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2551|回复: 20

为何日本人会使偷袭珍珠港这个昏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A

Rank: 5Rank: 5

积分
28329
发表于 2020-3-4 10: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为何日本人会使偷袭珍珠港这个昏招?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00

帖子

301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10
发表于 2020-3-4 1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李鸿章评价日本人用了8个字,一针见血。
贫而多贪,诈而显信。

这是对日本人民族性格的整体概括,一个贫字,也概括了日本的地缘处境,在海权帝国时代,注定沦为大国博弈的马前卒、代理人。
一条蹲在远东大陆门口的恶犬,它的主人曾经是英国,侵华战争前期又换成了美国人。
在远东这块肥肉面前,主人和恶犬反目成仇,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04

帖子

354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2
发表于 2020-3-4 1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们研究了八个战略失误案例以及四个无失误案例,结果揭示出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和机构在面对复杂的战略抉择时,依赖于现实—认知模型生成的简化表示,否则错综复杂的情形会令他们不知所措。这些模型与客观现实的差异越大,决策者越容易出错,包括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对自身模型充满信心的领导人和幕僚,往往会漠视或轻视那些威胁—乃至改进这些模型的新信息。由于决策的关键在于利用信息,了解该过程如何失灵或把决策者引入歧途至关重要,而且应该是可行的。


拿破仑的认知模式的缺陷在于他认为,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和强大军团,可以将自己的政治意志强加给在战争中落败的对手。他那不可一世的自负和宿命论,让他罔顾现实。拿破仑下定决心并说服了他惯于阿谀奉承的手下,遂于1812年入侵沙俄,企图迫使沙皇亚历山大进行决战,以将其一举击败。而亚历山大命令军队后撤,引诱拿破仑大军深入俄国广袤的腹地,以严寒、饥饿和哥萨克骑兵的突袭消灭之。拿破仑以为亚历山大会按照他的制胜计划行动,纵使亚历山大也知道这样做会战败。拿破仑应该深谙这其中的玄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方领导人根深蒂固的普鲁士精神让他们对全面胜利深信不疑,即使西线战事一度陷入胶着。因此,1917年,他们劝说易妥协的德皇威廉二世反对政治家的请求,恢复对美国和其他中立国船舶发动无限制的潜艇战,妄图通过此举围困英国,迫使其投降,因为美军至少要一年后才能抵达欧洲。在德国做出上述决定的几个月内,美国通过反潜护航舰队增援英国,而第一支登陆欧洲的美军部队比德国人预期的时间提早了一年。尽管德国陆、海军指挥官掌握了充足的情报,但他们被完胜的念头冲昏了头脑,没有仔细推敲(牵强的)计划失败的可能性。


希特勒的认知模型包含轻视苏联,雅利安人至上主义,以及笃信自己一贯正确(这可能掩饰了他心底的自卑情结)。消灭苏联让德国人在东方生活、耕种和繁衍的想法驱使着他。他确信在德国国防军的打击下,苏联红军、民众的意志力和政权会土崩瓦解,遂于1941年悍然入侵苏联。他研究了拿破仑犯下的错误,结果又步其后尘。虽然德军在情报和战略上存在失误,但希特勒误判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的过分狂妄、以及独断专行。希特勒的顾问团集中体现了威权主义国家的一个通病:缺少犯颜极谏的人。由于希特勒的失误,“千年帝国”只多存续了四年。


1941年,日本军方领导人推断,待美军从珍珠港偷袭中恢复元气,日军已经征服整个东南亚,到时候可以凭实力谈判议和。在这一推断背后,他们认定日本的种族优越性、军事实力和统御亚洲的命运。警示之声归于沉默。日本人对美国领土发动致命突袭,激怒了这个军事工业实力占突出优势的劲敌,美国上下团结一致、斗志昂扬。对于这个结果,日方早有预料。六个月之后,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夺回主动权,最终打败日本,并将偷袭珍珠港的始作俑者送上绞刑架






同年,苏联领导人认定实施有限的军事干预,支援阿富汗政府军,可以迅速结束混乱的政局、伊斯兰极端主义以及美国的图谋。他们的认知模型盲目相信军队,忽视了预示军队这次会失利的情报。他们认为,只要控制了阿富汗的各大城市,就可以平息该国的局势。尽管军方高层曾警告称,红军未做好镇压叛乱行动的准备,苏联领导人却低估了对手的实力、狂热、毅力、以及出乎莫斯科意料的战斗方式。苏联红军很快陷入与叛军的直接战斗,而由于苏联干预,叛军的规模快速壮大。直到十年之后,红军才撤出阿富汗。苏联因为战争支出、人员伤亡、以及被国际社会孤立而元气大伤,不久便土崩瓦解。但在决定军事干预的时候,威吓成习的克里姆林宫看不到上述潜在的风险。苏维埃驻外官员和特工发出的预决策警告被压制或忽视,军队领袖也无奈凡事由……拍板。


1982年,阿根廷军事独裁者决定占领英国的福克兰群岛,企图通过激发阿根廷人的爱国心扭转在国内地位的下降。军政府的认知模型完全不切实际。首先,在所有人中偏偏认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不会派遣英国军队夺回群岛,又假设美国不会支持英国。军方领导人依赖外交官分析英国可能的反应,而与英国多年冷战造成的挫折和愤慨影响了外交官的客观判断。结果与军政府的预想恰好相反:阿军被强行驱逐—堪称国耻,英方更坚定了捍卫福克兰群岛的决心,一时激起民众的强烈反应,迫使军政府下台。阿根廷人一度十分肯定英国不会出兵,因而驻守部队没有战斗准备;最终,面对英军迅速投降。


在2001年9月11 日基地组织袭击美国之后,气氛骤然紧张,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找到了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进而在阿拉伯世界建立民主制度的原型的机会。乔治·布什总统及其助手曲解了粗略的情报,事实证明,关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并且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情报是错误的。为避免开战的决定受到质疑和阻滞,美国当局更无视关于入侵伊拉克后的风险和代价的警告。美国对伊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付出了沉重代价,包括人员伤亡、财富损失、地区不稳定、全球形象减分、以及分散打击基地组织的注意力。而伊拉克仍然宗派冲突不断






上述案例显示,决策者在下列情形下特别容易错误地发动战争:
• 情报被忽略、过滤、曲解或操纵以迎合特定倾向• 过度依赖直觉和经验
• 傲慢、以自我为中心或狂妄导致盲目自信
• 僵化而错误的战略构想或愿景占上风
• 不考虑意外情况
• 低估敌人的意志或实力
• 低估作战难度或持续时间
• 压制异议和争论。
在上述导致战略决策失当的原因综合作用下,决策者会过度冒险。浮躁的领导人及其亲信对他们掌控未来的能力太过自信,甚至到了以为敌人会乖乖听从摆布的地步。在这些情况下,决策者比普通人更倾向于冒险。这反映了一个普遍的规律,即非常成功的人对其掌控局面的能力盲目自信,而且也吻合芭芭拉·塔奇曼在《“荒唐”进行曲》中的观点:集中的政府权力不仅酿成腐败,还会导致不良的思维方式。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相比客观现实,战略误判与有缺陷的认知模型的关联性极强。那些犯错者本该更了解情况,因为当时似乎有相关信息可改善他们的认知模型,支持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相比之下,当做出正确的选择时,例如,伍德罗·威尔逊在1917年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亨利·基辛格处理1973年美苏对峙的方式、苏联在1982年决定不出兵波兰摧毁团结工会,决策者会充分利用手头的信息,因而基于健全的现实认知模型行事。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决策者可获得的情报和其他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准确性也显著提高,但犯错的倾向仍挥之不去,这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信息使用不当是罪魁祸首。


所以,需要改进领导人和机构运用信息的方式,以便他们的认知模型反映客观现实,进而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虽然这个解决方法在理论上很简单,但实行起来却绝非易事。领导人圉于自己的认知模型,可能不愿承认他们会过滤(更别说扭曲)信息以迎合其倾向和意愿。在这方面,他们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更愿意选择支持自己既有观点的信息。决策者越是自信,越是认为自己果断,就越不会接受预示他们错误的迹象。然而,也许更明白事理的机构和顾问必须依赖领导人,故不愿犯颜直谏。我们的案例一再表明,对这些盲目的决策者的制度性约束要么缺失、要么太弱,无法预防其犯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54

帖子

2947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7
发表于 2020-3-4 1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为什么是昏招?
战略目的达到了,确保了美国海军在日军南下时无力干涉;战术目的超额了,原来只打算消灭太平洋舰队1/4的实力,实际上基本全歼。
至于美国参战,那是开战决策时就已经商量好了的,根本不算什么意外。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算昏招
有人不服气,说凭什么算全歼,那么就看看主力舰的情况:
内华达,中弹后主动搁浅,在珍珠港修理到1942年4月后靠自身动力返回西岸,继续修理到1942年12月结束(不能参战,日军判定中破);
俄克拉荷马,中弹后倾覆,后扶正,在1942年2月拖曳回本土的海程中沉没(日军判定大破);
宾州,空袭时正在船坞内检修,受伤最轻,于1942年2月返回本土,后在马雷岛修理加改装,一直到1943年2月(本来就是维修,不能参战,日军判定小破,不影响作战);
亚利桑那,爆沉(日军判定击沉);
田纳西,美军评价严重受损,1942年2月返回西岸,26日继续大修,然后进行改装,1943年2月重新服役(不能参战,日军判定大破);
加州,受损过重弃舰,一直到1942年3月才浮起,其中主要火炮甚至是拆离后打捞出水,一直到中途岛之战后的6月9日才离开船坞,1944年1月重新服役(不能参战,日军判定击沉);
马里兰,受伤较轻,1942年2月返回西岸,一直到11月之前改装(这个是唯一的可以修吧修吧参战的,日军判定小破);
西弗吉尼亚,坐沉,1942年4月出水,1943年4月返回西岸大修,1944年6月重新服役(不能参战,日军判定击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3

帖子

2875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5
发表于 2020-3-4 10: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死国可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02

帖子

3057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7
发表于 2020-3-4 10: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以当时的世界形势,我认为日本偷袭美国不是昏招。
二战主战场是苏德战场。1941年下半年偷袭珍珠港前,德国在苏联简直是摧枯拉朽的胜利,苏联第一次胜利的莫斯科战役尚且局面不明。在这种情况下认为苏联顶不住还是很合理的。事实上苏联能赢确实是基于逆天的坚韧性。
如果德国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美国无论如何不敢投入太多力量打日本。就算日本输掉很多海战,美国也几乎无法投入巨量陆军到日本中国东南亚和日本拼并且打赢。就算惨赢也是让德国坐收渔利希特勒笑到最后,美国没那么傻。
另外没人会想到原子弹的发明。
另一方面,日本利用大破太平洋舰队后美国海军力量的空虚来攻占东南亚的战略事实上是成功了。一旦德国胜利,如前所述,日本的最坏结果就是失掉东亚以外的制海权,日本在东南亚的军队要各自为战。最起码,日中朝这一线是稳的,东南亚可以和美国一拼输赢尚未可知。
大家都说日本缺乏战略家爱赌国运,其实中国也是一个爱赌国运的家伙。站在当时看,抗美援朝是比偷袭珍珠港更疯狂的冒险,60年代同时与美苏激烈对抗准备大打核战也是,只不过这两次我们在逆天赌徒李德胜的带领下都赌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68

帖子

322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22
发表于 2020-3-4 1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南平
偷袭珍珠港可算不上昏招,相反是日本当时所能选的最好的手段。
先说国家战略: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并不是日本闲的没事作死,而是逼不得已的孤注一掷,日本全面侵华破坏了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因此美国主导了对日的贸易禁运,废钢铁和原油都在禁运清单,日本本土战略资源枯竭又深陷中国战场泥潭骑虎难下,大本营认为在美英干涉下,结束中国战场至少还需要一年半,但完全依赖进口的石油顶多再撑半年。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恢复1937年以前的领土,退出华北华东华南,以和西方恢复贸易,要么撕破脸皮全面开片攫取盛产战略资源的东南亚地区,日本肯定不会放弃既得利益,那么全民开战以战养战就成了唯一选择。
再说军事战略:日本军方中确实有永野修身这种认为“皇军天下无敌”的昭和二愣子,但也有山本五十六这种能看清世界局面的清醒人,所以实际上日本大本营最初制定的目标就不是“登陆洛杉矶灭了美利坚”,而是在战争爆发半年里尽可能的控制东南亚,然后将远东战场与欧洲战场绑在一起,当时的欧洲战场德国佬一路砍瓜切菜,似乎大局已定,而美国和英国实际上也已经成为战略同盟,美国要与日本开战就必须和德国开片,日本人认为碍于孤立主义的美国并不会真心为了一个菲律宾把自己绑上总体战的战车,而会知难而退,然后双方进行有条件谈判结束战争。
再说战术:要开战日本就必须面对美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与我们想当然的不同,二战初期,大炮巨舰主义在各国海军中仍有相当大的市场,日本原本对抗美国的战术是日俄战争后定下的“九线邀击”,但日本在造舰竞赛中落了下风以至于主力舰上远远不如美国,日本人认为,在日本两线开战的情况下,想要通过主力舰队决战搞掂美国鬼畜是在扯淡,那就只有依靠战前的突然袭击,重创区内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太平洋舰队,以夺取战略优势,而日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海军航空兵这种当时看来很邪道很廉价的战力。海军航空兵突袭是日本唯一能用也为唯一用得起的一张牌。
最后就是操作:实际上最初日本人对海军航空兵能不能干翻铁王八也抱怀疑态度,但英国人空袭塔兰托的成功给了日本人启发和信心,因此日本人从最开始的目标就十分明确,飞行员甚至训练到了“闭着眼睛都能驾驶飞机攻击目标”的程度。
所以,偷袭珍珠港不是什么昏招,而是当时日本所能想到的最好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其战果远远超过日本大本营最好的预期:太平洋舰队百分之七十的战力受损,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一夜易手,在日本海军配合下的南方军席卷东南亚,把美英中荷揍出了屎。
我们现在研究珍珠港,总是事后诸葛亮的说“航母没炸、油仓没炸”,这些在当时看来都不是什么问题。
总结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尽管其并不完美,但却实际达成了日本的战略目标,如果没有偷袭珍珠港,日本连菲律宾和马来亚都拿不下来。
至于黑点,在于日本人低估了美国佬的参战决心和工业能力错误的认为少爷兵和他们软弱的国会根本没有毅力和自家的武士们拼命到底,更不会料到美国在太平洋舰队被重创后仅仅一年,就重建了一只更强大的舰队。
而这一切并不是偷袭珍珠港能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9

帖子

288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0
发表于 2020-3-4 1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人那点家底欺负一下当时的亚洲农业国可以,可是和美妖比起来,按照老毛的说法那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 当时美国第一,第二次文森法案,两洋海军法案三连击以后,美国海军珍珠港前在建舰艇344艘……是344艘
也就是说美国佬摆在船坞里的都比整个联合舰队规模要大要新式……
日本那个什么九段击计划且不说理想状态下成功率都没过50%,而且完全没有变通余地,美帝一旦不按剧本来演立刻就扑街的提纲。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等美国佬船台上那三百多条船下水了直接给你框框A过来叫十死无生,你偷鸡撸一把太平洋舰队虽说是摸了老虎屁股,但是也砍了老虎一刀,理论上老虎没缓过气来以前至少你还能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81

帖子

3671

积分

中学二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71
发表于 2020-3-4 1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海军对美作战的核心是“渐减邀击作战”,这是《海战要务令》规定的,你可以理解为具体作战计划的提纲。


假设美国海军从夏威夷经中途岛方面来袭,渐减邀击作战要求日军依托途中各个群岛,派出从小到大的各类船只和飞机,削减美军兵力,争取在决战前让双方势均力敌,最后主力舰队在小笠原群岛进行日美决战。


问题来了,军令部和联合舰队按照这个战略搞的纸上演习,没有一次是日本胜利的。兵棋还是理想状况呢,这都赢不了那实战岂不是送死?


山本五十六的珍珠港空袭,说白了就是死中求活的赌博,一边是注定失败,一边是结局未知,选那条路就看领导性格了。其他将领未必想不到这招,但没人敢推翻《海战要务令》,山本随着方案一起交上去的还有辞职信,不想干没问题,老爷我也正好不想干了,另请高明吧。


只看日军突击东南亚和偷袭珍珠港这两个战略动作,是绝对成功的,山本自己也说了,开战后一年半应该还顶得住,再往后就不能说了。只不过情况变化太激烈,一年半后他自己都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47

帖子

3153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
发表于 2020-3-4 1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山本五十六因为做过驻美武官,清楚的知道美国的战争潜力,也明白美国国内的政治状态。
他本质上是反对对美开战的,既然要打,打长期战争必输,短期内也肯定打不垮美国海军。但是,因为美国的两党制和民众的孤立主义情绪,只要在短期内给美国海军造成足够的伤害,让美国民众惧怕开战即可让美国至少停战。
严格来说偷袭珍珠港和后续的中途岛海战是连贯的,如果最终中途岛作战成功,山本五十六的逼和计划很有可能成功。


PS:就我个人来看,就算逼和成功,美国佬迟早也会报复的,除非在美国准备好之前日本和德国能携手打垮苏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