑:“明明知道自己弱于对手,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呢?”这个疑惑很符合直觉,但对于当时代的日本人(特别是不断积极推动战争的中下层军官)而言,这个问题可能问反了。就我个人的看法,日本军队从一战之后到二战战败期间的种种荒谬和“暴走”之举并不是因为“强”,反而可以从“弱”上找到部分解释。
明治维新到在1930年代之前,日本参加过两次重大的对外战争,分别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现在的眼光看,日本军队显然强于甲午战争时期的清军,也并不逊于沙俄可以投放到远东的军事力量。但是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却是两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所以对于日本的少壮派军官来说,在自我认知中日本和欧美列强相比的确是弱国,但是以弱胜强并不是无法企及的目标,问题重点在于如何以弱胜强。而在这些军官的认知中,以弱胜强的任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变得更加难以实现。虽然日本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但是日本军官对于一战做了大量研究,并且认为一战是一场整体战,是一场需要动员一个国家全部力量的战争,战争所需要耗费的各种资源远远不是日本以往参加的战争所能比拟的,而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却不具备这些资源。
为了满足整体战的需求,当时的日本少壮派军官大致想到了这么一些解决思路:1. 开发和动员更多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2. 更有效率的动员国内的工农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并促使这些行业相互协调配合;3. 激发军人和平民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战斗精神;4.更加巧妙灵活的运用战争艺术,以期以智破力。客观来说,这些解决思路本身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也很难说必然导致什么恶果,对于任何一个弱国来说,想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确要做到这些事。
但是在具体落实这些思路时,情况却出现各种显而易见的偏差、扭曲和错误。开发更多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被解释为日本本土资源匮乏,无法支持战争,因此必须入侵中国东北、又从占领东北进一步延伸至河北、内蒙,乃至整个中国、东南亚。动员和整合国内资源被解释成以军队指挥和统治整个国家,以至于国家的所有内政、外交决策都受制于军队的好恶。激发军人的意志品质和战斗精神转为对天皇的盲目忠诚、以及过度鼓吹意志品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并且足以克服物质资源武器装备的差距。以智破力的推崇同样变成了无视客观差距,一厢情愿的认为本方精妙的战斗计划一定可以实现。以上种种既会把日本引向无休无止的盲目战争之中,却又无法在战略和战术层面做出符合实际的规划指引。自我认知中的“弱”不仅没有成为阻碍战争的原因,反而成为不断推进战争,并且最终失败的源头。
而这个“以弱胜强”思路更加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完全是以军队视角(特别是中下级军官视角)所看待和理解的世界。波澜壮阔的、充满戏剧化的“以弱胜强”对于青年军官而言,的确是很有吸引力的选项。对于一个中下级军官而言,整天琢磨怎么把战争打赢打好的确是他的本职工作,哪怕流于不切实际的幻想,看上去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争只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对于是否使用战争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本应是极为严肃和审慎的决策。说的粗暴点,这就是头脑单纯的中二青年和深思熟虑的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差别。偏偏在日本,并不是中枢先制定重大决策,并且调动基层军队通过战争手段实现目标。而是中下层军官出于个人忠君爱国或者建功立业的动机将局部战争的胜利视为目标,并且自行其是地发动局部战争;而中枢则以高度机会主义的态度看待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中枢如此缺乏统筹和最终决策人,并且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又有很多原因可说,不过从结果上看,日本的总体战争进程就成了一系列机会主义的局部战争的随意积累。
与美国最终开战也是这么些套路。抢占东南亚的殖民地是为了占便宜、捞资源,这个思路本身并没错,军事层面也的确轻松占领大片殖民地。但是作战前并没有仔细考虑和规划(或者一厢情愿的忽略了)美国反制的可能性。等到美国对日反制真的发生时,自然而然地考虑用战争手段,而非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补充澄清一下,我并不是说日本方面完全没有尝试采取外交手段,重点在于外交手段和考虑完全无法控制军事手段。敲定对美作战后,日本军队的决策者并没有否认美国的强大力量,但又过于乐观地寄希望于通过“突袭”、“奇袭”解决问题,并且相当多的高级将领毫无道理的认为美国军队和民众的意志较为薄弱,无法忍受艰苦的战争。如果以美日必然开战为前提,那么珍珠港在战术层面算是挺高明的手段。问题是日本怎么会走到必须对美开战这一步的呢?
日本并非不清楚美国的军事实力,事实上日本海军在一战结束后就始终把美国海军视为强大的假想敌。但是这并没有促使日本选择更加审慎和保守的战略,反而是多年来脑海中与这一假想敌作战的反复谋划以及“以弱胜强”的美好愿景,在一定层面推动了战争的实际发生以及最终的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3

帖子

1834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
发表于 2020-4-3 08: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首先,日本军部那帮“米国通”非常自信;
日本军部的参谋们研究美国的战略思路就是:
炸珍珠港,可以迫使美国求和;
莱特湾大决战可以迫使美国求和;
冲绳血肉磨坊可以迫使美国求和;
本土一亿总玉碎可以迫使美国求和。。。。
其次,日本真的不能没有石油啊~
1941年7月28日,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实行石油禁运。英国和荷兰也纷纷效仿,英国切断了婆罗洲向日本的石油供应;美国说服荷兰东印度公司暂停向横滨和长崎运送石油。在日本国会中,首相宣称这种情势无法忍受,全国的陆海军即将缺油。
在日本看来,中日战事爆发后,随着美国搞石油和钢铁禁运,等于掐断了日本战争机器的命门,特别是海军的生命线。所以在大本营看来,无非只有三个选择:
一是答应美国调停要求,从中国撤军换取石油禁运解禁,但皇国颜面何存?
海军颜面何在?!不行,就赌国运吧~
二是即使日军南下夺取了婆罗洲油田,整个日本的太平洋战略链条暴露在美国菲律宾和关岛的威胁之下;


三是夺取菲律宾,切断美国在太平洋的臂膀,使其知难而退。
日本对自己的海军实力空前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2

帖子

1729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9
发表于 2020-4-3 08: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为幻想着单车变摩托。
很烦一些看了网文就觉得自己是砖家的键盘们。什么海陆军矛盾、长州萨摩都出来了——搞笑,自从插手裕仁选妃而被斥责后,山县有朋为代表的长州藩就滚出陆军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海陆军官学校出身的科班军官。
1941年之前,日本的利益格局来看,无非是几大块:本土——冲绳——台湾/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后打下的区域。
从当时情况来看,作为当时日本法理领土的半岛、对岸和冲绳都是赔钱买卖。真正赚钱的是中国东北。但由于中国军民的拼死抵抗,无法体面结束关内战争,还有可能吐出东北这块肥肉。日本决策者无法忍受这样的局面。这是根本原因。
1937年日本内阁的文件显示,维持半岛、对岸的统治,日本每年支出十多亿日元。这没什么奇怪的,对岸光复的时候,六百万本土人口(不包括驻扎的日本军政商民),共计一千万亩左右的耕地——现在对岸也只有1300万亩左右耕地。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赔钱是不可能的。
半岛同样如此除开北部的工业基地能够提供经费和利润外,其他地方根本就不挣钱。所以日本当时对这两个地方又恨又爱。不仅不给正常国民待遇,相反,在政治经济层面实施与本土完全两样的政策——到1945年,日本也没给对岸和半岛正常的选官、用人权力,还是以本土派人统治为主。而且半岛和对岸的金融相对于本土更为独立。
但问题是,对岸是通往东南亚和欧洲的航线屏障,不能丢;半岛是通往东北的跳板,也不能丢。1943年前后,日本在中国东北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耕地2.5亿亩以上,是其本土的两倍左右。而且东北还有大量的煤炭、木材等可供开垦。多说一句,伪满那么多伪军和管理系统,甚至是关东军部分补给后勤都是东北承担的。可以说,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拼死拼活打下的大片地方,挣钱的就是东北,但东北从法理上不是日本领土——是“伪满”。
说到这,还没完。
七七事变后,日本不断以添油加醋的方式增加派遣军力投入中国战场。占领区和战争目标从最初的控制平津,到控制京沪逼迫老蒋投降,再到攻下武汉、广州逼迫中国认输。结果,目标都没达成,中国军民仍然在战斗。虽然屡败但是屡战。
后果就是日本经济不可避免的被拖入崩溃边缘。
1941年初,日本在中国大陆共维持各类作战人员135万左右——关东军50万,关内各战场合计85万人。这些只是一线战斗人员,此外还有配属的后勤、医疗、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约上百万人。而国民政府和美国估算的日本彼时的总男性劳动力也不过一千二三百万人左右。
在此基础上,日本维持战争的方式只能把国民经济经济迅速军事化。自1938年开始陆续实施各种物资配给制度,汽油、粮食、各类视频、钢铁、消费品等等,都是如此。
背后原因是,日本在全面侵华后三四年的时间内几乎耗光了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家积蓄。1940年,日本在七七事变后的占领区开支超过140亿美金,而占领区的掠夺收入还不如支出零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连进口粮食的外汇都得省着用了。
所以,很多人黑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可以歇歇了。
日本这时候想和国民政府和谈,结束对华战争,底线就是退出山海关以内中国领土。但是,日本内部陆续拿出了几个骚操作:
1,组建汪伪政府。
日本自己种下的果子,想把这个亲日政府强塞给老蒋。这就触犯了底线。于公于私老蒋都不可能跟这么个烂玩意携手。
2,排挤英美在华利益。
北伐战争中通过万县事件、下关事件等,在美日等国配合下,国民政府收回了部分英国在华利益。但英国局部退出后的利益真空,随着七七事变到来落入日本手中。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
大家都知道经济危机中,美国本土产能过剩,最缺的是市场。而当时有着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就是下一个潜在市场。尤其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之后,更是如此。
原本老美指望中国市场续一波(给老蒋融资了天使b轮,a轮是苏联),结果被日本捷足先登。老美咽不下这口气。
在美日谈判中,原本美国暗示日本只要退出山海关内就行,没想到最后加码让他们滚出中国东北,这下日本炸毛了。
3,手伸进东南亚。
东南亚是英法荷等国利益,但荷兰和法国先后沦陷刺激了日本。日本很快把手深入了泰国、越南等地。这让西方各国不管是流亡还是本土政府都很不爽,集体找老美告状。好死不死,日本又和这些国家的死对头德国结盟了。
4,禁运。
其实美国禁运的时候,中日战争已经打了好几年了。所以你说美国真心是为了中国抗战,那基本是胡说。对,没错,你说美国不像日本提供成品武器。但人家出口原材料啊,中国也能从美国买这些玩意,但问题是买回来谁来加工生产?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觉得搏一把让美国承认既定事实。没想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2

帖子

1630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0
发表于 2020-4-3 08: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其实原因很简单,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内分配问题导致他们必须北上或者南下之间选择一个。除此之外都必须要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甚至要肉体上大规模消灭财阀集团。直接说白了就是旧日本政府就是靠着不断地扩张欺压他国来为自己续命的。日本老百姓一天一个饭团,生活水平和明治初年相比并没有什么提高。两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所得到的利益没有还原给老百姓,反而因为日俄战争的借款和一次大战后劳民伤财的西伯利亚出兵更加增重了国民的负担。
想想豺狼参谋辻政信早年求学时期的残酷经历对其日后的心理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就知道旧日本帝国的统治阶级就是在赤裸裸地吃人,如果他们不能证明自己还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这么一点点的改进的话全面的革命就在眼前。226是兵变,918事件就不是兵变了吗?
日本当年的阶级矛盾已经达到了军队下级经常性地制造下克上的事变(现在称作昭和)来为自己谋利益的程度,兵变和下克上都是阶级矛盾在部队中的反应,之所以大萧条期间日本首相接连被刺杀还不就是因为出身下层的中下级军官们压根不信他们给人民一条活路?226兵变可以失败一次,就如同俄国1905年革命中波坦金号战舰起义失败一样,不过是让日本人民像俄国人民一样不再寄希望于沙皇,不再认为国家只是有几个奸臣懵逼圣聪,那么只能让日本人民选择彻底推翻旧日本帝国统治阶级整体,对日本统治阶级来说其下场只会比二战后实际的结果更差,日本做了美国的殖民地当年的权贵仍然是权贵,还能得到美国兵的保护,一旦日共通过起义夺取政权,他们都只能获得和苏联地主资本家以及旧中国地主的待遇。
在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之后日本上层认识到了他们不可能在国内爆发总兵变之前得到所需的战略资源,那么南下就是日军的唯一选择,因为不南下就日本财阀体制不能续命,而南下的重要目标菲律宾又是美国的殖民地,所以和美国开战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那么为了提高战争胜利的概率偷袭珍珠港就是最好的选择,日军可以说已经在他们能做到的水平上做到了最好,至于说什么没有炸掉油库维修船坞的,且不说珍珠港外海还有三艘航母在活动,就是油库本身也是美国精心建设,日本飞机的炸弹根本做不到摧毁油库,至于登陆珍珠港这样的海军要塞,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防御还不如珍珠港,照样让地面战能力远胜日军的德军动用了多拉大炮和卡尔臼炮这种重型武器,三十多万人打了接近一年才打下来。日本还能做得比德军更好不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6

帖子

1709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09
发表于 2020-4-3 08: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德国和日本,分别在对苏联和美国发动战争的时候,他们的思路出奇的一致,要不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用出其不意的偷袭快速击破苏联陆军,逼迫斯大林投降。
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用出其不意的偷袭快速消灭美国海军,逼迫罗斯福谈和。


当然,斯大林和罗斯福对德对日的态度也是出奇的一致,你他妈的敢偷袭我!cnm!老子要杀光你们全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7

帖子

2312

积分

小学六

Rank: 8Rank: 8

积分
2312
发表于 2020-4-3 08: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首先你要理解什么叫军国主义?

简单地来说,军国主义就是以战养战——整个国家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人口都围绕着战争去服务,必须不断地占领新的地盘采集资源来避免经济崩溃,一旦侵略前进的脚步停止,整个社会的经济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最终自我崩溃。因此,以发动侵略战争开始,以战争彻底失败结束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军国主义的必然。

这也是毛《论持久战》中对于打败日本人拥有必胜信念的本质原因,因为他彻底地看穿了日本法西斯政府和军国主义的本质,早就看到了东条英机等人的死期。

另外,日本法西斯政府因为侵略受挫的压力,而为了维持表面荣光,不得不进一步加大对本国平民和占领区人民的剥削和盘剥,这也是为什么一共能够在俘虏日本法西斯恶魔以后,将他们改造成共产主义战士的本质理由。

随着日本法西斯侵略步伐在中国受挫,就不得不急于寻找下一个开战点,整个国家从上到下被战争机器推着不断陷入更深入疯狂,最终在和美国开战以后,也只能死于彻底疯狂。

其他答案更多是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去考量显得更为具体和直观,非常好,而从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角度去思考则更为深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68

帖子

2267

积分

小学六

Rank: 8Rank: 8

积分
2267
发表于 2020-4-3 08: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nhk有拍过一个系列的纪录片,好像叫《日本为何走向战争》,说是要反思当年的事情。
这个纪录片一共有四集,分别对应日本的四个失误点。
第一集讲的是外交层面的。当时日本吞并东北后,国际上一片指责声。日本反应很强硬,直接拒绝所有的指责,甚至退出了国联,从而外交孤立。
第二集讲的是陆军暴走,这个前面的答主都提到过了,简单来说就是军队完全失控,下面的人自作主张,只要结果是好的,变不会受到惩罚,还会嘉奖。
这集映像深刻的一点是,当年发动战争的那批日本军人,其实都是一个名叫一夕会的成员,包括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冈村宁次,石原莞尔等等,这个一夕会最开始是一些青年军官为了改革军队体质而成立的,但最后他们却带着整个国家走向了一条疯狂的道路。
第三集讲的是媒体层面。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媒体都在疯狂的迎合群众。。曾经日本有家报纸媒体批评九一八事件,结果遭到了激烈的抵抗,销量大减,愤怒的民众甚至对报社里的人发出人生威胁。再这种情况下,没人敢报道真相,那些不断的夸耀着蝗国武运长久的媒体报纸,纷纷大卖。
映像很深的是,有一个记者曾经在九一八事变后来东北采访真相,当时接待他的一名军官直截了当的告诉他,这事情是日本军部挑起的,然后嫁祸给中国方面,但是那记者却并没有勇气报道出来。
在全民狂热的氛围内,即便报道出来了,也没人会信,反而容易遭到攻击。
第四个是决断迷途,讲的是当时领导层的失误,我没仔细看,就不多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2

帖子

2190

积分

小学六

Rank: 8Rank: 8

积分
2190
发表于 2020-4-3 0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首先,有日本人自己本身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日本本土以及在中国掠夺的资源,其实根本并不够其打二战!!!
首先,日本人的石油就根本不够,必须得大量向美国购买,其次日本每年都必须得向美国进口大量“废钢”,因为就算日本+中国+朝鲜那个年代出产的钢铁,根本就不够日本人打二战----除非日本取消其庞大的海军。。。
所以,当年日本人面临的困境就是,打下的土地,经营成本高企,掠夺所得并不能解决日本当年国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中下层的问题,而为了增加可供掠夺的土地,又必须先透支国力,并且用珍贵的外汇去购买发动战争的钢铁和石油,又进一步加重了对本国百姓的压榨。。。所以当日本在中国大陆上再怎么打,蒋都不投降,TG又拼命在起占领区里面发动游击战,加大其经营成本,这时候突然间美国人跳出来不再对日本出售石油的时候,日本人就只有两条路------一:认怂,退回山海关,将大片拼命打下的殖民地送还回去,被美国人勒紧脖子,以后山姆大叔要怎么玩,本子只有无条件接纳;二:博一把,赌一把。。反正之前的赌国运赌了这么多次我都赢了,这次也一定能赢的。。而且那个时候,可以说因为欧洲战事,当时在东南亚势力最强的英国人把大量的力量调回去欧洲,导致了东南亚空虚,使得日本人发现钻这个空子,可以夺取到大量日本稀缺的资源----特别是石油,而要对英属的东南亚动手,必然会导致美国人的下场。
而就算是日本人当时接受美国人的“调停”,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估计和今天也没多大区别,所以对于日本人来说,拼一把,也就是必然,而不是偶然了。。而且真心的,以当年日本国内的那种情况来说,要是真把这些地还回去,丧失掉这些资源掠夺地和产品倾销地,其国内必然爆发严重的危机,甚至直接赤色革命也未可知,所以日本在二战的结局,其实在他入侵东北以后已经是注定的了。。。




另外说句难听点,某种意义上,没有美国在后面暗中支持,二战根本不会在那个时候爆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