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2-13 2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多谢邀请~
很多留学生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难回答,又很扎心。所以通常是喝酒之后回答,或者是直接说我也不知道。今天趁着酒劲还在,就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八海山,久保田什么的大家有可能都知道了。推荐下略小众些的,雪の茅舎和出羽桜。这两个都属于甜口的,比较适合女同志。)这个答案有可能仅仅是我的感受。有可能很多人与我持不同意见。所以也是写一下发泄发泄情绪,仅供参考。
因为这个问题要涉及到个人经验,就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情况。首先说,我是个男生,朋友也基本都是男生,所以女生的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家庭原因,我小学~初中经常转学,都是在日本乡下。高中上了男校,还是住校的那种,所以刚上大学的时候根本都不好意思和女生说话。上了大学之后,比起和日本同学来往,我更喜欢和留学生交朋友。在日本人眼里,我可以说是一个“変人”(奇葩)。而且,我的家庭状况随着我的成长逐渐变好,我接触的同学也是逐渐变成了不同的阶层。我经历的这一切很多正常日本人都不会经历。所以说,我的答案也并非“标准答案”。
想和日本人成为真心朋友,我认为要明白三个概念。一是“空気(ku-ki)”,二是“内(u chi)—外(so to)”,三是“本音(hon ne)—建前(tate mae)”。有可能很多关注日本的朋友们都多少听过这三个概念。我准备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读空气”这种说法好像已经被引入到中文了。其实,这应该是日语里的“空気を読む”转变而来的。意思是说要察言观色。与此相反的表达,就是前几年的日语流行语之一“KY”——“空気読めない(Ku-ki Yomenai)”的缩写。日本人特别注重察言观色,但这“空气”一词,不仅仅体现在日常说话中,也体现在了生活中。换而言之,则是不可以做不合群的事情。“群”这个概念也是至关重要。我之所以没有把它放进三个概念中,是因为我感觉“群”和“空气”是种表里关系。每个群都有每个群的空气,若是说了什么不合群的话,或是作了什么不合群的事,就很有可能遭到排挤。对,日本人是个很排外的民族。不单单是排挤外国人,与自己相异的东西多少都会排挤。在日本一个人通常会属于多个群,如若把其他群的空气带入现在的群,同样也会遭遇排斥。
前面说了这么多抽象的,我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在小学课间或课后教室里通常都会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间的同学们会谈笑风生。我相信这种现象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会出现。毕竟哪里都有合得来的和合不来的。如果你在你所属的小组说着说着话,听到另一个小组正在讨论你很感兴趣的事情,这时你要是过去套一下八卦的话,那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你所属的小组会觉得你背叛了他们,被搭讪的小组会觉得你这个外人怎么突然和我们说话!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小学中、高年级。低年级的小朋友们还没有那么强的群意识。
初中、高中日本就开始有社团活动了。所以大家都会开始属于复数的群。当然,属于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则会变得更复杂起来。比如说,在班级里盛行的梗拿到社团里去说,或是反过来,社团里的梗拿到班级里去说,这都会被认为是“KY”。还有私下结伴出去玩的时候,中国朋友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在日本却很忌讳。那就是把不属于同一个群体的自己的好朋友带到自己所属的群体里。我上初中的时候参加乒乓球队,同时班级里还有一个属于排球队的好朋友。乒乓球队的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就只有乒乓球队的同学,不会带上和我同班的排球队的同学。同样,我们班级里同学出去玩的时候,也不会带上任何一个乒乓球队的同学。
高中时期,大家都要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决定考哪所大学,面临高考。相信很多人都应该和知己商量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还会开始谈恋爱,接触异性。我相信有可能这个时期应该是一个锻炼与他人更好相处的阶段。但我们呢,呵呵~。我们高中虽然升学率很高,但每天生活都特别的单一。除了上课和打乒乓球,我好像什么都没干。
到大学,情况就变得更复杂。与初高中不同,大学生可以说是已经一半是踏入社会了。有同班同学、上同一门课的同学、社团的同学、打工的同事等等。因为我的高中生活特别单一,所属群体也就那么两个,所以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好像得了精神分裂症一样。在不同的群体要按照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是互不相干的。把它们拼凑起来便是我。但谁又知道真正的我呢?在这种状态下,真的是很难交到真心朋友。
虽然有一种话还说了一半的感觉,但我开始描述一下第二个概念——“内和外”。如果用上面提到的“群”的概念来解释的话,那就是“群内”和“群外”。群这种东西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班级或社团等,所属组织带来的群。另一种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群。组织带来的群也没什么可解释的。主要是第二种群很复杂。日本到高中为止通常是一年一分班。每当新的一个学年开始,则会有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形成。当然,之前的一些关系还会被延续。所以,每个学年的第一天,说死也要爬起来上学。不然,接下来的一年中就很有可能成为“ボッチ”(透明人)。这第一天非常重要。通常是同一所小学或初中的同学会抱团,要是没有的话则是和座位近的人抱团。当然,高手们会稍微观察一下哪个群体会更靠谱一些再过去抱团。一旦这种群体形成之后,除了班级里有特别多同一个社团的同学这种情况,已成的群基本上是无法重写的了。这也是“空气”的力量之一。同属一个群的人,大家会视为“群内”。不属于同一个群的人,大家会视为“群外”。
因为日语里有“敬体”和“简体”之分。上大学之后,基本上一听说话就能知道同一个学年的两个人是不是同属一个群。“敬体”不单是表示尊敬,也可以表示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较远。认为一个人是“群内”,大家则会用“简体”,是“群外”,那就会用“敬体”了。要是有一天一个群内的人开始对自己用起了“敬体”,那就说明你已经开始被排挤了。有的时候看日剧里,走到尽头的夫妻就会用起“敬体”。当然,有的夫妻是妻子对丈夫用一辈子“敬体”。用动漫举例的话,CLANNAD中的渚便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上了大学之后,因为没有班级这种东西存在,而且日本几乎没有宿舍,大家都是住自己家或是租房子一个人住,所以是否能变成一个群的“群内”之人,就有了不同的指标。东大的话,因为有那么3~4所高中占了不少量的名额,他们通常是可以同一个高中抱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社团活动。社团活动要适当参加,对社团还要有一定贡献,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成为“群内”了。当然,不能用力过猛,比如说为了社团付出一切(有些人真的因为社团而留年),不停的纠正不热心的同学等,做出这些行为的话都会被敬而远之。说到这里,有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不耐烦了。因为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我说的这些只是和日本人做普通朋友的方法。那么,怎么才能做真心朋友呢?那就是下一个概念“本音”和“建前”。
用汉语翻译过来的话,“本音”应该是“真心话”,“建前”应该是“客套话”。和中国不同,日本人是很少说真心话的。即使在一个群内,因为有群的空气在,通常大家都会考虑空气,说客套话。有的时候,即使是两三个人相处,要是大家觉得彼此之间不够要好,还是会说客套话的。那么,问题是日本人什么时候会说真心话呢?要是能走到一定关系,还是会说真心话的。但是如何走到这种关系,这个问题真的很难。
但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下面我想写一段我自己的经历。因为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转学,所以一直是一个“群外”的存在。在日本上小学的期间若是一个群外人的话,这基本上就代表着要被欺负。日本的校园霸凌,并不是只出现在电视剧里的情景。当然,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夸张。总之,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小学生阶段,大家还没有那么能分得清“本音”和“建前”。所以觉得是异物就要排挤,就像刚移植的脏器会遭到排斥反应一样。这时想要交朋友就非常困难。因为基本上是没人想和一个异物多接触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如若你肯同化,只要过一段时间,便逐渐会有人接受你的存在。有可能很多留学生能听懂日语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平时你听日语几乎不成问题,但你完全听不懂要好的日本朋友之间的对话。这是因为他们之间会直接省略掉主语,并且会用一些他们之间才明白的暗语等。这种事情并不止会在留学生身上出现,像我这样的转学学生,加入一个新团体的人也会出现同样现象。但重要的是,这时不要去问怎么回事。虽然第一次他们会和你解释,但次数多了他们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了。这时要多听、多观察、多考虑,逐渐明白怎么回事之后再若无其事的加入他们的会话,这样就能融入这个群了。这就是我所谓的同化。
上初中时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这有可能也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刻。我此时结交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由于小学时期的体验,我已经对人际关系相当慎重,基本上不怎么和别人多说一句话。我和这位朋友一开始是同桌,自然而然的也就说起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比如说上节课好无聊啊~、老师好烦啊~之类的话。后来我们也加入了同一个社团。在社团里,我们一开始也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比如说练习好累啊~,你下次要用什么胶皮啊~之类的话。就这样过去半年左右,我们之间说的话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深入。最后,我们就经常在一起聊天,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女孩儿,抱怨抱怨家长等。当然,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我们说的已经是“本音”了。从此得出的一点,也是基本上所有日本人朋友间都有的经历,那就是需要一段缓冲期。一开始不能一下子就显得太亲近,这样会使他们觉得“なれなれしい”(熟不拘礼)。一定要保持适当距离,逐渐接近。而且有一些对方特别在意的事情,或者比较敏感的事情也不要去问。等着他们说出来。我觉得这一点有可能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最大大不同。有很多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好心,见到我或日本同学有什么烦恼就会刨根问底的问起来,而且会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但很多日本人是不喜欢这种方式的。
其实我初中中途还转了一次学。第二所中学就是大家在日剧里能看到的那种,不良少年特别多的中学。因为我是转学,自然又受到了霸陵。不过我已经看开了。也没有试图去同化,也没有去做无谓的反抗。只是接受着一切,并且把它们变为动力,一心想着考个好高中,脱离这个环境。这段期间其实也有过一位朋友。她也被欺负的很惨。我们可以说是患难之交了吧。我们经常在一起互相扶持。但是她高中时已与这个丑陋的世界告别了。。。
上了高中之后,我的世界完全改变了。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的确考上了一个比较好的私立高中(虽然不能和前几名相提并论,但每年还是有一批人能考上东大,在日本也属于比较有名的高中),但我的价值观与很多同学都不同。因为我之前接触的同学都是日本普通家庭出身,可能有一些可以算是贫困家庭了吧,但是高中就一下子跳到了中上流的圈子里。同学们接触的事物比我多得多、知道的东西自然也比我多得多。我又开始努力去同化,提高自己的知识量。不过,因为大家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当时并没有花那么多心思去了解彼此。
上了大学之后,由于我对我本身一直以来都在同化的逆反心理,我决定再也不去同化了。我基本上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我并没有违背公序良俗,但我交到的日本朋友是少之又少。这些朋友一般也都是直说自己的想法,根本不顾及那些细枝末节。我们一开始会争吵起来,不过到最后,我们就都学会了agree to disagree。所以说,上来就说“本音”的日本人也是有的。觉得意气投合,那自然就会成为知己。觉得三观不合,那就各走各的。像我们这样的,有可能只在东大或京大这样奇葩聚集的地方才会存在。再放眼一看其他正常同学的话,我倒是会觉得他们活的很累。每天都要读空气,还得不停的说那些一文不值的“建前”。有可能正因为我这么想,又这么去做了,所以才能交到许多中国朋友。
最初我说的那个问题,能说真心话是什么关系,有可能已经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但我想,来日本留学或工作的朋友们一定很想和日本人多交朋友。这时,就不能像我这么作了。因为,大多数日本人还是会考虑“空气”、“内外”以及“本音与建前”的。那么我能给大家提供的答案,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这样的了。
刚进入一个团体或接触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少说多观察。分析他们举止言谈都意味着什么。尽量同化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尽量不要作太显眼的事情。一开始要不即不离,不要问过于隐私或敏感的事情。过个大概半年,觉得他们逐渐开始把你划为“群内”,并逐渐对你说出“本音”的时候,你也适当的和他们说一些你自己的事情。等关系走的够近后,就可以主动问一问他们对一些事物持什么观点,或和他们谈一谈彼此的人生。但最终还是要看彼此之间能不能合得来。到底有没有成为真心朋友的缘分。有可能最后这一点,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很多事情都落在这一个“缘”上。日语里有“腐れ縁”这个词。光看字面可能会觉得是个贬义词,但实际上意味着想割舍都割舍不掉的缘分。在日本很多好朋友之间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彼此。如果能成为真心朋友,那就是万幸。如果不能成为真心朋友,也无法强求。时不时一起喝一次酒,最后能达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状态,也是很美好的。
说到醉字,最后再介绍一个比较狡猾的办法。当相处到一定关系之后,要是对自己酒量有自信的话,就喝个一醉方休。如果成功把对方灌醉,便可以听到很多“本音”。要注意的是,第二天一定要装出一副,讨厌啦~人家什么都没有听到~的样子。否则很有可能友情上会出现裂纹。
好了,我觉得自己好像趁着酒兴写的太多了。要是觉得麻烦的话就看最后这些设为粗体的部分吧!
如若汉语有什么表达不当的地方还请多多见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中日关系能更进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