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2566|回复: 20

对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十分恐慌,如何调解?

[复制链接]

6075

主题

6590

帖子

1万

积分

商家B

Rank: 6Rank: 6

积分
14316
发表于 2020-1-24 14: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坐标武汉,对于这个病慌到不行,十分怕死。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饭吃不进去。只知道待在家看微博新闻,越看越恐慌。在家里消毒什么的。总觉得自己已经被传染了,胸口闷得慌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还有很久才能解决这个病毒。 求助我该如何调节内心恐慌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0

帖子

1517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7
发表于 2020-1-24 14: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慌是正常的,也是可调节的。获取正面信息,做确定、积极的事,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此次疫情爆发于海鲜市场,许多人猜测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某种野生动物,而吃野味的人则是将其带到人群中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说,大家认为这是一次“人为”灾难。相较于天灾,“人祸”发生的过程中,人们更容易产生一些特殊的想法和反应,尤其是容易恐慌[1]。
疫情当前,我们会“慌”

在想法评估上,一些人会认为疫情是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因为它来势汹汹;也有人认为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吃野味的人”。


不同的想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认为疫情无法控制和预测的人,可能会感到:
· 恐惧、恐慌,又害怕又着急
· 无助,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 退缩、孤立,不想与人接触,认为“人世太凶险”
认为疫情本来可以避免的人,则更可能有这样的感觉:
· 被侵犯和背叛
· 失去信任
· 愤怒,尤其是对吃野味的人,认为他们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健康
· 想“报复”、要求正义,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吃野味的人都该判死刑”的言论


在这些情绪中,“恐慌”可能是最普遍的。
严重的情况下,面对疫情的恐慌可能会让人做出一些强迫行为,比如,洗手本身是件保护自己的好事,但极度紧张地一遍遍洗手、一天洗几十次,想停也停不下来,内心非常痛苦,就变成强迫行为了。面对疫情还可能会出现疑病,呛咳一下都会吓得不得了,害怕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感染。恐慌还可能引发一些荒唐的从众行为[2],比如抢醋喝酒来消毒。对于整个社会以及一般民众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突发的风险事件,大家往往依靠直觉对它进行认识和判断,由于情况不清、信息模糊,恐慌就极易让人产生从众的行为倾向。
流言蜚语,让人更慌

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个人品牌大量兴起,在疫情后,官方话语空间和民间话语空间此消彼长,政府部门发布消息的速度和信息常赶不上媒体和个人,这虽然让我们多了许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但这带来的并不只有好处。
先前研究有两方面的发现。一方面,量化模型显示,当媒体的报道量增加十倍,传染病的传播概率将减少三分之一,因为媒体报道越多,大家的预防意识越强,会增加自我保护行为,疾病的传播速度就会减缓[3]。
但另一方面,如果看太多、频繁地用社交媒体讨论疫情等灾难性事件,可能反而会使它对大众健康的影响变得更严重;尤其是媒体机构分享的耸人听闻的故事,比如昨日某专家到访武汉称“自己怕了”的报道(已被许多读者认为失实),虽然很吸引人的眼球,但其带来的是极大的恐慌,催生恐慌的大范围扩散,还可能增加读者生理疾病(如心脏疾病)的可能性[4]。
“慌”可以,但没必要“很慌”

恐慌本来是具有社会适应意义的,因为恐慌意味着对危险的警觉,感到“慌了”的人会对危险更敏感、更积极地保护自己;而一些对疫情不以为意毫无恐惧、不戴口罩又喜欢扎堆的人,可能不能敏感地做出反应,最终暴露于危险之中。
过度的恐慌是破坏性的,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态和生活。我们已经在网上看到了许多消息、新闻甚至谣言,也许你跟我一样,总是忍不住去刷这些信息,不止出于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更是出于恐慌。恐慌可能驱使人们更多地去搜索、去看更多疫情的报道,并越看越慌、越慌越想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
“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原因的灾难,我们总有一种基本的冲动,那就是想要去看、去打听,直到我们觉得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了然于胸了。” 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肯尼斯•拉克伦(Kenneth Lachlan)这样说,“这可能是一种解决威胁的方式:了解威胁,把未知的威胁纳入到我们对周围世界原本的理性理解里。”[6]
也就是说,比起疫情本身,“未知”和“不确定性”更让人恐慌,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控制它,这种失控感更让人焦虑


走出“很慌”,保持积极心态[7]

除了恐慌,我们可能还有别的负面情绪。别怕它们,毫无波澜才是假的
我们可以识别情绪、给它们打标签、清晰地描述出来,允许它们存在,比如命名“恐惧”,描述恐惧的感受,带着恐惧正常生活。根据正念的理念,要意识到很多情绪和想法“只是发生在脑子里的事”,是大脑对危险的应激反应,而现实其实稳定得多。
最后,在尝试解决问题上,用问题解决导向的、偏向积极期待的方式来想事情,落实在行动上,做积极的事,比如,有条件的话,给湖北捐一些物资。


走出“很慌”,让生活有确定性

恐慌大多来源于不确定,而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维持更多的程序化,那我们就能感受到更多可控感,不再那么慌。
在春节这一本就让人忙乱的时间点上,这不是件容易事,但它值得做,比如,规律作息,即便是假期,也不要花太多日常时间刷手机;实施锻炼,充分利用这个小假期提高自身免疫力,保障身体有抵抗力。
走出“很慌”,获取正面信息

除了照顾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我们也应有所选择。应该了解科学知识,学习预防和应对方法,谨遵医护人员的建议,勤洗手、戴口罩、少扎堆等;可看信息报道,多读病毒科普,少传恐慌情绪,要传也传积极的、支持性的情绪。如果在网上遇到疫区民众表达恐慌,也不必喷,慌是正常的,有余力的话可以留言安抚和支持,但切忌继续放大恐慌(除非是面对不以为意的亲朋好友时,可以稍用“恐吓”技巧)。
最后,生理上的防护依然是重要的!!!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有症状,早就医。
图是假的,源于网络,但道理是真的


本文已由蔺秀云教授审核修订。
我在其他平台(微信/微博/抖音/B站...)的名字都叫「心理学生看点啥」,欢迎搜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4

帖子

1881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81
发表于 2020-1-24 14: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场疾病,出现得突然,也悄无声息地触发了很多公众心理反应。我们需要事实信息来准确了解疫情,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清楚地意识到,了解事实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将其变为恐慌,导致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试着从普通民众视角,谈谈该如何心理应对,如何正视可能的危机,理性平和的去面对。
不要让“负面情绪”成为“肺炎”的推手

疫情爆发,指责、焦虑、害怕,都有可能出现。
这两天一则有关“武汉卫健委副主任带病逃跑去上海”的谣言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引来谩骂、斥责,类似的谣言更是不在少数。微博上、公众号平台有积极引导、传播事实新闻的人,但也不乏引发焦虑、无理谩骂的网民。
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出现在疫情的方方面面。
虽然在未知的灾难面前出现抱怨,指责很合理,但过度的消极情绪会对个人免疫力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不良情绪是产生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会消解人们应对疾病、积极作战的力量。因此,在迫切需要全民团结一心与疾病作战的当下,我们应该用善意的提醒与安慰替代指责与埋怨,改善社会焦虑的环境与风气,更有能量地应对病魔。
在危机的早期,相互的支持与鼓励至关重要!


不要让“过度恐慌”撕扯我们心理与生理防线

对疾病的恐慌程度已经涉及消费、饮食、交通等方方面面——“来自武汉的快递要不要拒收?”、“禽类是不是不能吃?”、“听到对方是湖北人就害怕”......
面对这样的压力情境,我们的心理可能会在如下几个方面出现变化:
1.情绪上出现愤怒、烦躁、焦虑、麻木、内疚、无助、不知所措;
2.思维上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低自尊、自责、有一种被隔绝的感觉、健忘、混乱;
3.生理上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少或增加、药物滥用;
4.行为上出现吵闹、危险行为、工作或学习上效率出现问题......
身处恐慌之中,有些人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情绪、思维、生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在严重恐慌的状态下,还可能出现大面积癔症发作,一种类似相关生理疾病的心理疾病,危害不亚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同时,人在恐慌的环境、状态下容易出现违反社会规则的举动——不配合医嘱、谩骂医护人员、斥责执法人员等,这些不仅会导致混乱、影响治安,更重要的是给医护人员带来多余的负担,影响高效救治。




普通民众应对疫情,应该做些什么?

你的应对措施,是否积极?

尊重医生的建议,国家的倡导,是我们首当其冲应该做的事情。勤洗手、多消毒;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尽量戴上符合要求的口罩;肉类煮熟等等。面对疫情,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尊重医生的建议,并将这些方法传播给身边的人,特别是老人小孩。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
希望你能够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与作息,用健康的生理与心理,共渡难关。
你的应对态度,是否乐观?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仅有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科普信息来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传播途径等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疾病本身,减少未知带来的失控感与焦虑感。
也可以列一个假期活动清单,最好是在室内的,比如打扫、看一些感兴趣的纪录片、电影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重塑自己的心理。
你的心理支持,是否稳定?

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影响我们原本的假期计划,取消旅行、走亲访友等等。有的人会因此感到百无聊赖,产生一种虚无感。当出现这些负面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寻找适当的心理支持来缓解这一状态。和朋友谈心聊天、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都会有所帮助。
我们要主动去创建给自己提供心理支持的环境,而非让情绪役使自己。
你的家人朋友,是否需要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亲友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以防过激行为,以及患病后失去最佳救治时间。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醒身边信息不够灵通的老人,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减少出门、带好口罩等。
最后,美国红十字会曾提出十一条心理援助上的建议,在此分享给大家:
1.照顾好自己
2.和他人建立联结
3.帮助他人保持健康
4.保持冷静、亲切、关爱他人
5.了解并满足身边的人的需要
6.倾听他人
7.给予承诺
8.鼓励他人积极应对
9.提供准确、及时的消息
10.必要时寻求心理援助工作者的帮助
11.帮助人们获得联结
希望所有人能用积极、稳定与爱应对疫情的方方面面,用互相支持来替代抱怨和指责,更不要过多恐慌。相信医疗,有序听从建议,保持良好的状态,让恐慌走向平静。请信任这个社会,信任身边的人。
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进展信息:如央视新闻、丁香医生疫情实时动态等,切勿听信网上谣言!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北师大职业心理健康实验室”,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张西超教授课题组,提供专业的I/O心理学前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4

帖子

1674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4
发表于 2020-1-24 14: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别看微博了,现在微博就是那种“天哪死了六个人了怎么办我一出门肯定就会被传染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好怕呀”的状态 不得不说,真的别自乱阵脚。
现在看到各地一例例上报,不用觉得害怕,而是要安心,因为国家和社会政府都在重视这件事。在这件事上,有消息好过没有消息,早诊断好过晚确诊,你说是不是?
理性一点来讲,综合目前我看到的所有新闻,患病者多为40岁以上的人,死亡的也是年纪很大的老人,而且是有基础病史的老人。并且,已经有治愈的病人出院啦。
所以题主,不用太担心,在家如果做了啥,勤洗手,常通风,出门戴口罩,要么就不出门,自乱阵脚真的不行。
重视但不能恐慌,采取正确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好,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人民日报等媒体都有科普。
武汉加油。
——————
补充一点,大家不用把这次的肺炎与当年的非典相提并论。不过防范意识还是要重视就对了。
首先钟南山院士也说了,这一次的病毒性什么的,都不如当年非典。现在也是病毒爬坡期,检测出来的人只会增多,暂时不会减少,控制疫情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会持续一段时间,这都是客观的。
其次,当年官方瞒报是严重错误,但是这一次,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国家级媒体几乎一日多报,收集信息然后及时更新发出,信息公开透明,国家与政府的重视不可忽视,咱们老百姓别慌~
还有,17年啦,我们的应对措施,我们的技术,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你看才没多久,检测试剂盒就已经陆续下放到全国各省市。
检测出来不用担心,因为检测出来就可以早点就医。
武汉加油的同时,大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仅仅是这次的肺炎,平时也要注意自己不要着凉啦,注意保暖。
相信国家,相信政府~咱自己人别慌~
就像上战场,最致命的往往不是敌人的子弹,而是自己人的慌乱。
——————
1.22 17:15补充
迄今为止,我不曾讲过让各位不要重视的言论。我只是告诉大家,要重视但不要恐慌。
那些说害怕是智慧,不害怕是愚昧的人,我想问一句,你的害怕是可以为你带来什么吗?是可以让肺炎病毒不继续扩散吗?是可以让肺炎直接消失不见吗?
显然,不可以。
重视的人才是智慧的,理智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生机。大家害怕是可以理解的,那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大家难道就因此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工作不要继续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方才看到凤凰新闻称,钟南山院士说目前疫情是危重状态,进入二级紧急状态,说明人数一定会激增,一定会激增,死亡人数也会攀升,死亡人数也会攀升!!对此,我也想说一句,请大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要出门请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回到家一定要勤洗手常通风,要么咱就不出门了,在家看看电视也行。
就像其他答主说的那样,有这点焦虑恐慌的时间,不如把精力放在“预防”上面。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关于电视新闻的。
我本人是新闻学专业,曾经在电视台实习。我想说的是,一档电视新闻,它的受众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报道的东西必须慎而又慎。
它不可能30分钟里给你大谈特谈30分钟的肺炎的事(除非专题类节目),但是它一定会提。(跟我说没提的,麻烦先看上半小时CCTV13的新闻节目)
不知道在以前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新闻啊,早上看了是这些,晚上又是这些重复的东西。其实这就是滚动播出新闻,所谓“滚动播出”是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比如有时候大家会听到主持人说“插播一条最新消息”
我没有讲什么精髓的东西,年轻的朋友们咱实在不行就吓唬吓唬长辈们,让他们多注意一下。
加一张人民日报的图
——————
1.22  22:08
因为题主是武汉的,而我是答题的
武汉的大家戴好口罩再出门,其他地区的朋友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最好戴上口罩再出门
——————
应该是最后一次更新了,我话还是放在这里:
目前,病毒恶化是客观的,感染人数是会上升的,死亡人数是会上升的,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我不是盲目乐观的,我说了一百遍一万遍请大家重视重视重视不要恐慌不要恐慌,什么是恐慌?就是你明显感觉非常焦虑甚至这个担忧焦虑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这就是恐慌。
请大家做好防护措施。有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用洗手液洗手的手,千万千万不要去揉眼睛!!
评论里令人不适的评论我会一律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5

帖子

1616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16
发表于 2020-1-24 14: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补充为何武汉有大量外逃病人的逻辑推理
发了近千赞被删了,重新说一下我的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1

帖子

1657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57
发表于 2020-1-24 14: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与其刻意调节,不如把注意力转到做好预防。
带好口罩:你身在病源中心武汉,照目前来看,情况肯定是比较严重。现在都疯狂涨价N95口,罩,不必刻意追求。根据最前沿钟南山院士说的。带普通的外科医用口罩,可预防飞沫传播病毒。你必要的外出活动,尽量都佩戴口罩。口罩湿透,就要更换!当然了,能少出门是最好。
改善饮食:看了新闻的都知道,病毒来源哪里。什么野味就不说了,肯定不敢吃。肉,蛋现在不要讲究什么鲜嫩口感,都要做到熟,温度足够。海鲜尽量不食用,尤其是生食(行吧,我是觉得生食海鲜还是有风险,不过评论区都觉得可以吃,是我认知错了,吃嘛~)
在家做好防护,饭前便后要洗手我们从幼儿园就讲,但能不能时刻具体做到。洗手液买医用有抗菌作用的,有杀菌作用的香皂肥皂。减少家人对私物的共用,对口杯毛巾做更换或者消毒。
最后就是心里慌,希望都相信医生吧。没有那么多庸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是我们能做的微薄之力。我自己的母亲也是个医生,现在调到发热门诊半隔离看诊。我们家人都担心紧张的睡不下吃不香。因为我们的省份也已经有病例确诊,所以她们都是24h待命,中级以上职工无休无假。虽然她打电话来是笑呵呵的但她说心里很害怕过不了这个年(医护人员感染率现在很高)。
钟南山先生呼吁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回义无反顾赶向武汉。像我母亲这样普通的医护人员害怕,但还是他们冲在一线,从来都是不撤退人员。信任她们,并做好自己的防护,有症状!一定到当地正规大型医院发热门诊看诊。
我还是那句话:现在她们的奉献,希望大家能片刻记得。在不需要她们冲上去背负生命抵抗你恐惧的恶魔的年月里,也能感念这一刻医患之情,减少一些恶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5

帖子

1616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16
发表于 2020-1-24 14: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今年美国流感大爆发,已经死了起码6600人了。。。。




我在俄亥俄,箭头所指全美流感发病率相当低的旮旯。
目前我郡已经死了一个16岁的女高中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4

帖子

1626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6
发表于 2020-1-24 14: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22日更新。
仅仅过了十个小时,确诊人数已经增加到440人,死亡病例增加到9人,病毒可能已经开始了变异,这是正链RNA病毒,结构不稳定,容易变异。大家一定要注意好防护。




以下为原答案:
没有必要恐慌。
1.这次冠状病毒的毒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这次病毒的易感人群在40岁以上,在没有发生变异的情况下,只要免疫力正常,即使不幸感染,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清除病毒恢复的,就像是一个普通感冒一样。
根据昨天武汉卫健委的公告,270例患者中的死亡人数6例。
而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院内死亡率约为6.5%,30日住院死亡率约1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9020164现在患者人数不多,无法准确的得出目前冠状病毒的死亡率,但从目前来看,应该和普通的肺炎相差不多。
目前的死亡病例应该都是老人和免疫低下人群,说句难听的,或者是直白一点的话,即使不是冠状病毒,可能一个普通的肺炎他们也可能出现生命问题。毕竟在神内等等老年科室中,肺炎是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而作为一个正常人,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迟早能将病毒战胜,完全是可以自愈的,前提是没有基础疾病和重症和危重症肺炎。公告中也可以看到,已经治愈出院25例,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这些病人极大可能就是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自愈的。但是还是要及时就医,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必要的支持治疗需要及时解决,不然也容易出现大问题。
但是冠状病毒变异性极强,后续毒性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必要的防护也很重要。
2.这次国家公共卫生部门反应积极迅速,隔离良好,能够完美的控制疫情。
要相信国家嘛,看看微博热搜,这几天50热搜10个都是关于冠状病毒的目前传播信息,说明国家公共卫生部门很上心。但是目前来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还是挺强的,虽然毒性致死率不是很突出,但还是要注意他的传染性。
3.保护好自己,少去人群密集处,注意自身防护。
这个该怎么办网上到处都是,没有必要神话n95级别的口罩,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毕竟病毒是要依靠气溶胶传播的,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挡住很大一部分气溶胶。


手机码的,题主不要慌。
我的意思就是,可以把这次的病毒当做一个传染性强,但是侵袭性不突出的疾病。让大家害怕的也主要是“新型”和“未知”两个字。
当年内科第一节课老师就说,这么厚一本书,就肺炎能治好。
虽然这个肺炎不是普通肺炎,但是也没有SARS那么恐怖。
咱们的态度应该是不轻视,重防护,不害怕。


再更新一下吧。
找到了五例死亡病例的资料。






说句实话,目前来看死亡病例里5例都是患有好几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要怕,如果你身体正常,没有好几种慢性病附体,病毒很有可能对你造成不了什么威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3

帖子

1766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6
发表于 2020-1-24 14: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欢迎福建人民在线跑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4

帖子

1472

积分

小学四

Rank: 6Rank: 6

积分
1472
发表于 2020-1-24 15: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作为前武汉市职业病传染病防治院,现成都市****感染管理办医务人员家属,本来不想发表什么的,但看了网上的一些言论实在是很无语,想回应一下网上的几点质疑:
【1】医疗系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是有规范的,医院门诊量如此之大,不可能一来就住院。确定为疑似患者后进行就地医学隔离,轻症患者在门诊隔离观察或居家隔离观察,重症患者则送到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对这个病毒的了解还不深入(现在也没彻底搞明白),医院也没有权利强制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住院(那时候你非要走没发拦你,现在才有权强制隔离),只能劝其留院观察治疗。
【2】门诊量这么大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给每个来挂号的患者都进行试剂测试?所有有能力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的企业(截止21日,只有上海辉睿、上海捷诺和上海泊杰)都已经24小时生产线全开了,但还是供不应求,毕竟这不是PH试纸哪有那么简单就生产出来了。这种情况下肯定只有优先保证对疑似患者(发热、肺部CT影像学特征、白细胞总数变化和淋巴细胞计数等特征符合)的检测。
【3】光凭CT不能确诊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然要专门的试剂盒病理检验中心干嘛?还有那句“只有确诊才能免费治疗”是什么鬼?但愿不是我理解的借机免费看病,你要是真的是冠状会给你免费的,不过还是希望你一辈子都别感染这病。
【4】医务人员已经加班加点坚守在岗位上了,但来医院的就诊的患者流量还是太大了(绝大部分都不是冠状病毒感染)。医务人员也很辛苦,我爸前几天也因为劳累过度晕倒在岗位上了(“医生是人,不是神”——财前五郎)。
【5】这个我无话可说,请找统计局、卫健委或市政府。且现在确诊病例都需要世卫确认才能计数。
【6】第6点去哪里了?
【7】现在还没有特效药,只能依靠常规手段缓解病情。要是这么快就有特效药了也不会出现现在的疫情了,科研单位已经加班加点300%的努力研发药物了,但新药的研发需要时间,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你以为研究人员都是魔药学教授斯内普吗?
最近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现在疫情也很严重,非常时刻希望大家可以互相理解。并不是说不可以有质疑,但更希望大家可以合理合法地发表自己的疑问,不要太过于情绪化,发表带有煽动性和误导性的言论,免得会引起他人的恐慌。说真的,除了你的家人,你的医生是最想让你健健康康活下去的人了。愿早日战胜病魔!
最后,大家记得出门都戴好口罩


原回答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219889/answer/983419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