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3-22 13: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原则上讲,传染病是个具有外部性的东西。全球性的传染病必须尽可能做到信息透明、加强国际合作,人不过去信息也得过去。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传染病防控,考验的就是区域间的合作和组织能力。一个高效的处理措施,既要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阻隔开,又要保证技术、信息、物资、信任甚至情感上的必要联系,这对人性本身就是一个考验。
现在看来,对于这么一个病死率恰好不高但也不低,传染性、隐蔽性又很强的疾病,哪怕一个地方没有疫情,只要有大规模的跨区域人口流动,这个地方都得提前为防疫做点什么,这样才能把疾病控制在低水平,控制疫情对生活秩序的破坏程度。很多国家的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病毒处理的难点所在,我们吃过亏,就不应该眼看着其他国家再吃一遍遍的亏,各国的民众都是无辜的。
本国利益上讲,如果能派人过去,有机会了解到当地的真实情况,利于帮助我国制定防控政策。协助其他国家进行防控工作是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医疗卫生领域的影响力、增进国际合作和加强各国友好关系,同时防止输入性病例再次进入我国的重要手段。这也能一定程度改善我国作为疫情始发地的负面形象。
至于开动工厂大量生产的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在我国自己物资供应平衡的情况下,更要利用好这部分产能,以买卖和捐赠的方式,投放到世界上需求最大的地方,在地区层面和全球层面产生更高的防控效果。这也是防范产能过剩、维持经济运转的一个办法。
我们主要应该考虑的是什么措施对双方利益最大,又是我国可负担的。至于该不该帮,这问题目前来看答案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在自己的可负担范围内,尽可能提供对方需要的东西吧。这样没有什么坏处。有人担心会不会让医疗人员过去,总体来看,由于语言文化执照因素,加上人力紧张,医护人员跨国流动是几乎不可能操作的。至于有人认为要把患者接过来,这种事情更没有可操作性。这两个极端的“帮助”是压根没法操作的。
总的来看,捐物资、在国际上发文章、派出专业人员交流经验等,都是可行的办法。这个病如果不是经历一次,很多人可能都意识不到它新在什么地方,防控有什么难点,进而疏于防范。我们应该总结自身防疫过程的经验教训,以及现有的临床资料,对其他认可我们帮助的国家伸出援手,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临床医疗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