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3962|回复: 20

为什么有人说日本人冷漠?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A

Rank: 5Rank: 5

积分
26624
发表于 2020-1-16 07: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如果冷漠为什么还会有感情细腻的作品?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9

帖子

3085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5
发表于 2020-1-16 07: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便你怎么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么变态,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责任感……——Arilelee 中国人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教导的温暖爱心;和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去影响教导别人的责任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78

帖子

3487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487
发表于 2020-1-16 07: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yilin wang 的答案大部分都同意,描述的现象都是事实。但结论和立场不能说都同意,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日本大多数地方已经处在高度城市化的“陌生人社会”中,因此在讲求高效率的现代城市化体系中,【守序】和【高度教育】是其突出的特征;而中国还处在以旧时乡情、门阀、亲族为主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中,因此【人际交往】中还保留大量在现代人看来侵犯隐私的的乡族文化痕迹。

和谐有序的社会,井井有条的排队,礼貌和善的陌生人,看顾老人的义工,绝不过度涉及私人问题的交谈……这些都不只是日本的特点,而是诸多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的统一特征。不用把这个事情上纲上线,比如同样是“你结婚了吗”“你挣多少钱”“你买房了吗”这三问,你在北上广的餐桌上遭遇的几率绝对远远小于回到老家餐桌上的几率,因为你在北上广的朋友和在家乡的亲族不一样,所以你们之间维系交际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旧时乡族之间,无论婚姻、生育还是生意,都关乎到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到门阀之间的利益分配,成员个体的重要社会意义在于为家族或门阀的关系网做出贡献,和城市里你的狐朋狗友单凭臭味相投的纯个体关系完全不同。

但不管你愿不愿意或者喜不喜欢,我们这一代(70~80)都直接来自于上一代乡情社会成员的孕育,我们的出身是不可能完全摆脱七姑八大姨的包围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家族一直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婚嫁这样的血缘事宜,还是借贷这样的利益往来,它都是最普遍也最可信赖的基础。在文革之前,它一直是中国民间最基本的组织传统(现在依然在很多地方保留)。对于这样的亲族为主的“熟人社会”,当然是对每一个成员都知根知底才是最安全,最保险的,它承担了从教育就业社交信用等体系的一条龙职责,隐私这种东西,在这个组织里一直是用来评估人际关系程度的东西:我跟你关系越好,越可以肆无忌惮地谈论你的隐私。这发展成为哪怕是未谋面的亲戚要是不问一嗓子你娶没娶老婆都不好意思管你叫大外甥的地步——你瞧,我跟我外甥熟着呢。

这种情况,只能叫历史和社会趋势使然,跟国民性谈不上关系。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你看在上海的老外红灯横穿起马路来那个利索)。事实上,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比这国人和那国人之间的差异大得多。什么这国人冷漠,那国人逐利,这国人懒惰,那国人爱一夜情……这种标签化的说法出于表述和理解方便说说可以,当真的就傻了。

所以你要说日本人冷漠,其实也是可以说的,因为越是高度城市化的陌生人社会越容易让人产生孤独。日本社会长期的压抑、功能化个体、对外人的排斥,在诸多现代国家里中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高居不下的自杀率过劳死不是凭空来的。

在新西兰生活,你也会孤独,但那种孤独是无聊,在日本的孤独则是难融入。我认识一个中国到日本的女孩子,日本籍,日本的第一位体育学博士,做过电台主播,很多粉丝,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了,但说起来就说日本社会是很难融入,无论你怎么红,日语多地道,甚至入了日本籍,你依然是“外国人”,他们的交往方式你从小就没学过,所以即使你再努力学,也很难适应(但这不代表她不喜欢日本,相反她对日本的优点赞扬更多过中国)。当然,这种文化排斥哪里都有,只是在单一民族的岛国,这种倾向往往更加明显(我没有去过英国,但感觉也很类似)。

所以,其实大多数中国人还是留了一点儿乡情社会的记忆的。未曾谋面的三舅老爷家二婶的大闺女的姨妈上来直呼哎呀狗剩子你现在出息了多钱一个月固然令人蛋蛋欲碎,但是当你胸中满是涌动的话语却翻遍电话薄无人诉衷肠完全像个城市的弃卒一样只能刷豆瓣刷知乎是不是也有点蛋蛋的忧桑呢(管理员请手下留情我马上把知乎改成百度友情价只要5毛八点二十准时发)?所以也不必太过敏,一个能拍着哥们儿肩膀说话的国度毕竟也还是不错嘛(韩国人泥揍开)……

情感细腻的文艺作品这个……日本从来就是一个内向民族,文化审美也一直都是女性化的,从《枕草子》这类读物就可以看得出来。这跟社会是否冷漠木有啥直接关系,最多就是——

世界太负我
寒夜无人摸
举头望明月
低头写小说

文艺作品一般都是这么干出来的……

另外,不要对日本人抱着一个个都是彬彬有礼、刻板认真的印象,这些人的内心世界是很……难以形容,姑且叫多姿多彩吧。



日本网民的脑洞程度……



大野そら在推特上的情侣漫画神展开……



如果这都不算神经病……




也有这样细腻感人的。内向的人也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啊。

所以,与其在谈论之前就先设定好【中国人】【日本人】的立场,还不如想着【都是在巨大的城市和社会里辛苦奋斗的人】一样考虑来得简单。

城市,就是冷漠的。但正因为冷漠,人才会感觉到温暖。

最后,用邮件聊天的民族桑不起。

——————我素分割线——————————————————————————

一晚上回来发现很多评论的朋友把我的言论当做反对 @yilin wang的了,别误会啊,我只是觉得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会比较顺应自己的习惯。毕竟 @yilin wang说得没错,人群素质差异摆在那里,是不争的事实,说什么我们这个发展中阶段正常也好,但你不能说等上几十年再开始改变吧。知耻而后勇,知恶而从善,这么多人赞,就表示处在两种文化冲突之间并深受困扰的人还是挺多的(包括我)。

我曾去的日本东京,完全能感受到 @yilin wang 的所言非虚。其中两个细节让人难忘:

1,满街没有垃圾桶,但街上干净得看不见一点纸屑,哪怕是新宿、秋叶原这么熙熙攘攘的地方。很难得看到一个垃圾箱,也一定是分成回收、不可回收等好几类不同的垃圾箱。我就一直在想,他们难道在街上不吃口香糖、不喝饮料、不用纸巾、不会喉咙一痒吗?一个杯子的材质可能同时有塑料和纸,丢的时候难道还要分离开?而且是这么多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吗?每一个?

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很早就知道日本的小学生都要负责很多组织事务,比如轮流发餐,而且喝完的奶瓶都要平放,纸盒要撕下标签折叠好,从小被教育日本资源稀少,要尽量少浪费,多节约……但这些人成长之后形成的社会是怎样的,真正贴近了感受,才感觉到冲击。

要知道,按我们中国人的思路,搞一堆垃圾桶然后雇一群工人清扫即便利民众又拉动就业,绝逼比从小学苦口婆心教会小太阳们叠纸盒来得正常啊(等丫们长大任期都过了有个毛的政绩啊)。倒腾一下市政,GDP也跟着上去了,季挖树市长大人您说是不是啊。

人的成长是取决于环境的,橘生淮南,淮北为枳。日本在战后把心力都投在教育上,狠抓这些看上去没有任何升学率、GDP相关的细节,终于铸造出这样一个守序、堪称东亚文明程度最高的社会。我一点没有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不值得赞扬的,我只是觉得比起争论所谓的【赞日本黑中国】【玻璃心爱国论】等话题,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吧?我不相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差异是种族天赋,人都是被制度、文化、经济、传统等环境塑造出来的,别人在用心塑造,我们不应该只专心争吵啊。迁怒于身边的同胞容易,从自己开始改变就难了。

PS:据 @朱健说日本没有垃圾桶是奥姆真理教害的,查不到出处,向 @苏菲女神请教求证一下。

2,去咖啡吧台拿东西上厕所可以把包丢在座位上。不罗嗦,你懂的。

所以中国和日本的差异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是很难看到从教育源头上有什么改善的努力。从宏观的硬件规模来看,东京跟上海差别已经不大,最多也就5~10年之内吧。但细节就差距巨大了,30年能不能赶上都是个问题(反正我赶脚我有生之年最多也就能看到国内几个城市实现,记得到时把相关报道和BUFF萨满的版本烧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59

帖子

293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
发表于 2020-1-16 07: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想说我的感觉恰相反。


9月份的时候,一天晚上,和2个日本人,2个法国人,1个美国人一起骑自行车bike tour。我们六人一人租了一辆自行车,途经东京几大地标。到了晚上8点多的时候突然下雨,地面湿滑拐弯的时候我狠狠连车带人摔倒了,当时我最近旁的一个路人,马上就蹲下来扶我,还关切地问大丈夫ですか。结果这个日本人在扶我的过程中自己也往后一滑,摔倒了,把西装都弄脏了。从他的穿着打扮和拿着的包中,看得出是刚下班的上班族。


坐电车的时候,快下车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转下一班,问旁边的日本人,两个女生在解释给我听后,怕我还不明白,直接带我走出这班电车,把我送进我要转乘的电车(就在对面)。最后,我在车里隔着玻璃和她们挥手道别的时候,看到她们回到刚才的地方,等自己要坐的下一班电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78

帖子

3487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487
发表于 2020-1-16 07: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人冷漠吗?
日本人只是不愿意打扰别人罢了。
的确,日本人看上去都冷冷的。
他们不会在地铁里打高声打电话,而是安静的坐着。
他们不会在大街上打打闹闹,而是安静的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日本人不会给刚到办公室两天的小姑娘介绍男朋友。更不会关心你为啥三十岁了还不结婚。
日本人不会在朋友聚会上直接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开什么车。
朋友聚会喝咖啡,默默的各付各的账单,不会为抢着付账打起来。
这不是冷漠,而是生活在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不要随意闯入或者“关心”别人的生活,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界限并不会造成真正的社会冷漠,而会让社会更加有序。在日本,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周围的人却会在第一时间施以援手。
我在日本问路,往往被问的人会直接把我带到目的地。
问别人火车时刻表,他其实也不知道,但会掏出个手机,傻傻的翻半天。
我在日本丢掉钱包,完好无损的找回来。
还有各种关爱残疾人的设施,周到细致到让我想哭。
私以为,我们国家才是表面上热闹,骨子里冷漠。日本一年级的小学生,独自一人坐公交车放学,上学,这在古道热肠的中华文明古国,做得到么?

至于心思细腻的作品,我想,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为个人营造了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空间,让每个人有机会按照内心的要求成长,安静的营造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情感,这样才会有“心思细腻”的作品诞生吧。
中国其实不缺文艺青年,缺乏的就是这种空间。
文艺青年一旦步入社会,就很难文艺了。一般他们都为了能够更好的回答别人提出的三个问题而放弃了。
这三个问题如下:
“你做什么工作?”
“你买房了吗?”
“你结婚了吗?”
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者,有可能就是你的挚爱,有可能和你毫无关系。问题提出的方式或许简单粗暴,或许润物无声。但相信每个人都体会过自己的生活正在被人用世俗的尺子丈量的种压力。
或许,那些粗糙的、急功近利的文艺作品,就是这些尺子量出来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15

帖子

3845

积分

中学二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845
发表于 2020-1-16 07: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你好,我是日本哥,我是热情热情最热情的一名日本人。
我来回答问题。

我同意有些日本人的热情行为也许对中国人来说很冷漠。
比如,为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奥运会委员会提的omotenashi的概念(热情招待)。
说起热情招待,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是东北那噶的「欢迎光临!大哥,请」
的一看就知道很热情的那种热情招待。

日本人之间的communication,因为少数几个词就能很有效地日本人之间传达复杂的含意,
所以对外国人来说这样的传达的话了解不了对方表达的含意,
有可能这样的时候感觉不了日本人表达的热情。

可以参考,人类学家爱德华·哈尔(Edward T. Hall)提的高情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及与之相对的低情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的概念。虽然中日两国都属于High-context culture,但是单一民族社会日本和多民族社会中国两国之间也有对圈内人传达信息的复杂性的差异。
※这不是高的好,低的差什么的。。。

因为表达热情的方式不同,
所以如果对方太热情我们日本人却感觉是表面上的假的热情什么的。
希望中国的小伙伴们了解日式热情,
我也努力学习中文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用中文好好解释这个问题。




读十年日语不如跟日本哥玩知乎。
歪果仁用中文回答也蛮拼的,如果中文有错求指教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28

帖子

289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2
发表于 2020-1-16 07: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日本人的文化里很讲究“人情”。
他们在日常处事中很不愿意欠人人情或者被人欠人情,这在他们眼中是相当尴尬的情况。一旦欠下人情债日本人一定会很快想办法弥补达到两清。所以求助于人、向人借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除非逼不得已不会采取的处理方式。
正是这种互相不打扰的习惯在日本人中形成的默会共识,在凡是都爱凑热闹、多管闲事的中国人眼里变成了“冷漠”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4

帖子

309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
发表于 2020-1-16 07: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关系冷漠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城市化后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

有个段子——你和千里之外、未曾谋面的网友谈笑风生,但也许不知道楼上楼下都是干什么的。

日本算是东亚最早形成城市化社会的,难免如此。

香港,王家卫文艺电影,诸如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反映现代化城市人的孤独。

台湾的那个“几米”,什么【向左走,向右走】,还是“调侃”城市中人人“隔着一堵墙”。

韩国,也是这个操行,【金福南杀人事件】不就是讽刺现代化城市人的么?

把共性的社会历史进程,只因各个地域发展进程不同,而划分为地域差别,最后得出“民族性”“地域性”的优越或贬低,是件很居心叵测的事儿。

日本电影【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一家有电视,街坊邻居都来围观,你告诉我,哪来的冷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31

帖子

3691

积分

中学二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91
发表于 2020-1-16 07: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只说一个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第一次在日本出差,和同事阿姨聊天说到中午吃饭,她问是不是吃便当我表示很少也没怎么吃过便当。然后第二天中午她给了我一个自己做的便当,事先没有告诉我,就是那么无心的一说她就记住回家做了一个给我。很温暖很细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28

帖子

289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2
发表于 2020-1-16 07: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不赞成复杂的答案,我觉得答案就一个,因为他们平时生活节奏很快,所以如果和你不熟,在他们那种文化下,就不会和你说很多话。

我女朋友是日本人,也去日本他父母家玩过,除了感觉她爸爸工作比较忙,对和我说话的态度上倒是很热情的,比如第一次去他父亲会给我演示日本的剑道,母亲会给我做好吃的,然后问询在美国那边的景色,见闻和美食等等,且他们的亲戚也还不错,都没有冷漠的感觉。。。。。

另外他们非常细腻,可能每个人都是巨蟹座的,记得不会日语时候去的那会儿,问个老爷爷怎么回宾馆,人家硬是领着我走了几个路口,虽然当时语言不通,但是心里却是暖暖的;其次当我和父母去的时候,基本每次在景点照相,都会有人来问,要不要帮你们合影,感觉其实还不错的,很细腻的服务型思想;我去过很多国家,类似这样的只有在美加迪拜遇到过,且很常见,所以我觉得日本人冷漠可能只是上班族或者题主接触的圈子是职业圈。。

不像美国和加拿大虽然见面都笑眯眯的whats up,但是你遇到困难,大部分情况下,别想他们帮忙。。。还是不如中国的朋友给力;日本人的这种感觉,其实和香港上班族也蛮像的,但是当你真正需要帮忙,且你们沟通无障碍的前提下,请小心被他的热心给吓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