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1839|回复: 20

日本街景有什么特色?

[复制链接]

6902

主题

7336

帖子

1万

积分

商家A

Rank: 5Rank: 5

积分
15729
发表于 2021-12-10 19: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我很喜欢收集街景的照片,无论是古代现代的,国内国外的,繁华贫穷的。因为我能从中感到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岁月更替中它们的变化,更是让人感慨。
在众多的街景中,日本的街景是很有特色的,由于它的组成非常繁杂,今天我从以下五方面,来简单介绍其中的一个元素——街景中的那些看板。
【看板历史浅谈】【不同看板类型】【特色看板与街区】【日本看板影响】【存在的问题】


看板历史浅谈
看板(かんばん),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广告牌,或者说是招牌。
日本江户时代随着运河的修建,迅速崛起为世界性的商业城市,为了吸引顾客,五花八门的看板也就出现在街道上。那时候的看板主要以纸质,木头材质为主,还可以通过灯笼为载体,上面会写有商号的家纹和宣传语。后来到了明治大正时期,随着明治维新的大成功,更多的西洋式的招牌看板,走进了日本平民的生活。


到了昭和年代,看板的材质规模性地出现了变化,【ホーロー看板】又叫珐琅看板代替了传统看板。这是一种金属材质表面涂有光泽的印刷制品,经久实用。珐琅材质的看板受到工艺限制,只能以简单的颜色组成,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依然具有设计感。很多我们熟悉的老牌子,雪印,明治,不二家,森永,朝日新闻......靠着这些广告牌都能追根溯源。


日本战败后的自愈阶段,随着经济复苏到高速发展,看板也是搭上了经济的顺风车,无论从品类上还是造型上都开始大放异彩。看板大量的采用霓虹灯的材质,它比传统的搪瓷看板更加夺目,在夜色下也能闪闪发光。在日本泡木经济的年代,街道上变幻多端的霓虹灯看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记忆,它就像日本经济沸腾的象征。


不同看板类型
那么看板怎么定义好呢?材质上它可以包含木质,塑料,金属,不锈钢,铝复合板等等。广义上它可以是用于宣传目的的标志,标记,符号,广告,甚至还包括路标等概念。虽然我们说的【看板】通常是“板状物体”,但它进化到今天,它的含义其实非常广泛了。


人们初到日本的时候,总是会被街上五花八门的牌子吸引,一到晚上花花绿绿更是看不过来。其实呢它们也不是胡乱出现的,我找了一家看板公司的业务广告,咱们通过它的品类介绍图就能看出。看着很丰富,其实里面描述的在日本街头都很常见,对于小型店铺来说,最主要的是墙壁外挂式看板,内照式挂壁看板还有立式看板三类。


另外虽然有这么多看板门类,也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日本看板是有政府规范存在的,多宽多高,用什么材质上都有各自的行业规范限制(会根据不同地区稍有不同)。人们总有人觉得日本的街景很有“记忆性”,我认为和它广告看板的规划有一定关系,因为如果我们跳出广告视觉表达本身,规范在底层早就提供了一种模板化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回忆一下日本街景,电线杆上的牙科广告,墙上一排大头议员竞选海报,临时施工的致歉立牌,吉野家门口迎风招展的小旗子,每个商店街那个牌楼一样的门脸,更不要说走进去后似曾相识的各种看板了。这些元素在视觉上看着的确特别喧哗,但是你只要多去几处,就会发现日本城市街头,虽然有量级上的差距,但是长得都非常相似的。


特色看板与街区
日本看板和我们广告牌有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是数量”巨“大,很多写字楼墙壁被广告淹没,而且看板很多都是竖条形状的,竖到什么程度,楼有多高看板有多高。上面布满豆腐块一样的槽位,展示着不同商家。当然按照广告位的大小和街区位置,价格会相差巨大。日本寸土寸金,一个小写字楼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商家,大家都想提高曝光吸引潜客,自然把广告位做到极致。所以你在城市街头,先看见的不是楼,而是密密麻麻的广告。


由于日本看板文化发展的非常成熟,它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它就是一个户外的超大电视,第一时间向过客展示街区的特色。日本是一个比较容易孕育特色街区的地方,所以不同地方的看板也就非常有代表性。比如位于东京都的秋叶原,被视为ACG文化圣地,它的看板就以二次元动漫和偶像形象为主,注重感官上的冲击力,更新换代也快。


但是它的邻居,同样是千代田区的神保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的看板没有鲜艳颜色,也没有年轻活力的形象,有的只是朴素的店家名称,因为这些店铺都是古书店。如果仅仅看街景,平成时期的神保町和令和时期,观感上几乎没什么差别。也许这里的看板希望传达出的,是一种淡然平静的特质,文字的特质。


讲完东京,让我们把视线调转向关西的大阪。有次我在心斋桥迷路了,遇到了一面巨大的看板,老实说我从来也没在大街上,同时见到过这么多杀马特,不对应该是帅哥的大头贴合照,三层楼那么高,那种震撼感可想而知。在我察觉到自己的破球鞋和眼前这块欧式宫廷看板格格不入之时,我火速跑掉了......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非常著名的大阪牛郎店聚集区,只有最酷炫吸金的头牌才有资格出现在这些看板上,不由肃然起敬。


其实大阪可不只有牛郎看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大阪被称为日本的后厨房,顾名思义就是好吃的很多。另外由于大阪人民性格豪爽,民风奔放,和关东人比起来两地的意识形态差别不小,所以大阪呢自然也是各种新奇看板的聚集地。比如道顿崛那片也是非常经典的看板聚集地,它拥有全日本最大的格力跑叔看板。


如果说看板在东京还能恪守着“板物”的形态,那到大阪以后就彻底天性解放了。走在饮食街上,就跟到了主题乐园似的,你能找到各种异型看板,抬头望去,有章鱼小丸子,饺子,河豚,大螃蟹,甚至还有一只手握着巨型寿司动来动去,脑洞大开喜感十足。食客走在街道上,即便是没那么强的食意,只是看看这些眼花缭乱的看板,也会想进去试试口味吧,因为实在是太好玩了。


和大城市的各自安好不同,大阪人特别热情,记得开始去日本的时候语言不通,在串串店连点餐都不会,在一家像深夜食堂那样小馆里,坐在我旁边的大阪阿姨主动帮我介绍哪个好吃。我日语不好,她英语不好,鸡同鸭讲着也竟然特别开心。大阪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的地方。漫步夜色中,你看这些夸张的看板,耳边再传来商贩们此起彼伏的揽客声,让人一下子想起宫崎骏动画的场景,下一秒就要被小怪物搭讪了。


日本看板影响
咱说了一些特色街区的看板后,来聊聊日本看板和普通人的关系。日本很多人看到了看板的文化价值,所以会特别做收集,甚至还会有专门主题的展览。别看看板很重很难交易,但如果你有兴趣,还是能在一些旧街区或者二手交易市场上找到它们的。东京的话,可以去中野百老汇的MANDARAKE碰碰运气,它们有专门的昭和时代看板展示区,但不确定是不是可以购买。实在怕沉买个迷你的周边衍生品也不错。


看板最重要的是信息表达性。走在日本的街头,你很难去忽略路两边花花绿绿的看板。我们的眼睛天生就具有强大的阅读驱动力,会被颜色吸引,会阅读看到的文字,然后做出判断。如果生活是一场电动游戏,没有看板提供信息,剧情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板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动机,是衡量甄选,寻找目标的重要指引。


其实,日本的看板不仅仅对于使用者具有实用性,它在全球文化变迁中,像小说和绘画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随着每年大量的游客来到日本,他们把所见所闻带回各自国家,加上互联网信息化的普及,极具“日本特色”的看板,变成了一种画面感,成为了一种文化输出,像一种“语言”被运用在更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比如在《银翼杀手2049》中,设计师为了打造未来城市的科幻感,就大量借鉴了日本式的街头看板设计,整体氛围也烘托的非常到位,获得了一致好评。虽然西方很难分辨清晰中国文化,韩国文化,日本文化的具体差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杂糅的四不像。但是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日本看板这种具有强烈实用性的产物,为什么会被经常使用在西方科幻题材的作品中?怎么能够将本国特色转化为一些世界性的代名词?本就是一件很值得探讨的事。
要知道很多出现在电影中的城市场景设定,往往现实中也并不逊色。


存在的问题
不过你说日本看板发展就是十全十美的吗?当然并不是。
首先由于大量的看板外挂在墙壁上,风吹日晒下肯定是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由于日本政府对于看板规范的标准还是比较宽容的,所以在看板太花花了,品类太多,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就像车载导航系统从来不能做的和运营图一样花里胡哨,因为会造成注意力分散。而且看板扎堆,文字聚集在一起真的不好辨别,曾经就出过很一些因为顾着看板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文章开始提到看板不仅仅是形态上这么简单,它其实就是一种宣传造势的广告,所以再引申说一下另一种形式的看板——手持看板。夜幕下的饮食街路口,总会遇到年轻人手里举个广告牌,给店里指路拉客,其实老实说有点烦人,就和街上广告推销差不多。但这种工作因为门槛很低,偏体力劳动,所以在日本也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可是看着这些年轻人大好的青春浪费在街角,还是会觉得很可惜。


另外随着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等社会问题的恶化,大量的劳动力向主要城市汇聚,造成乡村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们,乡村变荒村。所以日本的看板不仅仅是上面介绍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样子。乡村的看板密度其实要少非常多,外观特点就是体积上比较大,要考虑到开车时候的视觉识别性。乡村的看板不太成体系化,也就是看上去没那么正规,因为商业价值有限,后期也缺少维护,所以乡村的拉动经济能力就更有限,也算是个恶性循环。




最后说说
关于介绍街景中看板文化的部分就先到这。说到看板其实最出名的是银座那片街区,最后小聊一下,我以前不是很喜欢银座,它给我的印象是人很多,很贵的商场,大人会去的酒吧,就不是自己可以消费的地方。即便人人说它是时尚中心,我觉得和纽约伦敦那些没什么区别。但是后来,在了解了一些日本历史之后,我对它有了全新的改观。


银座对于东京人,乃至于日本人来说,远远不止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无形的历史价值。从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再到今天的令和,银座在这个国家起起伏伏的历史中,是人们对”新潮生活“的美好向往。不是从购物街的角度,而是从这片土地的角度去审视,我发现自己对于街道,城市的理解太表面了。


银座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位于数寄屋橋的十字街头,是不二家糖果店的看板,夜色下灯光开启的时候,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拍照,因为看上去是非常震撼的。不仅仅是不二家,银座街区的这些个看板,都在争奇斗艳。


可若干年前这条街经历的会是什么呢?当时欣赏它们的人现在又在哪儿呢?看板从纸质,木质变成霓虹灯管,从霓虹灯管到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化材质。闪闪烁烁的组成东京都内的一抹彩虹,看板背后是暗涌的竞争,是这座城市不会停止的心跳。


我们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小,人们飞到异国他乡去度假,其实是想拥有片刻的,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去处。我相信要建立一座让人向往的城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城市是非常复杂的结合体,今天我介绍的看板文化只是其中万分之一。而且每个国家的模式也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也无需生搬硬套。
但我想说,不只是日本的街景,世界上的每一片土地和我们人没什么区别,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它们会跌倒也会长大,就像少年从走到跑的日新月异一样。跌倒了有人扶一把,长大中注意大方向,其它就交给这片热土上的能工巧匠们吧。
城市背后,还是人的力量。


我是张艾菲。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请千万关注我,每周干货更新!
也可以关注我的逍遥专栏「拨云见日本」,或阅读其它相关回答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4

帖子

1686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6
发表于 2021-12-10 19: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很喜欢收集街景的照片,无论是古代现代的,国内国外的,繁华贫穷的。因为我能从中感到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岁月更替中它们的变化,更是让人感慨。
在众多的街景中,日本的街景是很有特色的,由于它的组成非常繁杂,今天我从以下五方面,来简单介绍其中的一个元素——街景中的那些看板。
【看板历史浅谈】【不同看板类型】【特色看板与街区】【日本看板影响】【存在的问题】


看板历史浅谈
看板(かんばん),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广告牌,或者说是招牌。
日本江户时代随着运河的修建,迅速崛起为世界性的商业城市,为了吸引顾客,五花八门的看板也就出现在街道上。那时候的看板主要以纸质,木头材质为主,还可以通过灯笼为载体,上面会写有商号的家纹和宣传语。后来到了明治大正时期,随着明治维新的大成功,更多的西洋式的招牌看板,走进了日本平民的生活。


到了昭和年代,看板的材质规模性地出现了变化,【ホーロー看板】又叫珐琅看板代替了传统看板。这是一种金属材质表面涂有光泽的印刷制品,经久实用。珐琅材质的看板受到工艺限制,只能以简单的颜色组成,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依然具有设计感。很多我们熟悉的老牌子,雪印,明治,不二家,森永,朝日新闻......靠着这些广告牌都能追根溯源。


日本战败后的自愈阶段,随着经济复苏到高速发展,看板也是搭上了经济的顺风车,无论从品类上还是造型上都开始大放异彩。看板大量的采用霓虹灯的材质,它比传统的搪瓷看板更加夺目,在夜色下也能闪闪发光。在日本泡木经济的年代,街道上变幻多端的霓虹灯看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记忆,它就像日本经济沸腾的象征。


不同看板类型
那么看板怎么定义好呢?材质上它可以包含木质,塑料,金属,不锈钢,铝复合板等等。广义上它可以是用于宣传目的的标志,标记,符号,广告,甚至还包括路标等概念。虽然我们说的【看板】通常是“板状物体”,但它进化到今天,它的含义其实非常广泛了。


人们初到日本的时候,总是会被街上五花八门的牌子吸引,一到晚上花花绿绿更是看不过来。其实呢它们也不是胡乱出现的,我找了一家看板公司的业务广告,咱们通过它的品类介绍图就能看出。看着很丰富,其实里面描述的在日本街头都很常见,对于小型店铺来说,最主要的是墙壁外挂式看板,内照式挂壁看板还有立式看板三类。


另外虽然有这么多看板门类,也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日本看板是有政府规范存在的,多宽多高,用什么材质上都有各自的行业规范限制(会根据不同地区稍有不同)。人们总有人觉得日本的街景很有“记忆性”,我认为和它广告看板的规划有一定关系,因为如果我们跳出广告视觉表达本身,规范在底层早就提供了一种模板化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回忆一下日本街景,电线杆上的牙科广告,墙上一排大头议员竞选海报,临时施工的致歉立牌,吉野家门口迎风招展的小旗子,每个商店街那个牌楼一样的门脸,更不要说走进去后似曾相识的各种看板了。这些元素在视觉上看着的确特别喧哗,但是你只要多去几处,就会发现日本城市街头,虽然有量级上的差距,但是长得都非常相似的。


特色看板与街区
日本看板和我们广告牌有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是数量”巨“大,很多写字楼墙壁被广告淹没,而且看板很多都是竖条形状的,竖到什么程度,楼有多高看板有多高。上面布满豆腐块一样的槽位,展示着不同商家。当然按照广告位的大小和街区位置,价格会相差巨大。日本寸土寸金,一个小写字楼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商家,大家都想提高曝光吸引潜客,自然把广告位做到极致。所以你在城市街头,先看见的不是楼,而是密密麻麻的广告。


由于日本看板文化发展的非常成熟,它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它就是一个户外的超大电视,第一时间向过客展示街区的特色。日本是一个比较容易孕育特色街区的地方,所以不同地方的看板也就非常有代表性。比如位于东京都的秋叶原,被视为ACG文化圣地,它的看板就以二次元动漫和偶像形象为主,注重感官上的冲击力,更新换代也快。


但是它的邻居,同样是千代田区的神保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的看板没有鲜艳颜色,也没有年轻活力的形象,有的只是朴素的店家名称,因为这些店铺都是古书店。如果仅仅看街景,平成时期的神保町和令和时期,观感上几乎没什么差别。也许这里的看板希望传达出的,是一种淡然平静的特质,文字的特质。


讲完东京,让我们把视线调转向关西的大阪。有次我在心斋桥迷路了,遇到了一面巨大的看板,老实说我从来也没在大街上,同时见到过这么多杀马特,不对应该是帅哥的大头贴合照,三层楼那么高,那种震撼感可想而知。在我察觉到自己的破球鞋和眼前这块欧式宫廷看板格格不入之时,我火速跑掉了......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非常著名的大阪牛郎店聚集区,只有最酷炫吸金的头牌才有资格出现在这些看板上,不由肃然起敬。


其实大阪可不只有牛郎看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大阪被称为日本的后厨房,顾名思义就是好吃的很多。另外由于大阪人民性格豪爽,民风奔放,和关东人比起来两地的意识形态差别不小,所以大阪呢自然也是各种新奇看板的聚集地。比如道顿崛那片也是非常经典的看板聚集地,它拥有全日本最大的格力跑叔看板。


如果说看板在东京还能恪守着“板物”的形态,那到大阪以后就彻底天性解放了。走在饮食街上,就跟到了主题乐园似的,你能找到各种异型看板,抬头望去,有章鱼小丸子,饺子,河豚,大螃蟹,甚至还有一只手握着巨型寿司动来动去,脑洞大开喜感十足。食客走在街道上,即便是没那么强的食意,只是看看这些眼花缭乱的看板,也会想进去试试口味吧,因为实在是太好玩了。


和大城市的各自安好不同,大阪人特别热情,记得开始去日本的时候语言不通,在串串店连点餐都不会,在一家像深夜食堂那样小馆里,坐在我旁边的大阪阿姨主动帮我介绍哪个好吃。我日语不好,她英语不好,鸡同鸭讲着也竟然特别开心。大阪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的地方。漫步夜色中,你看这些夸张的看板,耳边再传来商贩们此起彼伏的揽客声,让人一下子想起宫崎骏动画的场景,下一秒就要被小怪物搭讪了。


日本看板影响
咱说了一些特色街区的看板后,来聊聊日本看板和普通人的关系。日本很多人看到了看板的文化价值,所以会特别做收集,甚至还会有专门主题的展览。别看看板很重很难交易,但如果你有兴趣,还是能在一些旧街区或者二手交易市场上找到它们的。东京的话,可以去中野百老汇的MANDARAKE碰碰运气,它们有专门的昭和时代看板展示区,但不确定是不是可以购买。实在怕沉买个迷你的周边衍生品也不错。


看板最重要的是信息表达性。走在日本的街头,你很难去忽略路两边花花绿绿的看板。我们的眼睛天生就具有强大的阅读驱动力,会被颜色吸引,会阅读看到的文字,然后做出判断。如果生活是一场电动游戏,没有看板提供信息,剧情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板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动机,是衡量甄选,寻找目标的重要指引。


其实,日本的看板不仅仅对于使用者具有实用性,它在全球文化变迁中,像小说和绘画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随着每年大量的游客来到日本,他们把所见所闻带回各自国家,加上互联网信息化的普及,极具“日本特色”的看板,变成了一种画面感,成为了一种文化输出,像一种“语言”被运用在更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比如在《银翼杀手2049》中,设计师为了打造未来城市的科幻感,就大量借鉴了日本式的街头看板设计,整体氛围也烘托的非常到位,获得了一致好评。虽然西方很难分辨清晰中国文化,韩国文化,日本文化的具体差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杂糅的四不像。但是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日本看板这种具有强烈实用性的产物,为什么会被经常使用在西方科幻题材的作品中?怎么能够将本国特色转化为一些世界性的代名词?本就是一件很值得探讨的事。
要知道很多出现在电影中的城市场景设定,往往现实中也并不逊色。


存在的问题
不过你说日本看板发展就是十全十美的吗?当然并不是。
首先由于大量的看板外挂在墙壁上,风吹日晒下肯定是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由于日本政府对于看板规范的标准还是比较宽容的,所以在看板太花花了,品类太多,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就像车载导航系统从来不能做的和运营图一样花里胡哨,因为会造成注意力分散。而且看板扎堆,文字聚集在一起真的不好辨别,曾经就出过很一些因为顾着看板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文章开始提到看板不仅仅是形态上这么简单,它其实就是一种宣传造势的广告,所以再引申说一下另一种形式的看板——手持看板。夜幕下的饮食街路口,总会遇到年轻人手里举个广告牌,给店里指路拉客,其实老实说有点烦人,就和街上广告推销差不多。但这种工作因为门槛很低,偏体力劳动,所以在日本也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可是看着这些年轻人大好的青春浪费在街角,还是会觉得很可惜。


另外随着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等社会问题的恶化,大量的劳动力向主要城市汇聚,造成乡村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们,乡村变荒村。所以日本的看板不仅仅是上面介绍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样子。乡村的看板密度其实要少非常多,外观特点就是体积上比较大,要考虑到开车时候的视觉识别性。乡村的看板不太成体系化,也就是看上去没那么正规,因为商业价值有限,后期也缺少维护,所以乡村的拉动经济能力就更有限,也算是个恶性循环。




最后说说
关于介绍街景中看板文化的部分就先到这。说到看板其实最出名的是银座那片街区,最后小聊一下,我以前不是很喜欢银座,它给我的印象是人很多,很贵的商场,大人会去的酒吧,就不是自己可以消费的地方。即便人人说它是时尚中心,我觉得和纽约伦敦那些没什么区别。但是后来,在了解了一些日本历史之后,我对它有了全新的改观。


银座对于东京人,乃至于日本人来说,远远不止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无形的历史价值。从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再到今天的令和,银座在这个国家起起伏伏的历史中,是人们对”新潮生活“的美好向往。不是从购物街的角度,而是从这片土地的角度去审视,我发现自己对于街道,城市的理解太表面了。


银座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位于数寄屋橋的十字街头,是不二家糖果店的看板,夜色下灯光开启的时候,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拍照,因为看上去是非常震撼的。不仅仅是不二家,银座街区的这些个看板,都在争奇斗艳。


可若干年前这条街经历的会是什么呢?当时欣赏它们的人现在又在哪儿呢?看板从纸质,木质变成霓虹灯管,从霓虹灯管到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化材质。闪闪烁烁的组成东京都内的一抹彩虹,看板背后是暗涌的竞争,是这座城市不会停止的心跳。


我们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小,人们飞到异国他乡去度假,其实是想拥有片刻的,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去处。我相信要建立一座让人向往的城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城市是非常复杂的结合体,今天我介绍的看板文化只是其中万分之一。而且每个国家的模式也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也无需生搬硬套。
但我想说,不只是日本的街景,世界上的每一片土地和我们人没什么区别,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它们会跌倒也会成长,就像少年从走到跑的日新月异一样。跌倒了有人扶一把,成长中注意大方向,其它就交给这片热土上的能工巧匠们吧。
城市背后,还是人的力量。


我是张艾菲。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请千万关注我,每周干货更新!
也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拨云见日本」,或阅读其它相关回答
<a href="http://www.zhihu.com/zvideo/1329908994937221120"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0

帖子

2338

积分

小学六

Rank: 8Rank: 8

积分
2338
发表于 2021-12-10 19: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街头西装大叔的比例是中国的100倍(。
15·10·28补个图


电车上迷迷糊糊醒过来,对面一溜西装大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0

帖子

1558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8
发表于 2021-12-10 19: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你说的“活力”大概有街道建筑/景观多样性的成分在里面。而中国二三线城市大部分街区给人感觉是可以无限复制延伸的。从规划上两边代表了两个极端。
日本的城市从战后土地私有制确立以来,街道路网是在不断变密集。本身日本山川地形复杂,很多城市依山而建,道路也依据地形盘绕。像银座那样的棋盘式格局并不多见。战后随着人口变化和房地产泡沫,地价远高于房价。很多户主因为经济/家庭/交税的愿意不断分割出售土地,结果地块越来越小,大庭院+单层建筑也不断被小地块+多层建筑取代。再加上60年代后日本对于建筑临街立面的管控越来越松,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建筑/广告牌在设计上的自由度也就越来越高。这样以来街景在变得“杂乱”的同时也变得多样而不可复制。另外密集的道路网和相对低矮的建筑很符合行人的尺度(human-scale),行人在逛街时视线会放在离自己较近的位置,不会有那种“一眼望不到头”的钢筋水泥所带来的疲惫感。这大概就是题主所说的“清新”了。
而在中国,城市规划的机制是大尺度+自上而下。规划院经常会做1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甚至整个城市新区的规划。这样的尺度在发达国家很少见。为了达到最高的效率和可实现性,这种大尺度规划往往不会太关注各区域的特色或者从人的视角出发点街道景观质量。再加上中国的土地政策倾向于把大地快交给开发商做小区,建筑物本身的多样性也就不再关注范围内了。毕竟大家都是住公寓楼的,更在乎自家的户型和装修而不是楼是否好看。另外小区面向街道的往往都是裙楼商铺。它们虽然有做出特色的动机(吸引顾客),但因为本身不是独立建筑,可操作空间就完全放在了店面布置上。可是现在各城市对店铺招牌的规定也越发严格,讲求“整齐划一”,甚至不允许伸出式照片,这也就让街景显得越发无趣。另外中国在低密度路网下,有大量的超宽公路(繁荣的标志),从行人视角下看,这些公路很难让人有对街景的融入感。
放一些我在日本拍的街景照片对比一下,有东京的也有小城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0

帖子

1558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8
发表于 2021-12-10 19: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在日本要说什么东西多,自动贩卖机绝对能够排上名次,几乎没走几步路都能看见自动贩卖机,甚至一排码在一起的也不少见。近则家门口,远到山顶神社、海边沙滩,甚至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日本无疑是世界上自动贩卖机密度最高的国家。根据日本自动贩卖机工业会统计,日本自动贩卖机超过560万台,按人均来算,差不多每23人就有一台。每年光自动贩卖机的销售金额超过7兆日元。兆是什么概念?就是7万个一亿!全年贩卖品加起来应该能绕地球不知道多少圈~


日本作为贩卖机大国,跟当地人力成本昂贵、低犯罪率、不愿麻烦人的性格等有一定关系。贩卖机我们见得多了,能想象得到的日本都有,不能想象的,更是在岛上遍地开花,功能齐全得令人咋舌。

乌 冬 面 贩 卖 机
四十年感动四十万人


在日本秋田港一角,有一台拥有许多长情食客的乌冬面贩卖机。这台机器只卖最基础的乌冬面和荞麦面,面条事先经过水煮,只要投200日元,等上25秒,就能吃上一口热汤面。


这台贩卖机存在了40年,卖出过40万碗面条,平均每天27碗。73岁的店长,因为身体原因,不得已要退休。在2016年3月31日,最后的营业日,闻讯而来的人,排起了不舍的长队。
拉 花 咖 啡 贩 卖 机
会拉花的高逼格贩卖机


在东京羽田机场2号航站楼B1层有一台「よーじや 小姐」咖啡自动贩卖机,咖啡自动贩卖机在日本多了去了,会做咖啡拉花的自动贩卖机你见过吗?它可是全日本第一台可以做咖啡拉花的自动贩卖机哦。


只需要200日元和45秒,不需要专门找咖啡店,也不需要慢慢排队等候,就能喝上一杯印有よーじや小姐头像的拉花咖啡,就问你服不服。

水 果 贩 卖 机
贴心到连皮都帮你削好了


神户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维C保存技术可使切块水果保持新鲜。随着季节变化苹果品种会随之调整,有时也有当季的梨等。


在这种贩卖机中,切好的苹果被分成一袋袋的小包装,方便食用,还有去皮、带皮、蜂蜜、焦糖四种口味。工作人员会频繁地更换商品以确保新鲜度,深受上班族与减肥人士喜爱~

冰 激 凌 贩 卖 机
吃货看了合不拢嘴


各大品牌的冰淇淋不仅只在便利店有,更是钻入了无处不在的贩卖机中。在东京新宿车站东口附近的贩卖机,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有一台i7冰淇淋的贩卖机,每天生意都好得不行。听说最热门的口味,一年光是在贩卖机,就可以卖出好几万支!

小 说 贩 卖 机
随时随地都能阅读


在日本搭电车的时候,为了让搭车不无聊,日本车站很贴心的设置了专门贩售书的贩卖机,尺寸都是可以放进口袋大小的书籍,携带方便又不占空间。而且书的种类繁多,不管是小说或是漫画,最新出版的也都可以看得见,还贴心的附上书套。


△有些地方能见到这种摆满小黄书的贩卖机,不过购买需要驾照认证。

热 食 贩 卖 机
24小时满足你的胃


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投币,一碗现做的炒面、章鱼小丸子、烤饭团、炸鸡、炸薯条…120秒后直接热乎乎的端出来!价钱也不贵。加班汪、熬夜喵给出满分好评!

鲜 花 贩 卖 机
再忙也要给个惊喜


有了花束贩卖机之后,再也不用像以往一样小心翼翼地带着花束奔波一整天。经常出现在日本地铁站内,无论节日还是平日里的下班路上,随手买一捧鲜花送给心爱的人,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造福男生们的贩卖机!话说最近还有公司推出贩卖机开始卖婚戒了。。。

私 密 自 动 贩 卖 机
意想不到的贴心


这是由日本某内衣品牌推出的bra贩卖机,贩卖机内共有六种不同颜色的bra供客人挑选,机器前方还贴有尺码表,真的是超贴心~虽然据说两个月只卖出了7只,但是这款贩卖机为品牌带来了足足的话题!


在日本的街头平时还有各种内裤、丝袜、卫生巾等贩卖机。更震惊的是,还存在卖二手内裤的贩卖机,让人不禁发问,这是什么令人窒息的操作?

狗 狗 洗 澡 贩 卖 机
终于不会弄得一片狼狈了


养了狗狗又是懒癌患者,不想帮狗狗洗澡的朋友,在日本有一种可以自动帮宠物洗澡的自动贩卖机就能方便地解决这个烦恼。只要把汪星人丢进这个贩卖机里面,直接投币就洗起来了。主人是方便了,不知道狗狗是什么感受--。

粮 食 贩 卖 机
家庭主妇的最爱


为了体贴家庭主妇的辛苦,日本还出现了这种和农场直接合作的贩卖机。新鲜度和质量都非常好的农产品被放入一格格的保鲜箱里,选择好你想要的,投币即可轻松买菜。


大米贩卖机中,出售的大多数是新品种大米,每次出售10公斤。

限 制 贩 卖 机
准备好许可才能买


在日本,烟酒或者是一些成人向的商品未成年人都不能购买的,而这些商品即使存在贩卖机也需要提供一些凭证才能购买。比如买香烟是用注册过的TASPO卡(日本烟草协会等为防止未成年人抽烟而导入的成人识别IC卡)。持有驾照或成人IC卡的成年人才能从机器上买到酒。


除此之外,日本的贩卖机还有跨界发展的趋势。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管理者可以远程操控机器无偿提供食物和饮用水,机器内部电池可作为停电时的应急电源;一些机器添加了紧急电话和定位功能,方便求助者联系警察。


自动贩卖机虽然看似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但是日本人却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塞进了机器里,方便也是他们比较方便,玩也是他们很会玩。
日本的自动贩卖机之多,之实用,无处不在,御宅们就差放一个在家里了。
而作为游客的我们,在日本手握一堆零钱没处解决时,一个有趣的自动贩卖机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消遣方式哦~


更多日本旅游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吃喝玩乐日本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6

帖子

1694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4
发表于 2021-12-10 19: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日本街道相对比较窄,坡道很多。
2.到处都是电线。
3.除了专门扔饮料瓶的垃圾箱以外几乎没有垃圾桶。
4.但是很大概率会有自动贩卖机。
5.汽车95%以上的日系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1

帖子

1842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42
发表于 2021-12-10 19: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两人并行感觉会被挤出人行道(。•ˇ‸ˇ•。)而且自行车还会来凑热闹○|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4

帖子

1565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5
发表于 2021-12-10 19: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发达程度低 文明程度低 政府在规划的时候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审美 都还处于解决需求的阶段 我估计那些城市规划者自身穿衣打扮都没有品位更不用说考虑到这些细节
日本已经过了高度发达阶段国民整体素质高 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都比我们的中产要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1

帖子

1842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42
发表于 2021-12-10 1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日本街景是什么样的,你可以看看我的作品
应该就是曾经熟悉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在国内很少见到了,可是有些情感是印在骨子里的吧
<a href="http://www.zhihu.com/zvideo/1243222563184635904"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7

帖子

1709

积分

小学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09
发表于 2021-12-10 19: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一是窄,窄到憋屈,随时感觉就要被从后面骑过来擦身而过的自行车撞上了。
二是到处都是坡,上学路上就是上坡下坡,很能锻炼小腿肌肉…
三是,街边建筑的风格、布局方式以及广告牌的排练方式等等,时不时让宅货感觉到误入动漫的错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