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13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并不奇怪。
随着中国人力费用的增长,产业链外移几乎是必然的而且是正在进行时。只是因为密集型制造企业转移起来的确难度要大。但不代表无法进行。
很多人拿目前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劳动力素质低,职业素养差,喜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证明产业链向东南亚或者印度转移的不靠谱性。问题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之前对中国工人的评价也是一样的。那时候对国企工人的评价,比如效率低,没有责任心等等和现在对东南亚工人的评价如出一辙。对于上层建筑的评价我就不提了。但是只要你人多,只要你足够便宜。我总能挑出来足够的人给你训练成熟练工人。这个过程的确漫长。但是20-30年在一个人看来很漫长,但是对于国家发展来看,也就是弹指一挥间罢了。
如果有人不知道东南亚制造业的发展,我举个例子。4月8号杜邦公司通过其越南的制造厂向美国交付了45万套无纺布面料特卫强(Tyvek)防护服。同时向欧洲捐赠了55万个口罩。而杜邦公司除了亚洲的7家缝纫厂之外,一家位于墨西哥和一家位于罗马尼亚的缝纫厂都是欧洲的供货商。欧洲市场上的防护服主要是在越南生产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缝纫厂都依赖于杜邦在弗吉尼亚和比利时的两个面料厂。杜邦个人防护业务的全球总监David Domnisch表示,该公司能在1周内向中国供应较传统高30倍以上的产能。随着杜邦的中国工厂恢复满载(保证中国国内需要),杜邦越来越依赖越南生产。“越南是杜邦的庞大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杜邦在中制造的产品很大程度只是满足中国内需,因此我们拉升中越2地的产能”。尤其是越南在疫情中受到的经济打击巨大,所以疫情结束后几乎可以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抱紧杜邦的大腿。这对中国国内的杜邦厂显然不是个好消息。而因为目前特卫强的防护服面料完全依赖美欧进口。国内厂家在成本攀升的基础上对国外厂家保持多大的吸引力,实际上是个很大的问号。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身边在美国的朋友做IT的外包很多。很多人曾经认为中国会成为美国欧洲软件外包的大户。但是目前看来除了已经耳熟能详的印度以外,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只能说有进步,但是远远不到发达的程度。那么这些外包去了哪里呢?我所认识的一个USDA的朋友,他们组里的外包来自柬埔寨;一个在咨询公司的朋友,外包来自罗马尼亚。随着中国人工费用的上升,这些东欧和东南亚的人工已经显得更具效费比。而且这些国家和欧美国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更容易获得授权,竞争力和中国不相上下。当然国内的IT业的发展已经能够吃下相当一部分IT人才。但是你要说中国就业市场看不上欧美外包的那块蛋糕,我是不信的。但是工资已经涨上去了,再下来有多难,大家都知道。
最后扯一句,很多人笃信,真myz打起来,封锁就封锁,什么都有了。我这么说,大概也只能说有了而已,水平怎么样是你不知道还是装傻?拿军队来说,在97-98年海空军的大采购之前,陆海空军的自研装备都是个什么玩意你不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