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3302|回复: 20

如何看待日本政府鼓励日本企业搬离大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A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4
发表于 2020-4-13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近日,日本花22亿鼓励企业搬离中国,担忧供应链过度集中,3成日企支持!这种情况下,国内制造业产业链会受影响吗?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8

帖子

314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
发表于 2020-4-13 1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逗得很。微博一日不危言耸听搞个大新闻,就一日不太平。
美国、日本人家可是资本主义国家,美日在华企业可是私人资本主导,他们政府号召顶什么用。他们和中国不一样,对外投资不是国企而是私人资本。
美日企业在华,各地政府都将他们当爷供着,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在这里就是贵宾,美日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这里享受着贵族待遇。搬回本土,他们有这待遇?回去被本国屁民和政府拿捏得死死的,他们愿意?!
再者,你以为这些美日企业以前是来华是做慈善来的?他们是来赚钱的。如果在中国赚不到钱,不用他们的政府号召,自己就会走;如果在中国能赚大钱,他家政府就算威逼利诱也没用。资本家为了利润,什么都能做得出来,更何况他们的体制可是资本主义立国哦,资本家才是老大,政府还得看资本家的脸色行事。
举个例子,比如TESLA吧,在华建厂时,不是正值特朗普号召美国制造业回流吗?TESLA反而逆美国政府号召而行。
还有苹果公司,美国政府不是号召苹果将产业链迁回美国吗?结果怎么样?人家库克明说了,美国现阶段根本没能力搞苹果产业链。还有富士康之前信誓旦旦的说要去美国搞多大的项目,解决多少人就业,结果呢?用人规模大幅缩水不说,投产也一拖再拖,拿了美国巨额补贴也不太认真,州政府很不爽,要重新评估补贴的合理性,搞得人家特朗普很没面子,富士康项目可是特朗普大吹特吹的政绩工程哦。
日本也一样,很多日本制造业搬到中国,是因为在日本本土根本活不下去了,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日本产品依赖中国市场。如果搬回去了,日本制造再出口到中国,运费、关税、人工几大项一加,日本产品还有什么竞争力?等着给中国企业做垫脚石吧,中国本土的那些企业保准睡着了都要笑醒。


为什么洗碗机在中国不流行?现在小米10 Pro (5499)和 iPhone 11 (5499)哪个更值得买?精彩推荐:
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2020年最新扫地机器人排行榜(前10名)
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TOP10)
家用破壁机什么牌子好?2020年破壁机销量排行榜(排名前10名)
最受欢迎的平板电脑有哪些?2020年平板电脑销量排行榜(TOP10)
2019年笔记本电脑销量排行榜(TOP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1

帖子

3069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9
发表于 2020-4-13 1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躺着看,笑着看,嘻嘻哈哈的看。
这要和美国呼吁美国企业撤离大陆的新闻放在一起看。
日本是跟着美国的步调来呗。
但是,你得明白日本和美国一样: 政府对于企业的控制力并不强,除非美国"强制"要求企业撤离,否则企业可以压根不理。
最重要的事,中国现在真的怕企业撤离吗?
大部分产业都有中国选手,撤离只会给外国企业带来竞争劣势:
中国拥有的不是人力资源的优势,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是集群化但是又高度分工的供应链系统,这个高度协作的大网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很多中国的企业只负责做一个很小的部件,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然后千千万万的这些小企业通过强大的物流高度协作。企业每次改进产品不需要重新弄一条流水线,只需要改变供应链上的几个节点就能生产出新的产品,这个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至少短期内)。
顺便一提,那些重视人力成本,轻工业协作的产业退出中国不是未来式,而是进行式甚至已经基本退完了。实际上很多鞋厂产业链的一部分已经在越南了。
中国制造业慢慢从下游走到中上游本来就是合理和正确的发展,大家合理看待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07

帖子

284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40
发表于 2020-4-13 1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国际问题,不要自嗨盲猜。
这个象征性的宣传本身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整体上而言,这是日本,对于美国主导的,建立新的,“美日欧经贸体系“的回应,陆续我们会见到更多现实表现。




自信当然可以,盲目乐观要不得,中国是当然且一定会受到影响的。因为这是美国一定要做,而且肯定能做成的事。至少川普靠极限施压,实打实的压低了各国的实际预期,为下一轮让步开闸铺好了基础。
根据企业战略方向的不同,那些在新体系中日子更好的企业,自然会更响应此项要求,寻找新的栖息地。反之则会留在中国,持续维持并观望。




至于阿美鼓捣出来的这玩意儿,是不是个完犊子废物点心,得看它后面的发展,和咱们的手段。






————
日本有点很好,他虽然一贯贪心,但从东亚一哥退下来之后,他整个战略蓝图很清晰。
经济上要吃够大陆发展的红利,军事上依靠美国,官方政治上持中立,积极鼓励民间政治交往,有那么点李光耀主义的意思。
当然,他这个中立是一种依靠左右摇摆,来保持平衡的中立,所以表现就很微妙。这也使得企业们会留个心眼,把鸡蛋分开放。




————
中—东盟,中日,中韩,以及两岸关系。说到底都是中美关系。
而这次中美之间的战略对峙期,注定是为期几十年的,漫长而艰辛的时光。甚至我退休之前都不一定能看见个结果。
唯一庆幸的是我们比解体前的苏联强太多。毕竟苏联各个地区的地方势力太强,整体又没有完全解决生存资料的问题。彼时的美国又是他最高能的阶段,而现如今他的力量水平,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这轮应战,卡在了我们的经济转型期,卡在新生产链的建立缓慢,更是卡在我们劳动人才培养梯队的薄弱处。中国人到底配不配坐上那个座位,有没有建国那一辈人的韧性。真的是要看全世代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




这场漫长的综合国力战斗,自十年前由40-50们落子后,现在由50-60们开头,马上是70-80们应手、攻坚,希望最后能由你们来完美收官。
希望年轻人多加油,除了香车美人过好日子,心理还能有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希望届时,你们能留给再下一代的,是蓝星有史以来的第一强国。




届时,人类或许就能真的进入,赵汀阳老师所描述的那种,以全球为语境的,以全球为历史的,真的全球化时代。




不说了,刚肝完一个周末加通宵,
撸袖子接着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8

帖子

3109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9
发表于 2020-4-13 1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担忧主要基于以下新闻: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提出一项吸引美国企业撤出中国、回流美国的建议。他提到,一种可能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是,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为美企撤离中国的费用买单,以鼓励他们尽快回流美国。
另外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政策细节,该国计划拿出“改革供应链”所需费用中的2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回日本本土,2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化。
库德洛明确提到了中国,日本的表述与美国还不完全一样。日本表述为,“企业把对一个国家依赖度较高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产能搬回日本,政府将给予补贴。”并没有提到“撤离中国”之类的措辞。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出现一些“逆全球化”行为。但全球化趋势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总统说一句话就能作数的。美国也不行:美国2019年人均收入3.6万美元,中国人均5000美元不到,劳动力成本相差悬殊。中国有制造业完整产业链;美国主要是高端制造业,它必须要依赖全球产业链才能出终端产品。

部分外资撤离中国的情况一直就存在,企业有出有进,是正常现象。当一些外资撤离中国时,同时还有其他企业走进来。一进一出,其实是产业的梯度转移。
受到市场、成本、经济等因素影响,部分外资企业撤出中国市场,部分国内加工制造业,包括加工密集型产业,也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寻求投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整个产业的梯度转移,资本向低成本地区流动,这是规律。
产业梯度转移的问题。以广东为例,2018年共有588家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调整了在广东的生产力布局,分散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这588家企业仅占广东省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总数的1.44%,但同期外国投资净增了1918家,像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富士康等一批百亿美元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相继在广东落户。自2008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居全球前三位,连续2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利用外资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18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0%以上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3%。2019年1~6月,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4%,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长68.1%,这相当牛。

与其担心美国、日本部分投资撤离中国,还不如关注中国怎样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更有意义。
世界各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陷阱”这个概念,好像是有人故意挖了一个坑,盖上席子,再撒一层浮土,路人一不小心掉下去了;只要吸取前人经验,拿根棍子点点戳戳,跟排地雷似的,就不会掉下去。按这种理解,跨入高收入国家正常,在中等收入跌倒不正常。
事实恰好相反。二战之后将近50个国家曾跨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当今真正稳定没有掉队的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波兰。而俄罗斯、巴西、智利、阿根廷、南非、菲律宾等国家,跌在“陷阱”里没能爬上来。实际情况是,跌在中等收入陷阱很正常,跨入高收入国家才不正常。
1972年,日本人均GDP3000美元,至1984年,突破1万美元,2018年达到4万美元。
韩国1987年人均GDP3000美元,至1995年达到1.1万美元,2018年达到3.2万美元。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用了12年,韩国用了8年。
2003年,俄罗斯人均GDP3000美元,2013年曾达到过1.6万美元,随后下跌,2015、2016、2017年分别为9346美元、8759美元和1.07万美元。
2003年,巴西人均GDP3000美元,2011年曾经达到1.32万美元,随后下跌,2015、2016、2017年分别为8750美元、8639美元和9821美元。
从俄罗斯、巴西两国,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什么叫“跌”:好不容易爬到边缘,又滑了下去。
拉美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二三十年努力,几经反复,一直没有跨过人均GDP1.5万美元这道进入发达国家的门坎。
概括起来,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般原因是:
1、国内产业发展不平衡。如俄罗斯,石油、军工相当发达,但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明显有缺陷。俄罗斯只能以卖石油、天然气和军火支撑经济发展,美国发起制裁、欧洲跟风制裁,俄罗斯经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波动剧烈。
2、经济发展顺利时期没有进行产业升级。拉美、东南亚国家基本是这样,主要靠出口能源、原材料等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或主要靠输出粮食、水果、劳务人员。自己国家的高端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3、宏观政策出现问题。尤其是拉美国家,贫富差距大、国家债台高筑、惊人的通货膨胀,政党内斗等等。一个内部混乱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
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波兰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但这些国家相对于中国来说,无一不是小国。小国转型相对容易,只要在几个,甚至于1、2个高收入行业取得较大优势,就可以将国民收入整体带起来。大国转型涉及太多人、太多企业、太多行业。要达到国家总体高收入水平,就要大面积减少低收入工作,增加高收入工作,要靠整体产业升级才能达到。这需要若干年痛苦地新老交替。

中国2019年人均GDP10276美元,正在穿越“陷阱”。离人均GDP1.5万美元发达国家标准还差1/3。要跨越“陷阱”,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1、收入差距问题。中国人口多,贫富差距大,必须要加大扶贫力度,使低收入者能够尽快提高收入。只有增大分子同时缩小分母,才能健康和谐地走向发达。
2、产业升级问题。中国是大国,优势在于产业门类齐全,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弱点在于产业结构以中低端产业为主,高端产业、高收入产业相对少。因此,要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高端产业。
3、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要进一步下降,整体向高收入行业转移。
制造业就业人数将进一步下降。高收入国家意味着什么?以美国2019年人均年收入3.6万美金计算,折合人民币大约25万元。等价中国来看,全国人均收入要达到25万元/年,意味着人均2.1万元/月。
在全球化产业布局时代,制造业劳动价格是全球竞争的,因此也是全球定价。“珠三角”已经有很多老板去越南、柬埔寨开厂,2017年,当地工资在每月500-1000元人民币左右,中国月均收入在4618元人民币(年均5.54万元人民币),“珠三角”还会更高些,这就是劳动力成本的差别。
目前中国还能靠更好的配套和更完整的产业体系留住工厂,然而,当中国人年均收入涨到10万以上,还有多少传统制造企业能承担这样的成本?更不要说人均年收入40万元。
当然,并不是制造业的所有环节都留不住,总部的研发、市场、销售环节可能留住,产业加工外包到其他国家,或者未来换成无人工厂。但不管怎么说,要进入高收入国家,制造业工人一定会大量减少。
制造业工人大量减少,会怎么样呢?产业工人会大量转向服务业,做服务员或者低门槛白领工作。服务业区域市场分割明显,国际竞争较少,但大量人口进入服务业之后,门槛较低的服务业会激烈竞争,工资被压低。
较高学历的人会大量进入高门槛的专业服务领域、进入研发和创意领域。所谓高收入国家,就是大部分国民进入更高收入领域。这些领域做什么呢?以研发、咨询、法律、设计、技术服务等专业服务业为主,或者从事理论研究、艺术等工作。
2018年,美国GDP中,制造业占18.6%,服务业80.6%;中国GDP中,制造业40.65%,服务业52.16%;美国是主要中高端制造业,中国主要是中低端制造业。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哪怕再痛,经济和就业结构,必须做重大调整。

中国如果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将会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如果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我们没有很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一小撮人巨富,绝大多数人贫穷;绝大多数人无法进入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无法成为中产阶级,依旧从事繁重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依旧从事低端服务业——餐饮、宾馆服务或写字楼的小白领等等。那可真是“苦日子有得慢慢熬喽!”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328299006266859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8

帖子

3599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99
发表于 2020-4-13 1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总统令,一句话总统令非常重要
问题是这个命令不是总统令.


他只是一个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号召.而已
如果你们是跨国企业并且还有企业法律顾问,那么你可以问问他总统令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来说,如果没有总统亲自签发的话,那么单一的一个命令白宫是可以不认帐的.
你企业迁走了,但白宫不兑现,不给你钱.你怎么办? 起诉白宫?抱歉这个命令不具备法律效力. 这只是一个呼吁,人家随时可以改变主意.大不了换个办公室罢了.毕竟发言的这哥们年纪太大,估计不等特朗普这次大选结束,他就退休了...


至于日本这点钱,摆明了不想跟你美国,但又确实担心产业被中国控制住,所以它的投资只是单纯的想要让产业线丰富一点.


让美国企业撤离中国是个很麻烦的事,也很危险,因为美国政府或许想拿中国当敌人,但企业现在的对手还是欧洲韩国和日本,他们撤离后遗留下的整条产业链都会被这些对手完全继承,届时人家有市场,有周边,有产业链,你美企可就只剩下美国本土市场了...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完善的产业链和本土市场. 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这是无可取代的优势.美国想要在东南亚复制一个这样的环境,至少需要五十年时间.而且这还要保证中国不会有事没事跑马六甲海峡军演. 稀土和原料还不能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13

帖子

286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2
发表于 2020-4-13 10: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日本拿出来的钱,虽有22亿美元,但对于产业链转移这种大项目来说还是太少了。而日本之所以这么做,目标主要有三个。
1、表明自己跟进美国的态度。
2、日本舆论媒体炒作了多年“China risk”的概念,政府有一点动作满足日本国内的舆论需求。
3、仅仅是给已经有准备,在做产业链转移的日企提供决策契机。并求日后“滚雪球”。
这里说一说日本炒作的这个“China risk”实际上,从2012年钓鱼岛事件之后,日本舆论媒体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炒作“China risk”的概念了。并明确鼓动,社会上的企业和资金撤出中国,回到日本,或迁往东南亚和印度。
炒作“China risk”概念最开始的起点主要集中两个问题上:
(1)、因钓鱼岛而起的大规模反日潮流;
(2)、雾霾。有雾霾所以日本企业该以人文关怀为重,保护日籍员工并撤出中国。而当中国加大了雾霾的防治力度,那么日本企业的环保成本上涨了(客观上成就了这些年来环保咨询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日企也应该撤出中国。
第1条和第2条,都有担心员工安全和健康的点人文关怀角度,所以不做评论。
而因为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环保成本上涨,所以要撤这点就很值得吐槽了。
合着里外里你就是来了,只管开发不管保护呗?
而之后的几年,每当中国有风险事件发生时,日本舆论媒体就会大规模炒作一波“China risk”的概念。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2015年中国股市暴跌时,日本最大的新闻评论共享平台Newspicks就针对“China risk”的概念,进行了长达近1个月的连载报道,以下是只列举部分报道目录图片。
这些文章的内容总结来说,突出了一个点:
“找专家来说一下客观风险,然后无视专家提到的风险中存在的机遇和专家本身的主张,最后来把文章的结论引导向——有风险,该保守些,所以该撤离中国的结论”
比如第二个报道中的经济学家马丁沃尔夫。马丁沃尔夫其实一直以一种相对开放和合作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经济,并认为特朗普在处理和中国的关系时,一些处理方式极其不成熟和危险:
我认为沟通始终是一个因素。现在有一种想法认为中国是说一套做一套,认为中国的言论和中国的现实之间存在鸿沟。这是第一个问题,所以这不只是沟通本身的问题,还涉及沟通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出现这种问题时,我认为通常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沟通。问题在于要让人们了解中国的现实,让他们非常明确的知道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然这并不容易。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中美双方的不信任。 ..... 说实话,我有点担心。中美关系下行的速度有些超出我的预料。美国现任总统不是一个稳定或消息灵通的人。美国政策制定得非常糟糕,我认为中国已经发现很难适应这个新的现实。当然,中国也正在经历一些非常复杂且独特的变化。历史角度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破裂,很有可能是通过冲突,甚至是武装冲突来完成的。我非常担心中西方的相互对峙,这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糟糕。我认为,我们应该往好的方向做出努力,以成熟的方式来处理不信任,这样中国才能找到找到自己在世界上合适的位置,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能得到妥善地处理。总会有摩擦、总会有困难,但我认为,我们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维护开放体系的意义重大。
以上是马丁沃尔夫2019年来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明的立场,而他在2015年接受日本Newspicks采访时也表明了同样的立场,但日本舆论媒体仅仅觉得有风险,所以应该保守,应该撤退......真的可以说,不求变革,不抓风险中的机遇,固步自封是现代日本社会的传统艺能了。
但,炒作“China risk” 的概念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2019年数据,“在海外设有基地并将进一步扩大进驻海外的企业”中,选择进驻中国的企业比例为48.1%,比2018年减少了7.3%。而且,这个数据是有史以来的最低记录
而今年,除了日本舆论媒体又借新冠疫情,开始将经济发展不利的锅往中国甩,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了具体的措施来尝试减少所谓“China risk”的影响。
比如,因新冠疫情,日系汽车二月份在中国的生产大幅下滑。日产、丰田两大品牌在华生产量分别减少87.9%和77.4%,湖北武汉的本田汽车则减产92%,日本本地的汽车生产线也因零件供应中断减产了29.3%。
受到这样的影响,日本在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发布的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拨出22亿美元,以帮助日本企业从中国转移产业链。
最后这里简单总结两点:
1、对普通人来说,资本寒冬从18年年底降临以来,又因今年的新冠疫情而变得严重了。其他很多回答也都提到了——勒紧裤腰带吧。
2、国外的民心也是民心,需要争取舆论高地。日本炒作“China risk”的概念快10年了,其施加的影响力,已经确实影响到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而反制措施倒是没看到多少,可惜啊。
当然,舆论高地的抢占也是需要花钱的。
看,日本的新冠疫情的经济预算扩充方案中,还有24亿日元(2200万美元)的预算,是用来消除国内外对日本掩盖新冠疫情而产生的负面舆情的额度。不得不说媒体舆论战上,日本一直以来一点也不保守,总是能“主动出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8

帖子

3140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
发表于 2020-4-13 1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是为了供应链多元化,这次疫情搞得日企停产有些倒不是本土疫情,而是国外停工导致的,复工时间也不是工头喊一嗓子就能马上开工,可以理解。我猜东南亚应该有顶着疫情开工的莽夫在。反正也没能力隔离。主要市场是供应给中国或中国企业的不会走,反正目的地也是中国。回日本的只是一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其他零配件应该是去东南亚。
对于此我只能表示遗憾,外企给我的映像比较好,不说心里怎么想,行动上对待打工的比较好的企业少了,还是很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71

帖子

3025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25
发表于 2020-4-13 10: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不知是题主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是提起话题我希望您能把新闻讲的具体一些。
我查阅了相关新闻可能是以下这则?
如果是这则的话,需要说明的是,日本政府是为了把一部分产业放回日本国内或者东南亚。
1.如果能把生产放回国内可以组织国家空洞化,提高雇佣率。这不止日本,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做。极端点的就像特朗普那样给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加关税,或者禁止某类产品与某国交易。相比之下日本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柔和的了。
2.生产转移东南亚慢慢变成一种趋势,真的很难改变。原因是中国的人工费提高,导致在中国生产企业成本提高,转移到人工费廉价的东南亚可以改善企业收益。中国工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外国人眼中的廉价劳动力啊!让那些只需要廉价劳动力就能制造,还可能破坏环境的产业搬去国外不是坏事。
3.就如新闻所说,把所有企业据点放在一个国家是有风险的,这次的疫情让这个风险更加鲜明。日本的造车3巨头直接就2个月造不出车了!大企业还能熬一下,中小企业就直接要倒闭了。这对于日本经济的打击是巨大的!分散风险是每个企业都会选择的。
以上的原因让我觉得,这个决定多取决于经济以及企业利益元素,没有太多政治问题。希望答主们不要看了题主的字面就开炮。
其实制造业移转东南亚已经不是最近的事了,由于东南亚的条件(政策,教育)实在没中国好,移转并不是很顺利,大多企业还是宁愿付高的人工费还是要待在中国制造的。这是中国几代人的努力的结果。
随着中国慢慢走向现代化,中国将不在仅仅依靠制造业,我们的服务业,IT业会慢慢强大走向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10

帖子

2801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01
发表于 2020-4-13 10: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要没有疫情影响,我可能还会点开看看然后笑笑。
可是现在,我感觉点都没必要点。


现在中国有一万三千六百家日企,其中制造业五千五百家。就算只补助制造业,每家企业分到四万块钱。
四万??够迁什么工厂??
补贴亏损都止不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