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21 08: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我们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当一个日本女生在说某个东西“可爱”的时候,她不仅仅是说她看见的某个东西“可爱”,同时也在表明自己,认识到这个“可爱”的自己,也是很“可爱”的。她通过使用“可爱”这个词,让自己进入了一个“可爱”的共同体之中。
大月隆宽曾经对“可爱”这个词做出犀利的批评,指责其为咒语,让日本的女性陷入思考停止的状态。他指出这个名为“可爱”的共同体是一种“感觉的共同体”,能够扩大女性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并加强性别规范。
日本研究者金塞拉认为:可爱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容词,而是拥有一种可以控制女性的消费和日常举止的一种政治力量。
“可爱”这个词会在说话人与听话者之间产生这样一种权力关系:将自己的地位置于一个优于被形容为“可爱”的人之上。当然这里的也是极其含糊的,比如一个女性形容另一个女性“可爱”的时候,可能有以下这两种含义:1我比你地位高,我可以评价你“可爱”,如果真心觉得对方比自己要美很多的话,应该会使用语气程度更重的词。2我真的认为你很漂亮,在这里虽然有别的更适合的词,但我说“可爱”说多了,只能想到“可爱”。
我们应该再回到“可爱”的咒语功能上来,“可爱”这个词可以表明自己和对方共有一套“价值观”,形成“同伴意识”,因此可以促进所谓的“可爱共同体”的诞生,尽管“可爱”这个词因为过度使用和它本身的暧昧性,其实是有点意义不明的。当所有人都在说所有人“可爱”的时候,那“可爱”的可爱(特殊)之处又在哪里?(这一点两段后会说清楚)
那如果抛开“可爱”生成的权力关系不谈,作为美学意识的“可爱”在日语中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古贺令子将可爱的定义浓缩为:爱好未成熟的一种美意识。这通常是一种所谓少女趣味的东西,但现在是扩展到了日本的所有女性的所有年龄段之中,这可以使得日本的所有女性在无意识的层面都保持一种“少女”的状态,也可以因此而加强性别规范,也就是说,所有的女性使用“少女”的词汇去形容所有的女性时,日本的女性就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框定在少女之中,这里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需要被保护的属性。
当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难道不是世界各地,或者至少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方的女性都喜欢用的词吗?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在日本,“可爱”这个词意义的强大是异乎寻常。正如文化人类学者迈克贝指出的那样:可爱虽然不是日本独自的文化,但在日本“可爱”这个词有着异乎寻常的力量,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不能相比的,“可爱”这个词代表着“日常”的“标准”的审美观。
这个指摘非常重要,我们完全可以把“审美观”去掉,“可爱”就是“标准”和“日常”本身。在欧美,cute、pretty、adorable等形容“可爱”的词经常也在否定的状态下,作为一种讽刺而使用,而在日本“可爱”这个词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含义在其中。(根据须川亚纪子的调查,被调查的几十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把“可爱”作为否定意义使用)
如果我们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就能理解“可爱”和消费的关系,“可爱”作为一种文化,正式兴起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当然一个重大事件就是Hello Kitty的登场。糖果的包装纸上的设计变得比糖果本身更重要,这当然就是鲍德里亚说的“符号消费”。并且同一个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圆文字”,“圆文字”是JK使用的可爱字体。这样“可爱”的文化就随着“可爱”的商品(以及文化产品)一起发展壮大了。
最后我想用日本比较文化学者田方田犬彦对于“可爱”的形容来结束本篇回答:可爱可以被解释为一种依存于他者的战略,而展示出来的媚态。也可以被理解为(单纯的)看着/指着某个东西大呼可爱的行为。而这是这样一种确认行为,为保证自己是可爱共同体中的一员所展示的礼仪。
再说一遍,在日本,可爱是礼仪,是标准,是日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