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5825|回复: 20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B

Rank: 6Rank: 6

积分
28818
发表于 2019-9-5 1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之前写了一篇轻武侠,被出书的朋友看见了,他特别喜欢,催我写长大篇。准备大量阅读有关唐朝的故事,选一个时间节点来写那个故事。 可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有限,也怕浩瀚的文史让我迷路,遗漏掉很一些有趣的故事。真诚的希望各位朋友能够讲一些故事,丰富我的灵魂域度。 以上,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8

帖子

3641

积分

中学二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9-9-5 10: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随便发一些吧,大部分都来自于唐代历史笔记。

唐朝人相信龟兹和康国都出产龙种马,而大食国的马能通人语。
武则天曾当过宫廷女子马球队的队长。
盛唐时期流行一种“泼寒胡戏”,相当于一种冬天时进行的泼水节——一大群赤身裸体的胡人汉人青年,戴着稀奇古怪的面具,在乐器的喧闹声中跳跃舞蹈,用冷水互相泼,也泼向围观的人群。群众对这种游戏极其痴迷,百玩不厌,不过后来官府觉得太有伤风化了,到唐中宗时候就给禁止了。
唐朝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云缭绕的环境之中。他们的身上散发着香味,浴缸中加了香料,衣服上挂着香囊。庭院住宅里幽香扑鼻,公堂衙门里芬香袭人,而庙宇寺观就更是香气弥漫了。皇帝登朝时要熏香,祭祀时要熏香,看大臣的奏章之前要熏香。进士考试前,主考人和考生要在香烟袅袅的香案前行礼。
唐玄宗时的宁王,除非口中含有沉香和麝香,否则不会对人开口讲话,“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唐中宗时代有一种高雅的聚会,大臣们在会上“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玄宗朝长安有个国色无双的妓女名叫“莲香”,她香到“每出处之间,则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她的这种美色和品位吸引了无数高帅富,“贵门子弟争相诣之”。唐中期有个妓女,她的母亲从小就给女儿喂香吃,到她长大后,浑身散发出自然的香味。
唐朝有道名菜叫浑羊殁忽,很奢侈,大富人才吃得上。《太平广记》里写的做法“取鹅,燖去毛,及去五脏, 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燖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却羊。取鹅浑食之”。就是把鹅收拾好,肚子里塞上肉和糯米饭和作料,放在整羊肚子里烤,烤熟之后只吃进了羊肉滋味的鹅,不吃羊。
唐朝人喝茶的规矩,茶里要放盐、姜,还放苏椒和酪,有些地方甚至还添入桂皮。要按现在的标准,真不知道算茶还是算汤。
唐朝人吃菜离不开蒜,吃鱼要拌蒜,吃肉也要有蒜。他们把蒜加工成蒜齑或蒜酱,吃肉的时候蘸着吃,全唐诗里就有“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的说法。他们还喜欢用橙子和橙丝调味,吃鱼的时候就放很多橙子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家都知道杨贵妃吃荔枝,但谁知道这荔枝是哪儿来的?其实唐朝时候荔枝不光产自海南,四川就有,白居易在忠州做官的时候就写过“欲知州远近,阶前摘荔枝”的句子,这样说起来,杨贵妃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奢侈。
现在的单位福利好,定期发洗发水,唐朝的福利是发肉。《唐六典》里记载,亲王以下至五品官,每月都有肉可领,二品以上每月羊20口,猪肉60斤;三品官发羊肉12口,没猪肉;四品和五品官每月发羊9口,也没猪肉。不过这个福利相比皇家那就差多了,御厨每天消耗的羊数,就比亲王一个月发的都多好多倍呢。
显庆年间,光禄寺掌膳官叫封原则。于阗王带了一批人来朝见,朝廷给他们配发了很多食材,他们剩了一百多口活羊,于阗王托封元则送到寺庙去放生,结果元则把这些羊全宰掉卖了。
唐朝禁止吃鲤鱼——很奇怪的规矩,理由是“鲤为李也”,就是国家是李家的,所以鲤也犯忌讳。敢买鲤鱼按规矩要挨60大板。不过尽管朝廷三令五申“禁断天下采捕鲤鱼”,唐朝人民对鲤鱼的热情还是难以挡住。
日本人对生鱼片的热爱其实是从唐朝传过去的,唐朝人酷爱吃生鱼,他们叫鱼鲙,甭管海鱼河鱼、鲈鱼鲫鱼,都切成薄片,蘸着蒜、豆豉等生吃。史书里大量对切鲙高手的记载,切的好的刀法技艺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切出来的鱼片薄得像丝一样,轻得吹口气就能飞起。市面上还有《砍鲙书》这类烹饪手册之类的东西,教大家什么“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等各种刀法。
唐朝人吃梨是用蒸的,或者是放在炉中烧的,总之是弄熟了才吃。唐玄宗送给安禄山的礼物里,就有蒸梨。
如今人们囤金子作为硬通货,唐朝人囤胡椒。大历十二年,唐代宗下旨抄元载的家,结果发现了八百石胡椒,举朝震惊,这情形就跟前阵子抄某贪官的家,数钱烧坏了4台验钞机的观感一样。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里边的绿蚁,指的是酒里的渣滓。唐朝时酿酒有清酒浊酒之分,清酒工艺水平高,一般人掌握不了,大部分人酿酒还都是浊酒,是用米发酵而成的,酒液浑浊,发酵了的米渣滓漂在酒面上,颜色发绿,看着跟蚂蚁似的。
唐朝实行宵禁制度,二更起各街各坊闭门,谁在大街上溜达就按盗贼处理。不过我大天朝从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唐朝的夜生活压根就没被宵禁困扰到。夜宴是唐朝人特别热衷的活动,上流社会往往通宵达旦,“主家盛明欢不极,才子能歌夜未央”,又是吃喝又是歌舞,热闹程度绝对媲美当今夜店。即便在唐末分裂争战的时候,人们的夜宴热情也没消退,往往是厅内烛光酒色,厅外有士兵持刀保驾。
唐朝有一套著名的大型团体操,叫《七德舞》,也叫《破阵乐》,是从李世民时代就有的,也是为了纪念他打败刘武周而做的。这套舞参演者达120人,上场时皆披甲持戟,在大鼓声的伴奏下,一遍齐声高呼,一边模仿军中将士的纵横捭阖的动作,十分大气磅礴。想象一下就觉得很好看。这种舞从初唐开始,每逢皇家重要活动都会演出,但从中唐开始,世风追求奢靡温软,这种舞演奏机会就越来越少,后来就慢慢消失了。
有一种舞蹈风靡整个唐朝的宴会,就是剑舞。剑舞本来起于军营当中,唐玄宗时候每逢大宴,就让将军舞剑助兴,由于这种活动很受欢迎,教坊的女艺人就把它改编成了一种舞蹈,有个叫公孙大娘的,在千秋节的大酺会上表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有案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商业性送餐服务起自唐朝。《唐国史补》里说,唐德宗时吴凑被封为京兆尹,而且要求马上赴任。吴凑带着一群贺喜的客人回到府上,发现府上已经摆好了筵席了。吴凑很吃惊,问是怎么来的,小吏告诉他:“东西两市都有礼席服务,就算是三五百人的筵席,也能马上准备好送到家。”
唐朝人比后世开放很多,男男女女一起喝酒调笑、外出游玩是非常平常的事。这种习俗还催生了商业性的陪酒女郎的出现,各地都有专做这门生意的酒妓,随召随至,不仅能陪酒,还会主持酒令,谈吐也都不俗。《北里志》里说,有很多酒妓都是入官方教坊籍的,首先得满族朝士宴饮需要,之外才能从事商业陪酒。
唐朝人爱喝茶爱到什么程度?《封氏闻见记》里说“穷日尽夜,殆成风俗”,《膳夫经手录》里说,“累日不食由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就是说,白天黑夜的都喝,而且可以不吃饭,不可以不喝茶。
在唐朝公款吃喝是合法的,朝廷规定,州郡一级的行政机构可以定期举行官方宴会,长官与幕僚共会一堂,费用由官府支付,称为公宴或者官宴。最奇葩的是,这样的宴会还允许招妓,费用也是公家出的。
赶上盛大节日,按规矩各政府机关都要举办公款宴会,后来大家觉得这样做不实惠,到唐德宗时,就改了个规定,政府发钱给诸司,让大家自己去吃喝。
盛唐时的人们喜欢一大群人郊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开party——包括天体大趴。唐玄宗年间有一帮进士,分别是郑愚、刘参、郭保衡、王冲、张道隐……他们每年春天都找几个妓女,坐着小牛车,到名园曲沼的草深处,脱了衣服叫笑喧呼,吃吃喝喝,自称为“颠饮”。也就在唐朝,搁后世估计都当流氓罪打死了。
公款吃喝带动经济发展之一例:唐朝时每到春天,朝廷都在曲江举办大型宴会,并安排教坊艺术家们进行大型表演。这场定期集会吸引了全城士女追随,《唐摭言》里说,“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
见识一下开元年间国家级歌唱艺术家的功力:唐玄宗在勤政殿开大宴,类似于如今的新年团拜会。来了成千上万的人,喧哗声压过了演出的丝竹声。唐玄宗大怒,想叫停筵席,高力士出了个主意,把教坊头牌歌女许永新叫出来,让她唱一曲。许永新撩鬓举袂,缓缓开口,声音高亢清越,穿云破竹,整个广场立刻安静下来,如无一人。
唐人酷爱歌舞,有钱人家都蓄歌妓。唐玄宗时的宁王府就有很多一流歌女,其中有个叫宠姐的,外界都传说长得非常美,歌声特动听。但宁王从来不让她出来给大家表演。有一次宁王府大宴,喝到半酣,李白站起来借着醉意提要求:“老听说王爷家有个叫宠姐的善歌,从来没见过。今天气氛这么好,还不让她给大家唱一曲?”宁王碍不过情面,一笑:“来人,让宠姐上来。”结果家人先是围上七宝花障,宠姐在花障后面高歌一曲,大家还是见不着人。
唐朝时的广州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城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印度来的佛教徒住在他们自己的寺庙里,躲避呼罗珊的迫害而来到广州的穆斯林建起了自己的清真寺,白天他们都在船上进行紧张的贸易活动,日落时分的鼓声一响,他们就回到自己的居住区,而到晚间又都跑到夜市上来用各国语言讨价还价。黄巢起义时路过广州,一下屠杀了10万外国人。
唐朝时的扬州很像今天的威尼斯,这里水道纵横,帆樯林立,船只的数量大大超过了车马的数量。它和广州一样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唐肃宗时候田神功反叛攻进扬州,杀了几千名大食和波斯商人。
唐朝人很歧视外国人,法律规定不许外国人穿大唐衣服,不许跟大唐妇女通婚,如果通婚了就不许回国只能留在大唐境内,不许占田和购买房屋,如果不幸死在大唐他的货物就会被封存,短期内无人领取的话就收归国有……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大量外国人来,并且来了就不肯走。
唐初时女人出门,都戴一种长及脚面的面纱,将整个脸和身体都掩盖在面纱下面,很像现在穆斯林妇女的打扮。不过没多少年后这种打扮就不流行了,开放的大唐女人喜欢戴一种可以露出脸的宽檐帽骑着马出门,连皇帝下诏都无法禁止。再过不久干脆就穿男装出门了。
在现在湖南南部的道州,唐代曾以出产侏儒著称,每年都要作为土特产上贡给朝廷不少侏儒,白居易曾写诗描述他们的苦痛: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送进,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后来道州刺史阳城哀怜道州人民,自做主张把这种进贡停了,朝廷来人问他,他机智地想了个答案:“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贡”,皇帝想了想也是,就把这种进贡停了。
来大唐的外国人多,外国骗子也不少。太宗时就有个印度人,叫那罗迩娑婆寐,他自称活了200多岁,能配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他满嘴跑火车,各种信口开河,说印度有一种可以融化肌肉、草木和金铁的药水,必须得先用骆驼的骷髅装,然后再灌进葫芦里;还说凡是产这种药水的地方,都有石像守护,谁泄露了药水的秘密就会死去……但这个骗子竟一度得到了梦想长生不老的唐太宗的信任,被封为宫廷药师。可见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规矩早就有。
有很多来大唐表演的外国魔术师在大唐得到了热情的追捧,凉州和洛阳等地的袄神寺里,总会有定期的幻术表演。不过唐高宗时期有一个婆罗门魔术师因为演出口味太重遭到了驱逐,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以剑刺肚,以刀割舌,幻惑百姓,极非道理”,高宗还下令“约束边州,若仍有此色,并不须遣入朝”。
唐宪宗元和年间,诃陵国三次遣使,向宪宗进贡了一些童男童女和别的珍稀植物。不过唐朝一直传说诃陵国的女人有毒,凡是和毒女交合者,都会致死。不知道这些童女后来怎么处理的。
唐朝人相信,把鹰粪烧成灰,调入酒中,就成了一剂主治“邪恶”的解毒药;唐朝人还相信,狮子粪用来内服,可以活血化瘀,还能克制百虫;唐朝人还相信,将鸵鸟粪入药,“人误吞铁、石入腹,食之立消”……唐朝人的口味还真是重。
古代女人喜欢头饰,有人簪珠宝,有人簪花,但谁也没有唐朝女人逆天,她们簪虫子。有一种叫“青虫”的广西出产的甲壳虫,甲壳闪着青绿色的光泽,唐朝女人喜欢把它戴在头上。李贺还为此写过一首诗:“灰暖残香柱,发冷青虫簪”。还有一种金绿色、外形像蜜蜂的“金虫”,也是唐朝女人的爱物。
武则天时代有个叫义净的和尚也去过印度,他写的书里比较中印两地的饮食习惯说,“东夏时人,鱼菜多并生食,此乃西国咸悉不食。凡是菜茹,皆须烂煮。”从这里看,唐朝时人的饮食习惯跟现在的日本比较像。
菠菜不是中国土产蔬菜,它是大唐贞观年间泥婆罗国进贡来的波斯土产,刚进中国的时候,由其产地而被命名为“波斯草”,很久后才转变为“菠菜”。最开始唐朝人觉得它有特殊用途,可以“解酒毒”。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唐朝人喜欢犀牛角,它可以入药,可以做犀角杯,还可以做装饰品。大唐每年都通过外贸从南诏和安南进口大量犀角,其数量之大,印度支那犀牛都濒临灭绝。
《岭表录异》里讲过一个广州人,养了一群鸭子,每天在外面自己找食吃。有一次,他发现鸭子从一个池塘里回来时,拉的屎里有金屑,就买了更多的鸭子,每天把鸭子赶到那个池塘去吃食,回来后把鸭屎收集起来淘洗,每天都能淘出半两到一两金子来,靠这个发家致富了。
唐朝宫廷不仅有舞马,还有舞象,也就是经过训练后会随着音乐跳舞的大象,唐玄宗时期每次大宴,都会有舞象和舞马的表演。安禄山攻克洛阳后,在洛阳大宴群臣。为了表明自己是天命所归,他也让人把宫廷舞象牵出来表演。不知道是气氛不对还是驯兽师不在,大象就是不舞。安禄山又惭愧又愤怒,让人把象推进深坑中,让武士从四面八方向里面投槊,大象血流数丈,当场惨死。周围的驯兽师和乐工全都看哭了。
向大唐进贡的藩属很多,其中有不少进贡的是珍禽异兽。建中元年唐德宗继位时,为了表现自己的简朴和仁德,下令把宫廷动物园的这些禽兽都放归山林,其中包括32头大象和很多鹰犬等等。大象可是南方的动物啊,放进陕西的山里想也能想得出会遭遇什么。反正没听说后来有小象被繁衍出来。
唐中晚期宦官彻底把持了皇家,亲王公主们想出阁、嫁人,都要大笔贿赂宦官,否则就只能老死在十王宅里。
唐肃宗是被吓死的。当时他病重躺在床上,他的张皇后密谋政变,宣太子李豫进宫面圣,想等李豫来时杀掉他,立越王为帝。这个计划被宦官李辅国掌握了,他联合李豫冲进宫中,当着唐肃宗的面把张皇后和越王杀死,这种血腥的场面让目击者唐肃宗当场心跳过速而死。
安史之乱中史思明当了皇帝后,叫人送樱桃给自己的儿子,并赋诗一首:“樱桃一笼子,半已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怀王是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周至是史朝义的王傅。史思明身边的人纷纷表示诗很好,不过韵有点不对,如果后面两句颠倒一下顺序,改成“一半与周至,一半与怀王”就更加完美了。史思明嗤之以鼻:“韵是个屁,我的儿子怎么能位居周至的后面呢!”
俗话说缺啥补啥,史思明发达之后,就特别爱装文人,动不动就吟个诗,吟完了还不能独享,必须要让手下传示各地学习。有一天写了首《石榴诗》:“三月四月红花里,五月六月瓶子里。做刀割破黄袍衣,六七千个赤男女”,照例传示,郡国内所有邮亭都贴上了他的奇葩文,他还得意洋洋。
唐代宗时宦官索贿情况有多严重?宰相到官署办公,必须得带钱,宦官来宣旨,拿到一笔钱,宣一道旨,钱不给够连皇帝的命令都听不全。要是去地方宣旨就更贵了,每次出去一趟,跟收一次赋税差不多。
武则天时期的左卫将军权龙襄,独创了“龙襄体”诗歌,别具一格。他出任沧州刺史,一到任就向诸位官员展示了一首新作:“遥看沧州城,杨柳郁青青。中央一群汉,聚坐打杯觥。”下属不便说不好,只好夸他“公有逸才”,等于是夸丑人长得别致那种意思,他还自谦:“哪里哪里,趁韵而已。”他后来还写过一首《秋日述怀》:“檐前飞七百,雪白后园强。饱食房里侧,家粪集野螂。”太深奥了,没人看得懂,于是他自己解释了一下:“抬头看见檐前飞过一只鸟,价值700文,到了后园,看见雪白的衣服挂在那里晾,吃饱后在房间里侧卧,家里粪堆满是屎壳郎。”由于他的诗太独特,连当时的皇太子李显都做了个批示:“龙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霜夏起。如此文章,趁韵而已。”
宰相张九龄年轻的时候养了一群鸽子,训练有素,专门为他送信。与好朋友联络,都是修书一封,系在鸽子脚上让其送过去。
唐朝人爱诗、推崇诗人到什么程度呢?有人在长安招妓,与一个妓女谈价钱,说低了,妓女忿忿:“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嫖客一听,“有道理”,马上服气涨价。唐末有个叫王毂的人以一首“君臣犹在醉乡中,面上已无陈日月”闻名于世,有一次在街上看见两个流氓打架,上前劝架,是这样说的:“你们知道我是谁么?我就是写‘君臣犹在醉乡中,面上已无陈日月’的人!”两个流氓竟然立刻收手,行礼而退。
唐朝有任侠之风,好多人以急公好义为标榜,不过到晚唐时,世风日下,这种风气竟然被骗子利用。诗人张祜就被骗过。他总是自称豪侠,提倡恩怨分明。有一天半夜,忽然有个人提着流血的皮囊来拜访他,说自己复仇十年,终于把仇人杀了,皮囊里就是仇人的人头。张祜招待他喝了几杯酒,那人还说:“我还有恩没报,你能先借我十万钱么?我去把恩报了,一会儿回来。以后为你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张祜毫不犹豫就借给他了,那人把皮囊放下出了门,再也没有回来。张祜打开皮囊一看,是一个猪头,才知道这是个骗子。
以上内容辑自我的书《不敢相信这是唐朝》
欲了解更多历史八卦,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相关答案:关于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 宋燕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2

帖子

3169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9-9-5 1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强答一波,争取把唐代风俗的一个特点表现出来,这也是“胡”风。多图预警!

到了唐代,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种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的概念。它给唐朝文化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使唐朝文化蕴含着鲜活的胡风元素,它也深深着改变着中国文化。


一、饮食胡风化及其影响

唐,胡食非常普遍,丰富,成为中原城市的主要食品。
当时面食成为一种时尚,胡饼成为主要的食品,民间还流行以胡饼作礼物互相馈赠的习俗。
象白居易赠朋友胡饼,并写成诗《寄胡饼与杨万州》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从史料记载胡饼形状味道和能长期保存特点来分析,胡饼就是今天新疆的馕。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jpg


众所周知,中亚是小麦的发源地和出产地,面食盛行,唐深受影响,加上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使中国面食品种增多,开始出现面食点心。在唐皇家官家的 “烧尾”宴中,著名的面食点心有:巨胜奴(蜜制馓子),婆罗门轻高面,贵妃红(红酥皮),甜雪(蜜饯面),单笼金乳酥(蒸制酥点),曼陀样夹饼(炉烤饼)等。(出至《韦巨源.食谱》)

婆罗门轻高面,一看名字就是从印度传过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幸好,新疆古高昌国附近阿斯塔纳墓葬群中出土了的风干上千年高面: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jpg


对比一下今天,陕西的千层饼,甘肃及其河西走廊的月饼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3.jpg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4.jpg
恐怕知道这两种今天食物的前身和来历了吧。

巨胜奴
一看名字就知道来至于西域,现在有人考证是麻花,也有证据表明是蜜制馓子。如果是馓子,也是今天西北伊斯兰教民族的主要面食。(我认为应该是馓子,因为就从地理民俗上来看,至今这种食物还是分布在西北,河西走廊新疆一带丝绸之路上,是符合唐朝历史的)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5.jpg

曼陀样夹饼
这是唐代公务员的用餐主食,现在的人复原这个食物,里面带馅,这是我在史料中发现最早的类似今天加馅蛋糕的鼻祖了。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6.jpg

这几样胡食,不仅是当时唐朝的主流,甚至到现在,也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

二、酒文化的胡风

唐初就已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宗亲自监制,仿西域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盛唐时期,由于社会风气开放,国家不设酒禁。这时期无论男女还是皇家平民都爱饮酒。当然农家一般是喝中原传统的米酒,而有身份人喝西域的葡萄酒果酒。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了。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7.jpg


当然另一个特色就是胡风酒店和胡姬出现。
胡姬就是来自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女子,她们在酒店充当服务员或侍酒女郎的角色。由于胡姬能歌善舞,风情万种,又有异国情调,许多权贵和文人都喜欢去有胡姬的酒店饮酒,吃着胡食,追捧宠幸异国女子,这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了。
例如李白也爱去胡姬酒店了,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描写胡姬的诗句。如: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从诗中描写可以看出当时胡风酒店之多,已是一种现象了。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8.jpg



陕西博物馆的唐三彩胡姬女俑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9.jpg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唐代精品馆中最重要的两件国宝:


兽首玛瑙杯,它又叫兽首牛角杯,陕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国之重宝。海内外孤品,现在在全世界甚至找不到制作它的同类材料。材料也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出至西域(具体产地不明),其造型仿自西方传统的角杯——来通,造型在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在中国,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也是唐代工匠学习外来工艺后的杰作。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0.jpg

舞马衔杯纹银壶
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舞马衔杯纹则印证了唐玄宗时曾驯养良马随乐起舞的历史记载,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仅有的。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1.jpg


就从这两件国宝来看,酒具的胡风化,也是当时的一种潮流和时尚,并且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历史珍品。

三、胡风对生活起居习惯的影响。


讲到这点,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前几年一段关于“床前明月光”中“床”的学术争论。
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走上《百家讲坛》,在家具篇中,讲到了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认为李白并不是躺在床上,而是搬了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床前明月光”的床其实是胡床,即马扎,不是真正睡觉的床。于是乎中国考古界顿时掀起一场撕床大战,各种对于"床"的看法认识层出不穷。我以后也一直关注此事,也跑了不少博物馆、古代家居馆,翻看这方面的史料。

到现在大部分人观点达成共识,床就是马扎。但是和马扎不同,有点象下图中的凳子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2.jpg

其实中国家具在秦汉特征是平面化,到了唐代开始有了立体化的表现。其特点就是一些少数民族家具渗透进来,象马扎传入,慢慢演化,到唐代总算有了桌椅。人们起居生活习惯开始从地面向高处发展。在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影响下,“席地而坐”过渡为“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层阶级开始逐渐普及至平民百姓,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用的局面。这一时期,以桌、椅、凳为代表的新型高足家具渐渐取代了床榻的中心地位。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3.jpg

对画中的所绘的家具,中国人总算坐了起来。

唐代椅子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4.jpg


这些胡风不仅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唐代之前就有床、榻、桌、椅都属于“新事物”产生,只有上层人物才有,“殿堂之上,惟天子居床”。但是只有到了唐朝中期以后,这些桌椅已进入千家万户,改变了中国人的起居习惯,不再“席地而坐”,不在“和地而卧”了,桌子的出现普及,这时候分餐制转向合食制。 合食制虽然出现,分食制没有马上退出历史舞台,直到宋代,合食制才普及,算来,也历经了好几百年。

(大概会引起争论,所以在这里不再多说,以后专门为中国家居的发展做一个历史概况和分析)


说到这里,不禁要多说几句,个人认为考察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不能只是翻翻史书,引经据典,要从考古发现和实地考察中,特别是博物馆中,去找答案最好。


四、胡风对唐朝的封装的影响


汉代服装特点: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5.jpg


汉代的服饰主要是曲裾和直裾。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6.jpg

特别是汉代的穷裤
所谓穷裤: 服虔曰:“穷绔有前后当〔裆〕,不得交通也。”颜师古日:“使令,所使之人也,绔古袴字也,穷绔,郎今(唐)字绲裆袴乎。”然依“绲裆袴”观之,又与今日之裤异,按,绲诗经小戎,竹闭绲滕,传云:绲,绳也,绲裆袴之腰下前后,施之以裆,唯裆之当私处,仍加开折,而用绳带约束,以便溺溲,与今西装裤,前面开折,加之以扣略同,绝非如今唐装裤也。我国自汉至唐,依师古所云,仍穿穷裤,绲裆袴,何时始变如今制,文献未详,仍待吾人之考证。(参阅黄现璠着《古书解读初探》)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7.jpg

以下就是纨绔子弟的纨绔,也是一种开裆裤。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8.jpg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9.jpg

唐朝的服饰受到胡风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毕竟是从少数民族发展起来的,唐人喜欢马上的运动(不包括电影中的“马震”),例如马球风靡当时,所以,唐朝为了应试骑马的特点,开始有了现在真正意义上的裤子,就是死裆裤,人们这才可以坐在椅子上再不用担心春光外泄了。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0.jpg



尤其在女性服饰方面,更多的吸收了胡服的特征。开放时尚的成为主要特点。
第一,体现了开放时尚的特点。襦裙服就是很好的例子,襦裙服是唐代女性的主要服饰之一,襦,唐代女性上身的服饰,很短,一般只长到腰部;领口较低,且常有变化,从其款式来看受到胡服的影响;在颜色上唐朝女性追求时尚,喜欢红,绿等鲜艳的颜色。裙,唐代女性下身的服饰,裙腰较高,用来掩胸,外披纱罗衫,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展示出女性丰满性感的身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思想观念是相当开放的。与胡服相匹配的是胡妆,唐代妇女的发型大多采用胡人的样式,有回鹘髻、百合髻、云堆髻等20 多种。为了追求时尚,她们不断更新发型。唐代妇女还喜欢涂胭脂,抹口红。胭脂的原料是从印度引进的黄蓝,胭脂加朱砂就成为口红,这也是源自印度的化妆术。花钿是南北朝时由中亚传入的化妆术,就是在眉目之间贴上翠绿色的鸟羽。到唐代,妇女进行了改革,将鸟羽剪成小圆点,置于眉目正中,这在当时也成为一种时尚。
其二,打破传统,女着男装。按照传统观念,女着男装是不守妇道的,西域女子那种敢作敢为的性格和飒爽英姿的外形,成为唐朝女性崇拜的偶像,转而纷纷仿效。
引用《浅论大唐文化中的胡风元素》李文华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1.jpg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2.jpg

现在某些反映唐代影视剧的女性服装来看,到很符合这上一段的文字描写。也反映当时唐朝受到胡服的影响,成为中国女性最开放的朝代。


五、胡风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1、对音乐影响:
十部乐是唐朝官方认可的音乐,其中有西凉乐、天竺乐、龟兹乐等八部来自西域。

看过黄晓明最近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就可以知道当时《秦王破阵乐》在世界上影响之大,而这支舞曲就是典型的西域风格。

特别是唐玄宗结合胡曲创造了《霓裳羽衣曲》,使中国音乐一下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时候,大量乐器传入唐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陕西博物馆的三彩载乐骆驼俑展示了当时乐器,大部分来至西域。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3.jpg

唐代箜篌是来自印度的古老乐器,琵琶来自印度和波斯,横笛来自羌族,羯鼓来自匈奴族古老的乐器。唐朝音乐之所以能在当时居世界的巅峰,对中国的以后戏剧影响之大,不能不归功于唐玄宗这位梨园戏剧鼻祖,海纳百川的精神、兼容并包的态度,为以后中国戏剧打下了基础。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4.jpg

除此以外,胡风对中国的莫高窟石窟、壁画影响最为深远,其在中国绘画史地位和作用,不用我在这里蜻蜓点水了。

胡风是唐朝文学艺术的主要源泉之一,胡人的形象、胡姬的风情及命运、胡商的活动等,都成为唐朝诗人和小说家的重要题材。
并留下了许多佳句,有李白的“胡雏绿眼吹玉笛”,也有李端的“黄须康生酒泉客”等
胡乐和胡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中原地区,到了唐朝,由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发达的经济文化,为胡乐和胡舞的盛行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联珠小团花纹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5.jpg

但是在360百科词条联珠团花纹锦中,居然张冠李戴的,把这个说成在楚墓发现的,也太想当然了。
湖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览中的团花纹,是以鸟为特点。如下图: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6.jpg

总之在艺术领域,唐朝的文化对现在影响是最大的。

六,胡人对中国的影响:


不能否定,当时长安是个世界性的大都会。很多胡人在唐定居下来。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大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廷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慢慢形成了今天中国的回族。



对中国至今姓氏最有影响就是粟特人,中国隋唐时期中亚粟特人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包括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国。他们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世代善于经商。唐中叶平定西突厥后,这九个国家便臣服于大唐王朝,随后开始了与中原汉人的融合。而其中的几个国家成为中国一些姓氏的起源。

对于这些外国人,唐朝显示出宏达的胸怀,允许他们信仰宗教自由。

唐朝人把景教的寺院和摩尼教、祆教的寺院统称为三夷寺

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百度百科)

现在西安还有景教的大秦寺。如下图: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7.jpg

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的宗教。在中国称为“祆(xiān)教”。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
此教在唐曾一度于长安建祠盛行,并立官专管。 武宗反佛后渐废不传。
山西古城介休还有国内现存唯一一座祆教建筑——祆神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它的装饰。整体建筑是重建的。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8.jpg




摩尼教


看过金庸《倚天屠龙记》人一定记得里面的“明教”,金庸把明教混淆成了拜火教。其实,明教就是把摩尼教,不要把它和祆教搞混了,它虽然起源于祆教,但是后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教派。进入中国以后,慢慢发展成明教,白莲教,天理教。对明清影响很大。

这三教对唐朝还是很有影响的,当时在中国建了很多寺庙,但是在唐末,据来自西拉甫港的著名阿拉伯商人阿萨德声称:黄巢在广州对外国人进行大屠杀,共杀死了20万名外国番商和番人.在之前,公元878年,黄巢带兵血洗福建泉州的外国人,已在泉州全部屠杀掉外国犹太人1万余人,然后向广东进军,攻占广州以后又杀死12万外国人,把外国人在广州的聚居区蕃坊全部摧毁铲除消灭。反正这一传言目前也是无法考证了。不过可以看出来,当一个文明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所表现出来不再是宽广的胸襟,而是对异族敌视的态度。这点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因为黄巢,三教的寺庙建筑物几乎全被毁坏,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华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9.jpg

最后说一下民俗舞狮子:
狮子是汉代传进来。
最早见于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辟邪狮子,引导其前”。当时有人扮成狮子,走在最前面。

而唐代起源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玄宗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舞狮子民俗形成。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

从此西方的狮子成了我国民间的吉兽,具有我国自己的民族特色。

     说了这么多,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任何先进的文化都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和融入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文化将失去其生命力,必将暗淡下去。所以,.从民族发展的层面来看,唐朝胡风的盛行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结果。从先秦时期开始,游牧民族的胡文化就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汉文化激荡交汇,并在冲突中逐渐走向融合,民族大融合趋势已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惯性而不可抗拒。当唐朝文化傲立世界之林时,它并没有固守自封,而是以积极的姿态光照四邻,泽被东西,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

而中国传统文化自秦汉定型以后,就具备了很强的包容性,在任何时期它都会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异质文化,并进行不断的消化和改造,使之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今天是必须要面对,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去对当今不同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0

帖子

3146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6
发表于 2019-9-5 11: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说到有趣的故事在大唐实在是太多了,不过今天我最想讲的,还是唐朝和尚们的故事。因为你们可能想不到,在唐朝,  真正既时髦的又能赚钱,还有好名声,重要的是,身边总还有群美女围着,就是和尚。
说和尚,就必须要提到佛教。
其实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很早了。公元前2年,来自中亚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把一部《浮屠经》口援给了长安博士弟子景卢,从这儿以后,佛教就开始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根。
但真正让佛教兴盛起来的却是到了唐朝。
说起来唐朝建朝之初的几位皇帝对于佛教并不感兴趣。打从李渊那儿开始,他就把道教始祖老子李耽奉为自己的老祖先,因为都姓李嘛,所以自然而然地推崇了道教。直到太宗时期,对于佛教还一直都处在一种打压的局势之下的。所以你看《西游记》里他和唐僧手拉着手又是结把子又是敬天地的,那都是吴承恩编出来的。真正的情形是李世民根本就不支持唐玄奘的西行,唐玄奘打了几次申请报告都没有得到批准,只好自己偷偷溜出长安,乔装改扮成难民出了趟国。
唐玄奘从印度取回来的是印度唯识学的经论,的确是他改变了佛教在唐朝的命运。这让经论让太宗大开了眼界,更让大唐的太子李治成了玄奘忠实的粉丝。唐玄奘后来工作的那座慈恩寺,是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兴建的,一听说玄奘回来没有地儿译经,立刻腾出来挪给玄奘用。后来他当了皇帝,更加支持玄奘的译经工作,大力扶持佛教事业,渐渐地,佛教开始成为大唐的国教。
当然,李治尊崇佛教,一定程度上是与他的皇后分不开的,他的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出家当过尼姑的,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也许就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武则天对于佛教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怀。所以,她一坐上女皇的宝座,立即下诏规定佛教列于道教之上,僧尼位于道士女冠之前,这是唐朝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佛教的尊崇,从此确定了佛教在大唐至高的地位。
西安有少的皇家寺院遗址,像什么慈恩寺啦,荐福寺啦,青龙寺啦,都是那个时候皇家敕造的寺院。大唐的上层阶级对于佛的尊崇达到了始无前例的程度。后来的太子李亨非常崇拜兴善寺里的一位僧人,经常到寺里听这位僧人讲经说法,俩人的关系非常好。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唐玄宗避难四川,李亨就是在这位僧人的点拨下,迅速称帝而稳定了局面,这个僧人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法师。在大唐后来出现的僧侣干预朝廷政事的例子屡见不鲜,他们在唐代具有着非常高的政治地位,很受朝廷的重视。
这让佛教一时在长安非常盛行,当时的高僧、名僧全都聚集在长安,说法,译经,开道场,包括很多外国僧人也纷纷赶往长安。像电影《妖猫传》里的日本和尚空海,就是不远万里来到长安的青龙寺学法的。他在长安待的时间并不长,学的东西却不少,回到日本以后就创立了一个真言宗。直到现在,日本的真言宗还把中国的青龙寺认做是祖庭。
而百姓对佛教那就更加痴迷得不行了。白居易有首诗,说“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实在是把大唐人 忙着修佛的情形描绘得生动极了。当时佛教深入人心,全国各地到处出现了“家家观世间,户户弥陀佛”的现象,人人向善,心心念佛,甚至有不少屠夫都在佛教的感化下“放在屠刀,立地成佛”。所以大唐的寺院就非常多,那么寺院里的和尚自然也就多起来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08

帖子

3009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09
发表于 2019-9-5 1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既然要写唐朝的文章,那茶叶作为日常饮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朝是我国茶叶兴盛时期,茶叶逐步走入宫廷,僧侣,士大夫阶层。我国的第一部茶书——《茶经》也是在唐朝完成。同时在唐朝,饮茶方式有较大的改变,产生了煎茶法,具体步骤是:先将茶火烤,使其冷热均匀,变软后用纸包好,保香。冷却后碾成细末,过筛后贮于盒中。煮水时当有鱼目气泡,微有声,为一沸时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的黑色水膜,保证茶味纯正,至涌泉连珠的二沸时,舀出一瓢,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边搅边投茶末,至水气如腾波鼓浪的三沸时,加入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暂定沸腾育其华。唐代的整个流程还是很复杂的,根据法门寺地宫出土皇室茶具研究,结合图片如下: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jpg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2.jpg
银火箸:取薪炭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3.jpg
银茶则:取茶末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4.jpg
镂空飞鸿逑路纹银笼子:用于装茶,文火慢烤,使饼茶“炎凉一致”,避免外熟内生。民间用竹夹烤茶,所以两者差异很大。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5.jpg
鎏金人物画银坛子:用来贮藏烤后的饼茶,以保持饼茶松软,防止香气散失,为碾茶作好准备。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6.jpg
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碾碎茶饼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7.jpg
鎏金飞仙鹤纹壶门座银茶罗子:将碾后的茶饼过筛取茶末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8.jpg
鎏金龟形银粉盒:将筛后的茶末贮存其中。整体呈龟   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 着地,惟妙惟肖。取茶时,既可开盖,也可以从龟口中倒出。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9.jpg
三足架银台:存放盐、胡椒等调味品用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0.jpg
硫璃茶碗及茶托:面淡黄绿色,有光亮透明感,未见装饰。硫璃又称玻璃,古人视为珍宝,唐时琉璃质料略显模糊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1.jpg
这个是长兴的大唐贡茶院按照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1:1比例制成的,也做出来唐时的名茶——顾渚紫笋饼茶,有幸观赏过一整套完整的展示,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另外想了解宋代点茶的:
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点茶失传?上海茶叶交易中心的回答


最后,当然是,大家一起玩耍啊~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风俗?-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67

帖子

322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20
发表于 2019-9-5 11: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邀请

我不太懂文学方面的事情,不太知道轻武侠是个什么文学类型,是不是跟日本那边的冒险类的轻小说感觉有点像?

所以你要是说故事我也不太想得起来,关键是不知道说什么类型的。
如果要是史实段子的话,你应该去邀请人民艺术家豆子
如果是那种神仙妖怪满天飞的故事的话你在评论区再说,这里先主要讲风俗。

首先来讲讲拔河
拔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
在唐以前拔河这个运动主要是给军队训练用的,因为过去水军打仗是没有炮的,打起仗来就是前期拿弓箭或者火箭对射,然后往对面船上扔钩子,把敌人的船拉到自己跟前之后跳上去白刃战。
这其中把敌人的船拉过来这个步骤的训练方式就是拔河。
在唐朝的时候,这种运动由于皇帝的倡导开始盛行于民间,在史料中也多有见及。
比如唐中宗李显就特别喜欢拔河,在《新唐书·中宗纪》中有记载:
景龙三年,二月乙丑,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
《旧唐书》中也有:
景龙四年,二月庚戌,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武三品以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
细节在《封氏见闻记》中:
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贵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竞输。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年老,随绠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
有个事得说一下,唐朝时中书门下尚书省的仆射都称为宰相,所以有这么多宰相。
随绠而踣意思是趴在绳子上站不起来了,可见这些达官显贵们拔得还是很卖力的。

另外在唐玄宗时期还有一次声势浩大的拔河运动,当时有几个胡人使臣来到了长安,可能是闹了点不愉快吧,唐玄宗就想跟这帮化外之民展示一下国力,就好比国庆阅兵一样。然后就让1000名壮士分成两队拔河,当时拔得是地动山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胡人蕃客们一下就被这场景吓懵逼了,纷纷说大唐真牛逼。

与此同时民间也兴拔河,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拔一次河,说是为了纕灾祈福,其实就是为了玩。

题主你在写小说时不妨把拔河的内容加进来。
如果是勇者类的不妨让勇者在某个村子的拔河比赛上认识新队友。
如果是龙傲天的话也可以让小龙在皇帝面前拔河,一个人拔一千个人那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8

帖子

3658

积分

中学二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58
发表于 2019-9-5 1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唐人笔记小说《唐语林》记载了一条“大恩如仇”的故事。那句【大恩难报,不如杀之】,读来令人齿冷。
(严重推荐,此书可读性爆表!)
如盛唐,人性也有黑暗面。
——原文如下——
天宝以前多刺客。
李岍公勉为开封尉,鞠囚有意气者,咸哀勉求生,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官,客行河北,偶见故囚,迎归,厚待之。
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
妻曰:‘以缣千匹,可乎?’
曰:‘未也。’‘二千匹可乎?’
曰:‘亦未也。’
妻曰:‘大恩难报,不如杀之。’
故囚心动。其僮哀勉,密告勉,被衣乘马而遁。比夜半,百余里至津店。津店老人曰:‘此多猛兽,何故夜行?’勉因言其故,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几误杀死长者。’乃去。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而至示勉。
————
李勉经历生死大险,这辈子应该都不会轻饶犯人了。
这个故事桥段被郭德纲在单口相声里屡次使用,读这本书才知道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5

帖子

3695

积分

中学二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95
发表于 2019-9-5 1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给你推荐两本书。
《唐朝穿越指南》《唐朝定居指南》。用有趣的语言来描述唐朝的市井生活。比较细致,而且也不像史书那么晦涩。为了写小说,你可以看一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80

帖子

283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0
发表于 2019-9-5 1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写一个白居易和元稹这对CP的故事吧。白居易有一首诗: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背景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路经蓝桥驿,看到元稹留下的一首诗: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
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这是八个月前元稹奉召还京时写的。(虽然并不是写给白居易)
且不说这一升一贬的感情对比,个人感兴趣的是元稹既不找个机会当面跟朋友讲,也不写封书信和友人分享,而是在驿站柱子上题首诗,直接记录当下的心情,然后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会看得到,什么时候看到(白居易看到这首诗时元稹已经又一次贬谪了)毕竟谁没事赶路途中还绕着驿站柱子找一下有没有留给我的诗啊!
然而真爱白居易还真就“循墙绕柱觅君诗”了,而且是“每到驿亭”,还就此事也写了一首。想想白居易一边对驿站进行地毯式搜索,一边念叨着“有没有元小九的诗啊?”的神情(≧ω≦)
个中意趣以及种种才情,细细体味真是妙不可言,令人莞尔,心向往之啊,真羡慕唐人这一种“城会玩”的风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08

帖子

3009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09
发表于 2019-9-5 11: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不知道题主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涉及到婚礼部分呢?我觉得唐朝人民结婚很有时代特色,非常喜庆热闹。流程比较长,环节也多,才不会像古装剧那样掀掀盖头这么简单。

隋唐时期的婚礼基本上承袭传统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男方若是对某家姑娘有意思,便可遣媒人到女方家送礼物以表意。女方若同意婚事,则收下礼物。
问名:男女双方交换生辰八字,以及各种周边信息,然后神棍们会帮两人看是否有相冲相克之处。
纳吉:男方到祖庙去占卜婚姻的吉凶,如果为吉兆,则通知女方,并送财礼,用雁为贽礼,也可用鹅来替代,缔结婚约。这个部分是强调形式,重头戏是后面的纳征。
纳征:即是“大聘”,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男方向女方送聘礼(主要是财币),聘礼的多少取决于女方的贫富与身份。当时社会对于这份聘礼可谓十分看重,聘礼的额度也渐渐水涨船高。如果不幸囊中羞涩,甚至家徒四壁,没有能力置办聘礼财物,那么真的可能打一辈子光棍了。《旧唐书》中就记载过一个人因“家贫无以为礼”,而导致“年六十不识女色”。掬一把泪……
请期:对于结婚这档子事,纳征的完成标志着订婚阶段的结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标志之一。过了纳征,就差不多尘埃落定,那便敞开天窗说亮话——定婚期吧。男方家择定结婚佳期,并写在婚帖上,由媒妁携婚帖和礼物到女方家。女方家要是收下,便表示如约,成亲的日子就此定下来啦。否则就再行商议,一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亲迎:对于士大夫阶层而言,终于折腾完前面一大堆既正规又琐碎的事情,迎来了正式成亲这个大好日子。(此处应有掌声!)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没有那么麻烦,一般只需要走说媒、下聘、亲迎三项而已。不过,新郎新娘们要做的事情可多着呢,特别是新郎,种种艰难还在前方向你招手。

催妆:唐朝在近三百年内,诗人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诗歌佳品随手拈来,上品更是不计其数。唐诗之所以繁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作诗这项活动,有着强大厚实的民间基础。新郎前往女方家迎新娘,花车到门后第一件事便是要作诗,催新娘子化妆出来。如果新郎文才不佳,就由伴郎代替。总之作诗催妆这个活是跑不了的,就看谁做而已。比较出名的催妆诗就有卢储的“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下婿:催妆诗比较文雅的迎亲习俗,同时还有比较粗鄙的“下婿”风俗。新郎到女方家时,女方的亲戚朋友们会用种种方法戏弄新郎。新郎越是躲避狼狈,越是能给婚礼增添欢乐气氛。只要不玩脱就行。
障车:催妆完毕后,新娘子上车,可以稍稍喘口气。新郎官就得应付车外热情洋溢的人民,拿出礼物或是礼金分散给众人,让欢脱的哥们姐们让出条道让花车过去。
跨马鞍和传席:跨马鞍是指新娘被迎娶到夫家,于入门之时,在观鞍上象征式地乘坐,取“平安”之意。传席则是新娘下花车后,双足不能直接踏在地板上,要一步步走在预先铺好的毡席上。
戏妇:新郎新娘入门行完交拜礼后,开始进入“戏妇”环节。亲朋好友们开怀大饮,场面好不热闹,氛围也进入高潮。
撒帐:新人对拜、共饮合欢酒、坐床后,大家边诵祝词边向床帐内撒钱啊,果子啊,以祈团圆美好,多生贵子。话说回来,这些坚果从半空落下,砸人还是有点疼的。
却扇:撒帐之后,便是却扇了。新娘出嫁时,身着嫁衣,蒙头遮面,手执扇子。对了,又到了作诗这项大唐人民喜闻乐见的项目,新郎吟诵却扇诗,让新娘放下扇子。

终于到了真正意义上值千金的春宵一刻啦,拉帘谢幕。

参考资料:徐连达《唐代文化史》、《中国民俗史(隋唐卷)》
题主如果想更多了解唐代风俗,可以看下这两本书。介绍风俗比较全面,学术性和趣味性兼顾得不错。另外,也可以看看唐人的笔记小说传奇等一手资料,微盘上可以下载txt版本的《酉阳杂俎》、《朝野佥载》、《大唐新语》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