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3176|回复: 20

二战时日本政府为什么决定偷袭珍珠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B

Rank: 6Rank: 6

积分
27574
发表于 2020-4-3 0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偷袭珍珠港导致强大的美国从中立改变态度向轴心国宣战,从而使二战的均势打破,导向同盟国有利的局面。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日本政府不懂吗,为何如此糊涂,仅仅是因为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造成日本的赌徒心理赌上一把?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71

帖子

305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2
发表于 2020-4-3 08: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里的些个高赞答案,一个个神吹美国,就是不敢解释一下,原本纵容日本侵华的美国为什么转而对日本搞“禁运”。
      其实原因很明显:日本侵华亏惨了老本,经济濒临崩溃,购买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能力已近于枯竭,到1941年,按美国驻日大使的说法,日本可用于支付的外汇只相当于2万德国马克。(约瑟夫。C。格鲁《使日十年》)
这样的绝境下,日本当然会打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的主意,特别是法国与荷兰,都在欧洲亡了国,而它们在亚洲却还有广阔的殖民地,众多的被统治人口,有食之不尽的大米,采之不竭的石油、铜,锡、铁、镍,割不完的橡胶,这些都是战争机器必须的物资。日本开始威胁法、荷,40年干脆出兵强占了法属越南北部。而西方阵营在东南亚的共主美国,自然有唇亡齿寒之感,苗头不妙!美英原本把中国当成东方版的埃塞俄比亚,根本不是日本对手,一心牺牲中国,以此换取日本北上攻击苏联。一如英法在欧洲牺牲捷克、波兰,以祸水东引一样。然而事与愿违,日本深陷泥潭,哪还去有余力去招惹苏联?“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以对华用兵故”----石原莞尔。
     眼看日本转而对西方的奶酪动歪主意,美国这才感觉不妙,只得转变态度,开始警告日本,日本呢?像是红了眼的赌徒,哪吃这一套?跟老美互别苗头,美国只好拿禁运来威胁。日本干脆孤注一掷,兵发东南亚,抢钱抢粮抢娘们!!这才有了珍珠港事件
   -------说到底,日本打珍珠港是中国军民的殊死抵抗给逼的!说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很难吗?
     连先辈流血打出来的功勋都不敢正视,你们也好意思装什么“理中客”??
      美国人都比你诚实好么:
     1941年5月29日,美国国务院战争经济局(Bureau of Economic Warfare)提出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对美国政府提出警告,指出日本经济由于在中国大陆进行的战争已经几乎接近破产,他们已经没有了能够用来支付的外汇储蓄,日本会把目光转向南洋,用他们的陆海军来抢夺资源。


   再对比一下日本人自己的看法,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日本与美国开战是日中战争所不可避免的结果。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是近代日本从未经历过的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而且是看不到终点的使日本陷入泥潭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兵力与军需品消耗严重,国内经济衰退,国民生活日益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试图通过侵略东南亚掠夺资源,以打破这场战争的僵局,因此日美战争是日中战争的扩大。"


    ----------藤原彰


   为摆脱这一困境,主动缩小和结束战争,军部在1940年度陆军预算中,决定将驻华兵力从85万缩减到50万,以此扩充军备。这期间,英、法、荷等国在欧洲战场失利,日本国内立时沸腾起来,认为这是南进的大好时机。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北部印度,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公开与美、英、荷为敌,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线。  




        ---------桑田悦、前原透《简明日本战史》1982版




     “侵华战争事实上的失败,是导致对英美战争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在对中国之战的胜利期望消失的时候,日本寻求利用所有的战机,以图延迟战败的到来”
     -----------《何谓中日战争?》日本 纐缬厚  第199页
   什么?这些都是少数日本人的一家之言?很好,上终极杀器:去跟日本老百姓说吧,看看它们在中国人的抵抗下,过着啥日子:
    不久前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著作《活着回来的男人---- 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作者小熊英二 以见证者身份讲述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因为中国军民的抵抗,使日本国力大损,社会迅速衰败的状况,以及他们一家生活境遇的绝境。
  作者写道,37年之前,他们一家虽说和日本其它平民一样,吃不上什么肉,洗澡用水都困难。但生活总还算太平,一家还是过得其乐融融,充满生机,当时。作者父亲作为家中的小儿子可以上学,放学后,还可以学下棋、看歌舞伎、下戏院看武打戏,每周还看两次电影。作为一个成绩不好的中学生,甚至也开始像优秀生那样,关注起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比如西班牙内战一类。
  而且当时日本经济繁荣,东京大街上开满了各类食品店、生活服务店。作者父亲家虽是贫民,开个小店维生,却因为经济景气带来的好处,加上日本社会升学率大大提升,也能让孩子上得起中学,交昂贵的学费。(美国保罗。肯尼迪在其名著《大国兴衰》中也谈到这个生气勃勃的时代:1919--1938年日本工业增速比美国还大,在世界上仅次于苏联。而且“到1938年,日本在经济方面不仅远远超过了意大利,而且制造业和工业产品的全部指数都赶上了法国“)
      但是,好日子随着1937年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而中止了,从1938年(昭和13年)开始,东京等城市的街头就渐渐看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了。他们一家是开日本饭店-----炸“天妇罗”(日式炸鱼)维生的,可是很快就难买到汽油以生火了,只好改用呛人的焦炭。
  到1939年,连炸天妇罗的食用油与鱼都很难买到了。他们街上的商店,连红豆汤也买不到(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红豆是日本人最普遍的喜好,甚至是节庆之日不可少的一种食物,比如红豆饭、红豆年糕汤等)。39年(昭和十四)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价格等统制令》。除了政府规定的约十万种商品的公定价格外,只能由“业者组合”商议并通过官方许可设定协定价格,贩卖者不得自行设定价格,经济已完全统制化。11月,全国开始强制配给制,连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给。(日本人自己的《大东亚补给战》哀叹:“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1939年)就开始破产”。)


     从这年秋天起,日本越来越依赖外来进口米,甚至进口日本人吃不惯的东南亚的长米。即使这样米也不够吃,只好吃小米和小麦。 (日本官修《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写到这个时期,也沮丧的提到,各大城市米荒严重,市民每次只许买二升以下的米,造成民心不安,内阁倒台,每次开会,政客们都不关心打仗了,“总是议论米的问题”)
1940年更从日本首都开始,连火柴都要配给!
   对于开店维生的民众,则是双重煎熬。先要与同行业的冤家一起,被政府强制加入区域性的“行业组合”,比如他们家开天妇罗店,就要加入“天妇罗组合”。 日常生活上呢?做为居民,在家庭生活的消费方面,还必须与邻居们一起被强制加入“町内会”或“邻组”,否则“就无法获得配给”。
   可是,有限的汽油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日本国内的物流基本已垮:“都会区除了粮食不足,也缺乏运输能力,各地方的物产往往只能留在产地,无法流通”。这就导致配给政策,即使有政府来保障也难以维持:“与实际家庭户数相比,配给量往往不足,而且也发生许多需要的物资无法取得、却配给了不需要的物资的供需失衡状况”。
      物资一旦少到威胁到大众生存,必然带来社会的全面腐败,日本国内什么都得靠“关系”,没有陆军、海军等军方关系的平民,在配给所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不认识你,所以不能卖米给你“。而有关系的人,特别是军方关系的人,与邻组长或组合长勾结,将有限物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拉到黑市卖高价牟利。平民却求告无门。   它们“大肆进行物资买卖。这种情况更招来人们的强烈不满,街头巷尾甚至流传着‘这世道有星星(陆军)有船锚(海军)有关系就有头有脸,只有笨蛋们才需要排队’这样的川柳(川柳,日本的一种文艺形式)”


       到后来,就算过了人情关也没用,干脆无物可配。“就算持有配给票或米谷存折,到配给所却无物可供配给,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

       该年,作者家的店子彻底关门歇业,因为啥都买不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商店都倒闭了”。作者所在街区,只有卖棕刷与扫把的店子才不倒闭------而在侵华战争前,他家附近开满了各类“蔬果店、豆腐店、煤炭店、药店、澡堂”以及“洗衣店、寿司店、咖啡馆、书店等”等等! 而且,30年代初东京每16户居民就有1家蛋糕店。
因为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英勇抵抗,日本国力大衰,东京这些店子全被一扫而光!
  “想上街吃顿饭几乎不可能”。 人们“一听到消息说哪里的商店进货了,大家的眼睛瞬间都亮了起来”。
  而日本社会原本大量的活跃的私人企业,也几乎全军覆没:“非军需企业不是转业就是倒闭,而财阀系统的军需企业,则朝着整并与统合迈进”。
      除了吃饭困难,中国的抗战还沉重打击了富人的生活,因战况僵持不下,日本兵力奇缺,所以劳力越发紧张,国内劳力被强制重新配置,最后搞到因没有劳力,日本的咖啡馆与洗衣店也倒闭了,一切为大城市中产阶级服务的商店全部消失了。因为这样的变迁,作者一家,家庭成员纷纷病亡,从佐吕间乡下送来东京的兄妹四人,有三人病死。死因呢?作者认为除了工作紧张,"战争体制下的营养不足与生活不安定(破产、失业)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他们死亡的原因"。 ------综上所述,日本国内的经济民生因侵华战争持续,发生怎样的惨剧,如果战争继续,日本不垮还能撑多久?
      要知道,美英对日本的真正有意义的禁运,要迟至1941年7月28日才开始,距离珍珠港事变不到5个月了!日本国内的上述情况,与所谓美国禁运根本无关,完全是中国抵抗所致。
     “到了1940年,中国事件每天大约要日本耗资400万美元,送到中国战场的日本人在一百五十万以上。部队中伤亡很多,而国内对主要商品配也已开始,这个事件就变得严重起来,在政治和宣传中越来越听到绝望的呼声要求结束战争”
         ----------美国 约翰。惠特尼。霍尔 世界历史丛书《日本史》第234页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对日本一直有极高的评价,在论述日本制造业、工业产品指数早在1938年就赶上了法国之后,他不无惋惜的评价道”如果其军事领导人不发动1937年在中国的战争和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则它也可能早就赶上了英国的产量,而不至于拖到60年代中期“。
日本绝大多数国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以昭和14年度(1939年4月1日~1940年3月31日)预算案为例,既要维持在华战争、准备与中苏同时作战,又要对抗英美造舰竞赛的日本,全年总预算却不过89. 6亿日元。其中对华战费46亿日元,而所谓陆对苏联、海对英美的两大国防计划则仅有区区6. 7亿日元  虽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陷入绝境,而在后方,日本社会也濒于灾难性衰退,日本民众尝受着自作自受的惨剧。  
中华民族的军人们,背负着近代沉沦落后的巨大国力差距,背负着同胞蒙受巨大的苦难与空前绝后、无以复加的耻辱,但仍然没有放弃浴血奋战,以贫弱国力将日本逼到绝境。  在国力巨大的差距下,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成果与日本上升趋势完全埋葬。


最后,由吊死鬼东条英机出来做总结性陈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已在中国阵亡数十万人,一亿国民过着苦逼生活:
その主張がよく分かるのが、10月14日の閣議。東条英機(とうじょう・ひでき)陸相の発言だ。
 「撤兵問題は心臓だ。米国の主張にそのまま服したら支那事変の成果を壊滅するものだ。満州国をも危うくする。さらに朝鮮統治も危うくなる。支那事変は数十万人の戦死者、これに数倍する遺家族、数十万の負傷者、数百万の軍隊と一億国民が戦場や内地で苦しんでい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8

帖子

312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0
发表于 2020-4-3 08: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哇!第二个突破千赞的
因为日本陷入了逻辑死结,就是我为什么发动战争:我打中国,为了资源和移民,但我打不下中国,我只能打下半个中国,蒋介石不投降,后方的赤匪(日军视角)不停袭扰我,我的占领区无法转化为资源和兵员,就好像红警我好不容易占领了几个矿区,把对面其中一家实力稍微强点的压在家打,可是对面实力较弱的另一家确总有一堆恐怖机器人在袭击我矿车,矿车采不出矿,我还得造坦克去清恐怖机器人,可是恐怖机器人怎么也清不完,前线兵力也推不动,陷入了死结,日军也是,占领区无法有效转化,前线不但得不到占领区的支援,还得把大量兵力转换为治安部队,去和TG打无穷无尽的治安战,国内不但得不到中国战场的好处,还得勒紧裤腰带往里搭,怎么算是都赔本,本来依靠美国的贸易还能支撑,结果美国一禁运,如果不停战,自己就先玩完,停战,当初的日本就是一邪教国家,能停下来吗?谁停谁就被天诛国贼,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最后没办法,日本人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可是那是美英的地盘,如果直接进攻,英军还好说,毕竟主力舰队在大西洋和欧洲和德国人干仗,可是美国呢?他的太平洋舰队怎么都无法忽视,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只能寄希望于一次偷袭彻底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美国缓过劲之前尽可能的占领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富饶区域,转换为战争物资,从而为和美国谈判包括之后能够彻底打垮中国留下足够的资本。可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最最无奈没有选择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04

帖子

2795

积分

小学六

Rank: 8Rank: 8

积分
2795
发表于 2020-4-3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1940 年夏秋日本决定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事态的发展很快表明,日本打错了算盘。松冈洋右与日本统治阶层的很多人都以为,《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对美国会有威慑力,德国外交部也是这样以为的。而美国人的反应很快就证明他们全都大错特错了。该条约只是证实了美国的观点,即日本是一个好战、无赖的军国主义国家,是纳粹德国在远东的翻版,因此必须阻止日本人。  [1]  9 月 23 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似乎进一步证实了美国的看法。日本先是向法国殖民当局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允许日军过境,并向日军开放机场。双方还在谈判当中,日军就出兵了。经过两天小规模冲突,法国当局投降了。印度支那北部被日本占领。  [2]
罗斯福政府当中早就有一批官员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最显赫的「鹰派」人物包括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和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他们主张对日本实行全面石油禁运。而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和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反对采取如此强硬的措施。国务院的观点得到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上将和美国舰队总司令詹姆斯·理查森上将的支持。他们认为全面石油禁运马上会刺激日本铤而走险发动战争,而美国海军此时还没有准备好。荷属东印度群岛政府此刻已经告诉国务院,请求美国不要采取行动,以免招致日本入侵东印度群岛的危险。罗斯福暂时支持「鸽派」,没有实行石油禁运。但是 9 月 19 日,美国用宣布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金属来回答德日谈判结盟的行为。这项禁运将于 10 月 16 日生效。  [3]  尽管美国政府中的主导力量还是不想把日本逼到绝境,使日本铤而走险开战,但是废金属禁运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美国不会向日本通过《三国同盟条约》所施加的压力低头。华盛顿警告日本人,美国一直坚持维持东亚现状的主张。  [4]  这就意味着美国将对蒋介石进一步增加援助,而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人迅速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日本来说,这意味着灾难性的侵华战争注定要无止境地继续下去。蒋介石毫不意外地拒绝了日本的诱降条件。作为回应,东京在 11 月承认南京的汪精卫傀儡政权。而罗斯福宣布美国正在考虑向中国国民政府提供 1 亿美元巨额贷款。  [5]  因此在 1940 年秋季,美日关系进一步恶化。既然双方都寸步不让,那么很明显,双方只能依靠实力的较量来决定东南亚的归属了。  [6]
从日本的角度来说,三国同盟最重要的目的是威慑美国,不让美国干涉日军南进战略,因为南进控制原材料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和政治安全至关重要。签订条约这个举措的赌博色彩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万一美国不吃这一套,不受威慑,反而把这个条约看作是挑衅怎么办呢?《三国同盟条约》适得其反,加强了美国遏制日本扩张的决心,威胁日本石油生命线怎么办呢?但是从当时日本政府的角度来说,这个险必须要冒。日本下这个赌注肯定要冒很大风险,但是也有可能获得巨大回报。而不赌这一局就意味着未来长期向英美势力屈服,还意味着侵华战争完全徒劳无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日本政府选择了大胆,而不是谨慎。当然,日本人仍然无法克服对未来的恐惧,但他们对这种恐惧抱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前海军省次官、后来偷袭珍珠港的始作俑者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 1940 年 10 月说了这样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地讲出了这种听天由命的态度:「这样干根本行不通!和美国开战就等于和全世界开战。可是决定已经做出,因此我会尽忠职守。毫无疑问本人最后将阵亡在(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上。」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79

帖子

3045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45
发表于 2020-4-3 0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日本的悲剧说到底,就是不愿意用内政的方法解决问题,寄希望于对外战争解决问题。
当然日本人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日本起飞时正好赶上帝国主义时代,学不到好的,而且日中、日俄两场战争日本都赚了,包括后来918也赚了。人都是从过往经历总结经验的,如果你过往的经历恰好处于时代的车轮碾压的位置,那你就注定倒霉。
过分依赖战争手段,必然导致军队坐大。尤其是“大臣现役武官制”这个制度,使得军队可以随意玩死任何一届政府,日本想不搞军国主义都不行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军队不听政府的,于是军队下级也不听上级的。
日本长期穷兵黩武,农村非常穷苦,军人又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年轻人对官员和富人有严重的不信任感,他们掌权后更倾向于抛开上级自己解决问题。
918是一次完完全全的军队叛乱,不仅政府不同意,甚至军队高层都不同意。918成功后,日本政府和日军应该把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这帮人当场枪毙才对,然而并没有,甚至还加官进爵一路升到军中央去了。
也就是说,只要最终结果有利于日本,哪怕是军队叛乱也要奖励。


石原莞尔的报应来的格外的快,他进中央后发现整个陆军已经完全乱套了,随便一个下级参谋都敢串通部队长官,自己做战略,调部队出去打仗!辻政信有一次奉命到地方视察部队,居然伪造天皇的旨意,拐跑了整整一个军去执行他自己的军事计划!为什么日本人骂陆军不骂海军,因为舰队长官和参谋受制于军令部,自己动不了军舰。


石原原本的设想是以满洲国为基地,快速吞并中国,但是与中国长期接触后,他发现这个设想完全不现实,必须暂停对外扩张线,建设满洲。所以七七事变发生后,石原莞尔想要阻止战争扩大,但是武藤章(作战课课长,石原是他上级)说了一句话把他给噎住了:“我们就是在效仿石原学长的做法啊!”
你TM抗命升少将了,现在我也想升少将,你不让,这不是过河拆桥嘛!
因为“走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石原很快滚出了军中央,二战前夕被转入预备役,扔去立命馆大学当老师了。
顺便一提,因为石原反对对苏作战,又反对对美开战,还反对七七事变全面对华战争,所以东京审判的时候根本没起诉他,石原也是倔,他作为证人出庭的时候质问中美苏检察官,918是太平洋战争的起因,为什么他这个罪魁祸首居然不是战犯,大家没理他。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嘛,这么大岁数了,这个道理还不懂?
无独有偶,昭和天皇也跟石原陷入了一样的困惑,我分明就是鹰派的,为什么这帮鹰派天天迫害我?简直体思皇亏。
发动侵华战争的裕仁(昭和天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77事变时说好3个月灭亡中国的,结果生生打了4年(从918算已经快10年了),把日军打傻了。日本人一直按照日清和日俄战争的逻辑理解战争,完全不能理解中国这次为什么死扛不放。内阁好几次不想干了,军队不听,军中央好几次打退堂鼓,下面部队不停。我们一直在赢,无非就是进展慢了一点,怎么能撤军呢?说不定我这边再打赢一场战役,国军和八路就投降了呢?


40年,好不容易日军中央和政府取得一致,要撤军了,又赶上欧战爆发。德国势如破竹,一战4年都没打下法国,二战2个月就搞定了。之前说撤军的人又改口了,“德国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可不能误了末班车”,于是加入了轴心国,想要一鼓作气解决中国问题。
法国战败后失去了对越南的控制,所以日本政府与维希法国政府约定,法国在越南北部向日本提供军事基地,允许日军进驻。名义上是为了断绝英美从缅甸援华的通道。结果部队进驻的时候,派到现场监督的作战部长富永恭次和方面军副参谋长佐藤贤了竟然指挥部队跟法国人打了起来,进驻变成了入侵。
事后富永恭次、佐藤贤了只受了点小处分,又过了几个月反而升职了。


77事变和法属印支事件充分说明了当时日军的特点,只要你是主战派,捅了天大的篓子也不要紧,上面一定有人罩你,如果你是主和派,哪怕你说对了也有人给你下绊。最后日军从上到下全变成了激进派,战争只能越打越大,见好就收是绝对没戏的。


法属印支事件给美国敲响了警钟,如果日军下一步控制了越南南部,就可以直接进攻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对于正在全力支持英国进行战争的美国来说,后院起火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41年春季开始,美日双方就《日美谅解案》进行了大量磋商,这个方案对日本人过于有利,并不是美国人真正的意思,但是可以看做是美国人试探日本人诚意的一个工具。结果这个方案居然在日本那边就没通过,日本人妄想美国会一味退让,就算进驻越南南部,继而控制印尼的油田,美国人也不会报复。
7月底,日军进驻越南南部,美国和其他同盟国立刻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随后宣布对日本禁运石油。


进驻越南是为了入侵印尼获得石油,避免未来开战后石油禁运造成影响,现在两条都成真了,求仁得仁,不对美开战还等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0

帖子

3583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83
发表于 2020-4-3 0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日本南下太平洋侵略是美日矛盾的爆发点。


1940年七月近卫文麿开始第二次组阁,提出南下太平洋,攫取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欧美列强殖民地的矿产,石油和橡胶资源,是英美法荷等国家与日本决裂的根本。


而日本1941年七月二十六日日本强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是美日矛盾的导火索,从那一天起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


八月一日美国对日本石油汽油全部禁运。同时英荷也响应美国,对日本在本国的资产实施冻结。


日本没有石油,形势岌岌可危。2个月后储存的石油将消耗殆尽。用日本的话说,在南太平洋日本陷入了ABCD包围圈。






此时的日本并非只有向英美开战这一条路,美国历史学家比克斯说:如果日本能独立于欧洲战争之外,就能在战后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发挥影响。


但是1940年法国失败,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让日本蠢蠢欲动,他们并不想放弃多年的侵略扩张成果。另一方面日本陆军海军规模不断扩大,从1937年的侵华战争开始,陆军规模由25万扩大到了210万人,自认为能在太平洋与英美开战。


1941年日本狂热派东条英机上任首相,预示着日美开战已不可避免。


  ————————————分界线——————————


评论区有知友提醒,二战时的越南应该称为法属印度支那而不是法属印尼,现已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5

帖子

290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0
发表于 2020-4-3 08: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我能反杀。”
解释一下:
日本人当时的经验就是,在弱势情况下先后艹翻了强大的多的大清和露国,仿佛国力弱已经成了日本的buff——“只要打逆风局,日本肯定赢”
“需要东南亚资源,要和美国人冲突”
“跟美国打我们逆风”
“劳资打的就是逆风局!”
结果发现逆的是台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0

帖子

3564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4
发表于 2020-4-3 08: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追本溯源,谈谈远因
如果一个人的拿起手枪对着自己的大脑l连开六枪会发生什么呢?
在战争爆发前,日本人就是这样对着自己国家的大脑连开了六枪。
我列举下1929到1936年间被日本青年刺杀的日本首相,也就是日本政府首脑:
田中义一,死因不明
滨口幸雄,遭刺杀重伤
犬养毅,遭刺杀,扑街
斋藤实,遭刺杀,扑街
冈田启介,遭刺杀,躲过
铃木贯太郎,遭刺杀,子弹打中脊椎,命硬,没死成


从1929年9月到1936年2月,在6年之间,日本政府共有6位首相,前首相,未来的首相遭到刺杀,平均每年一个。
1929-1936是什么时候?那是各国遭到大萧条洗礼,必须寻找国家出路的时间,而恰巧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日本的政府首脑频繁遭到刺杀,越是危机的时刻越需要清晰敏锐的领导者,纵然不是,也应当经验丰富,这些人不是可以被轻易替代的。然而恰恰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日本的青年将校们亲手枪毙了日本政府的大脑。


但日本青年不这样认为,那一代日本普通青年是受到军国主义教育成长起来,并且只有从军一途来提升阶层的,如果他们从小就被教育用枪来解决问题,那么他们成年以后自然也只会用枪解决问题,当他们面对大萧条的危机时,能够想到的解决方案也只有用枪杀几个人而已了。


这样旧日本帝国的亡国之路开始了,聪明的大脑被杀绝了,杀怕了,后来上位者要么缺乏坚毅勇敢的品质,要么缺乏足够的智慧,要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智慧。昏招迭出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日本政府会决定偷袭珍珠港?因为在聪明人被杀绝杀怕以后,蠢材上位了。


--------代表更新的分割线-----------------


11.26
换一种视角看待太平洋战争:亚洲新兴国家对以欧美殖民者主导的亚洲秩序进行的挑战。中国人深受侵华战争之苦,因此看待二战更多的是以侵略与反侵略角度解读。这当然是对的,但也不妨了解日美视角。
由于近代欧洲文明的爆发,亚洲秩序是长期由欧美殖民国家把持的,亚洲人并不掌握亚洲的主导权。旧日本是一个异类,它从亚洲国家中脱颖而出。那么必然就面临与欧美殖民者争夺亚洲主导权的问题。
这组矛盾是不可回避的,任何一个亚洲新兴国家都必须直面欧美殖民者的挑战。眼前的一个例子就是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其实质也是亚洲新兴国家挑战美国主导的亚太体系
在面对主要问题上今天的中国与二战时的日本并无二样。区别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智慧丶幸运值。
今天的中国,发展经济思想深入人心;37年的日本从上到下都克制不住扩张的冲动,只有一个石原莞尔等少数人认为要静待满州开发,蛰伏二十年方能放手一搏
今天的中国,可以依靠大棒加胡萝卜与菲律宾这样的弱国巧妙完成外交,进可能避免无谓的自身国力的损耗与欧美国家的介入;37年的日本看见中国就像看见肉一样,迫不及待的要步步步蚕食,以至于自身陷入泥潭,引来英美战争威胁。
今天的中国,面对本拉登袭击美国,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时,回避了与美国的正面对抗,将该时间成为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39年的日本看见欧战爆发,日本人同样认为这是战略机遇,不同的是他们急于参加战争分一块肉。
今天的中国面对中美贸易前本身已经积累出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可以选择与美国都而不破;41年的日本却因侵华战争之消耗,国力穷困,面对美国经济制裁没有战争以外的任何选择。
中国人很幸运,有日本这个挑战亚洲秩序的失败模板做参考;中国人也很聪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偷袭珍珠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51

帖子

295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50
发表于 2020-4-3 0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991年11月25日出版的《NEWSWEEK》做了珍珠港50周年的特辑。这期杂志里深度介绍了山本五十六领导珍珠港偷袭幕后的故事。

    山本五十六曾经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大量曾经在美国读书工作过的日本人一样,他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美国。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潜能。就生产效率而言,美国可能是日本的5-10倍。新技术应用的速度,日本也比美国弱很多。日本对美国的策略是:以武止戈。从一开始奔着求和去,武力威慑是求和的手段。(日本人好奇怪的脑回路啊)

    日本习惯性地寻求决战而不考虑对手的纵深。如果对手不投降或者不和谈,日本将陷入死路。决战轮是由于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两次胜利给日本带来的幸存者偏差。山本五十六认为如果成功偷袭掉珍珠港,将给日本带来6个月的时间优势。这6个月时间最大化榨取东南亚的能源,或许可以与美国赌国运。选择在珍珠港决战的初衷也是上面提到的“决战论”。之后的中途岛海战也是日本主力谋求决战……很可惜,无论在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日本遇到的对手都打消耗战……

    日本是一个精于计算的国家,所以它常常可以获得不错的战役胜利,但过去100年来在战略上(无论军事还是政治)并未见得多么成功。一旦这个民族落败,马上陷入崇拜与学习的狂热中。《Newsweek》说,二战期间的美国人始终无法理解一个被佩里船长打开国门的日本,在被西方击败,向西方学习,与西方合作的国家,竟然会主动偷袭美国。同样,《Newsweek》在1946年的杂志中也报道了,麦克阿瑟将军在登录日本后大肆在日本做个人传记的宣传。他的地位一时高于天皇。日本人民间一直在传闻麦克阿瑟拥有日本血统。
《Newsweek》这期杂志还谈到了美国人以及世界对于日本的担忧。
NEWSWEEK:日本不敢正视自己的历史和犯下的罪行。在日本的教科书不敢写731部队做了什么,理由竟然是这些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日本对于战犯的祭拜,也为世界所不能容忍。
NEWSWEEK:日本的军事潜能不能低估,它可以一夜之间武装成战争狂魔。
NEWSWEEK:美国在保护日本,但是日本却偷走了美国的工作机会……
美国发动对外战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战争有多烧钱?近现代以来有哪些尴尬的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从越南战争结果看,朝鲜战争我们应该是打输了还是打赢了?同样打越南,为什么中国短短一个月就说取得胜利了,美国却十年都打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97

帖子

282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20
发表于 2020-4-3 08: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很少有人会提到:1937年,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那一年中,美国对日本出口额超过28亿美元,其中60%是石油(产品)、废钢材和钢——为了满足对日钢铁出口,当时连纽约的旧电梯都被拆下来直接卖到了日本;到1938年,美国仅向日本出口的飞机总价值就达1745.4万美元——1939年时一架零式战斗机的价格差不多合7万美元;日本侵华战争头三年中消耗燃油约4000万吨,其中70%由美国提供,而消耗掉的钢铁,一半来自于从美国进口的废钢材(另一半来自伪满)。
不仅如此,1941年4月,美、日签订了《日美谅解方案》,该方案规定:
一、美国承认日本对“满洲”(东三省)的占有权。
二、迫使蒋介石政府与汪精卫政府合并。
三、如果蒋介石不同意,美国将停止对当时重庆国民政府的援助。
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的侵华战争在前期完全可以看作是美国支持下的“代理人”战争,本质上和之前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是一样的。与英国人类似,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支持同样不止是为了那么一点出口额,更大的意义在于打击英、法等国对远东的控制,同时对苏联在远东形成制衡。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其实是一种先放水养鱼、再排水捞鱼的模式,这一点在美日之间体现得尤为突出:1941年美国开始在能源、橡胶等战略物资上对日本实现禁运。被釜底抽薪之后,日本顿时陷入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窘境。前期凭借美国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政治支持,日本的侵华战争已经成了一个超级大泡沫。侵华战争全面展开以后意味着天量的资源需求,而美国此时开始禁运则使得战争的“资源链”难以为继。此时,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吐出此前吞下的利益,让美国人来低价抄底,这将意味着实际控制日本的军部势力将受到空前的冲击;要么就只能赌国运,对美发动战争,夺取东南亚地区的资源来弥补缺口。
而对美国人而言,无论日本人走哪条路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坏。选第一条,美国的获利略小,但基本上没什么代价;选第二条,美国会付出代价,但两个国家的实力差距在那摆着,只要战争持续得久一点,日本战败就是必然的事情——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说法,就是打六个月到一年问题不大,打两三年就没辙了。
后面的历史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在笔者看来,与其说这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先诱导你大肆拓展业务,减少你的现金持有量,再断掉你的贷款,一番折腾之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不仅仅日本本土被美国占领,战争期间,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从亲英、法变成了亲美。同时英、法等国对东南亚乃至南亚的殖民统治由于日军南下而被瓦解,战后伴随这些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英法等国势力几乎被彻底逐出,而留出的空间,很多最终都留给了美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