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3
7838
1万
商家B
冷战结束后乌克兰实际上加入的是俄罗斯主导的以独联体为载体的一体化进程,1991 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以下简称“独联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联体及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苏联解体ꎮ,换句话说,苏联解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独联体这个新的国际组织形态。
(一)独联体合作机制松散 如果我们把独联体看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试图在原苏联疆域内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将原各加盟共和国联系在一起的尝试的话,那么这种一体化的约束显然比较松散。根据«独联体章程»,独联体不是国家,也不拥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它以所有成员国的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成员国加强友好与合作服务。 相对于原苏联集权化的控制方式,独联体对成员国的约束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其一表现为成员国加入和退出的随意性。 例如:2008年8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冲突后,格鲁吉亚宣布正式退出独联体,2014年3月乌克兰也表示正在考虑是否退出独联体。 如果说这两个国家因同俄罗斯的冲突而产生退意的话,那么乌兹别克斯坦在独联体内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中的“进进出出”明显表现出一种“随意性”。 其二是独联体内各合作机制中成员国行动的不一致性。 2011年10月,独联体的8 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有4个成员国没有加入这一自贸协定。 2011年成立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则只有5个成员,外加3个观察员。2012年1月启动的“统一经济空间”则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参加。① 独联体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现有6个成员国,各合作机制成员数量不一显示出独联体各国对不同领域一体化的合作兴趣不同。 其三是领导人峰会次数减少,暗示着独联体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日趋式微。 受2008 年8 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的影响,12月的独联体元首非正式会晤只有5位总统参加,不及总数的一半。 几经斟酌,活动承办方哈萨克斯坦外交部最终定下一个无奈的称谓:“亚哈吉俄塔五国元首非正式会晤”。 其四是执行力有限,一体化的信誉受到影响。独联体自1991年成立以来,各成员国签署了数千份文件和协议,但真正得到落实的寥寥无几,1994年各国签署的自贸区协定未能落实,俄罗斯也没有批准该协议。
因为从协定的角度来看,它包含了将伙伴国家的经济与欧盟经济接轨的内容。欧盟和俄罗斯在2013年6月就已经同意针对«深入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欧盟与乌克兰的协定是否会给俄罗斯带来法律上的问题进行磋商。俄罗斯的担忧: 一是来自欧盟的商品可以取道乌克兰涌进俄罗斯。虽然通过“原产地规则”可以消除欧盟产品直接涌入俄罗斯的可能性,但如果欧盟在乌克兰设厂进行简单组装,那其商品就变成乌克兰的商品自由进入俄罗斯市场甚至欧亚联盟市场,这对俄罗斯就是个大问题了。但反过来,俄罗斯也可以通过在乌克兰投资设厂,进而将产品输入欧盟市场。然而,俄罗斯在制造业方面的劣势使得俄无法利用乌克兰与欧盟的自贸协定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 二是涉及标准问题,乌克兰将要接受欧盟的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因此,乌克兰生产的设备,尤其是军工产品的标准对俄罗斯也是个问题。俄罗斯只能减少对乌克兰的相关采购,以减少对其的依赖。 三是俄罗斯产品与欧盟产品在乌克兰市场上的竞争。欧盟现在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 签署欧乌自贸协定后,俄罗斯产品在乌克兰的竞争更处于劣势,俄罗斯更深层的担忧则是,乌克兰一旦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将不可能加入欧亚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空间,进而使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遭受挫折。俄的对策则是用天然气供应作为杠杆逼迫乌克兰加入俄白哈的关税同盟。俄罗斯施压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在一定意义上反过来把乌克兰进一步推向了欧盟。俄罗斯甚至威胁说,欧亚联盟可能会取消2011年乌克兰在独联体下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优惠关税。但欧亚联盟成员的意见并不一致,2013年10月24日欧亚经济高级理事会商议结果是(决定第48号)由欧亚联盟各成员国自行决定。
使用道具 举报
0
1013
1672
小学五
1232
2362
小学六
988
1532
1059
1760
1278
2511
1060
1766
1121
1890
999
1560
984
1586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