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8 19: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我大概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过一个“心理测试”。那时电脑还是那种白色大背头,但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使得我一个县城的孩子可以用上电脑,使用网络。
那个测试的出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它的测试大概意思就是:
测一测在抗日战争时期,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对从没做过这种题目的我十分有意思。到底几个题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能记得的就是题目不停的在问 —— 答题者对题目中各种事情的情绪、看法和预判自己在某些场景下可能做出什么行为。
当年的我“激奋”的答完了所有的题目,精神层面的亢奋与现在“某些键盘侠”不相上下。
点击“提交”。顿时感觉自己非常爱国、充满了正义感。各种情绪在我十几岁的小心脏里来回翻腾。
测试的结果刷了出来,后面大段的分析我已经记不住了,我只记得最前面的结论:
在抗战时期,你会是一个汉奸······你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 这个结果对当年的我打击是巨大的,以至于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居然还记得这句测试结果。
五年级的时候,我对测试结果只能被动的接受。我不能理解这里面的逻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我不想告诉任何人这个结果,这个结果太可耻了。但我自己又想不出个原由,所以十几岁的我被迫把这个问题搁置到了一边。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潜意识里决定,在面对相关问题的时一定要谨慎,不去做那些我当年选的答案里面的事,以防暴露我的“属性”。
之后日子变得好起来,电脑也从箱子一样的显示器变成了一层而已的液晶屏。网络发展起来,没有看报习惯的人也开始通过网络看起了新闻。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我看到了当年那些抵制日货的一系列新闻。
旧的记忆被翻起来······汉奸、利益、出卖······这些当年不明所以的词开始具象,最终变成了那个拿U型锁的人。
我终于开始在这个问题上有了一点点儿的进步。
这使我发现,当年的简单粗暴,基本都源于我的无知、我的短视、我的自私。
无知源于不愿付出努力,而短视则是无知的结果。不加约束的愚蠢,放纵了天性里的自私、冲动、邪恶、贪婪、敏感、懒惰与不负责。于是诉诸与宣泄,而非对真正矛盾的关心和化解。
我看到了为什么当年选择的答案是不对的,那一个个错误答案背后的情绪,付诸于现实是极其丑恶与暴力的。
但是问题到这里之后,我依旧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的国仇家恨,要处理好它,我总觉得还缺点儿什么东西。
《二十二》
这是一部单靠一句一句话,把我的执拗打碎的“纪录片”。因为没有什么比当时受到伤害的人,对一件事情的宽容更有力量。
希望中国和日本要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因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的。——陈林桃 我这一代没经历过饥荒,更不用说战争。战争的恐怖只存在于电影的屏幕里、书中的文字里、新闻的照片里,还有这句宽容的话里。
即使不是作为观众,单单听到慰安妇这个概念,很多人就会想要跳起来锤爆那些侵略者的狗头。更不用说当事人在这件事里受到的折辱如何残忍,但即便如此,她们却依旧不希望通过战争实现什么报复。
是呀,要好好的、不能挑起战争、还要和平崛起·······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好多好多。
这时候再回头看那个五年级的我,终于开始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样的一个测试结果。
子产铸刑于鼎,把法律写在鼎上,让百姓看到,不是为了要用上它。而是把法律展示出来,让百姓了解什么不能做,就可以不用它。
武器也是这样的,不断完善军备不是鼓励战争,阅兵也不是为了让自己洋洋得意。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 —— 我不想用上它。
网络上每每提到日本的优秀方面,总会有人喜欢评论一句:
有小礼,而无大义。 评论这一句话的人很好理解 —— 就是碰到自己的痛处,又不想改正的时候。去指出对方身上的另一处缺陷,这样自己的缺点和自卑就会在这一来一往中弭平。
现在的我,已经闯过了那个需要贬低别人来维持自己自尊心的阶段。更多的思维方式是:他们可以,那我们要怎样才能也可以呢?
毕竟,比起上一句,我更喜欢另两句老祖宗的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国家之间哪有什么朋友敌人,谁能去跟政治、经济讲友情呢。
我们只有自己,也只能发展自己。面对事实,不要幼稚。不再去用那些常人的道德,思辨国与国之间的角逐。
当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圆珠笔头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通过网络评论,定义了我眼中什么是“汉奸”思维:
国家实质上的强大与他无关,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但是他要上网,他要“检阅”各个领域的成果,别人一旦在自己的领域成功了,但不是在他“关心”的领域,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纳税人的钱。在他觉得重要的领域,一旦出成果很艰难,那就是:国家要完,唱衰一切。
几年前,乘坐一辆出租车,司机开到一半就开始跟我讲:国家发射卫星简直就是浪费钱财,浪费纳税人的钱,还不如用这笔钱怎么怎么样。
我一下子笑了,没有接话,也没有去跟他争辩。那时的我,好像看到了五年级的自己。我深知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东西。有些看似简单的观点,它背后的逻辑之强大,以至于你无法在短时间内三言两语扭转别人的看法。
我只是比较幸运,没有让“五年级的我”活到现在。而这位司机只是留在了他的“五年级”而已。
我还怨恨吗?应该不是了,我只是记得。甚至很多历史的细节因为学习和成长的原因,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我也开始知道,仇恨只是在报复自己,因为当年的怯懦、软弱,“怨”是在事情过去之后,对自己进行的“自残”。
这也就是人为什么会“怨”,因为无能。
记录是为了“记住”,不怨才能“不忘”。
——《二十二》 回看那一段历史,还是会悲伤、还是会流泪。我还是有情绪,但这里面没有怨恨。我不再期望让打我的人同情我,然后跟我说对不起。因为,同情是要有心的,但是有心的国家怎么会发动侵略战争呢,这道题不能这么个解法。
我们还要往前走,有时甚至顾不上周围那些琐碎的恶意。
我只是希望以后的我们,放下对自己全然无用的情绪,变得善良又强大、有小礼也有大义、宽和包容但也泾渭分明、不视万物为刍狗,不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月白渔火冉江明:「天津教案」—— 回答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