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新区设立,北京、保定、天津构成的三角形,这并非北京和保定这两座城市的第一轮碰撞。早在 1928年,国府迁都至南京时,北京就曾为了争当河北省的省会,和保定、天津有过一次激烈的竞争。
国府南迁始于 1928年 6月 8日,北京政府在北伐战争中落败,国民革命军进驻北京,总司令蒋介石决定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蒋介石迁都的原因,除了南京离他的财政基础上海更近,北方纷乱的政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攻入北京、占领华北的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而是白崇禧的第一集团军一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和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他们都更像是蒋介石的“盟友”。北方局势如此,蒋介石自然不会定都北京。
“首都北京”沦为“故都北平”后,重新划定政区,特别是重新定位北京和周边河北省的关系,便成了整理北京政府政治遗产的重要内容。
攻占北京不久,国府内政部即提交了对直隶和京兆的三种政区处理方案:第一,将直隶与京兆合并为一省,名为朔方省或冀北省;第二,直隶与京兆分别建省,分别名为朔方省和北平省;第三,将口北道十属县与津海道北部永尊十属县划归京兆组北平省,直隶所余各县组成河朔省,北京、天津辟为特别市。
上述方案见诸报端后,便引起了直隶特别是京津人士的不满。为避免“乡邦分裂”,他们面谒华北实权人物阎锡山,联名致电南京国府,并在天津《大公报》制造舆论,呼吁北京划归直隶。
国府最后大致选择第一方案,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口北道划归察哈尔省,唯北京、天津划为特别市。此时北京就只剩下大兴、宛平两县(大致今五环以内),与河北省紧密连为一体。
北平、天津“回归”河北虽然顺利,但河北省省会却难产了。
蒋介石的南京国府早已属意保定为河北省会,且已电告河北地方。但是,保定连年战乱,甚至难以准备省政府的办公场所。河北省的实权人物阎锡山、省政府主席商震等也反对定保定为省会,后者公然宣称,鉴于对奉系战争、对外交涉以及城市经济三方面考虑,省政府当然设在天津。
国府因此不得不让步,同意河北省政府暂设天津。
然而天津市并未笑得太久。“迭争首都北迁,已归失败”的北平商民为了生计,放下身段,参与到省会争夺战中。6、7月间,国府委员吴稚晖路过保定时,向省府委员私下表示,为维持北平城市地位,省府应迁至北平。这一观点迅速以小道消息方式传遍京津保。河北省政府不得不在北平和天津之间选择安身之所,而这两个城市甚至不受河北的行政管辖。
河北省政府委员多数也主张迁至北平,1928年 7月,国民党北平政治分会委员白崇禧正式提议省府迁平。8月底,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经讨论,决定河北省政府迁移北平。
天津商民听此决定自不甘心,纷纷采取行动,河北省商会联合会、河北省农会、天津《益世报》做出各种努力,但都没有成效。10月,北平如愿成为河北省省会。
但北平此次成功只维持了两年,之后中原大战爆发,冯阎联军失败,在东北军的主导下,河北省会再度迁至天津。1935年,日本不断进逼华北,省府又迁至保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河北省政府更流亡宝鸡眉县办公。
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政府回到了局势比较稳定的北平。在国民政府的二十二年间,故都北平有幸两次当上河北省省会,而河北省政府在自己真正的辖区保定办公的时间,只有一年有余。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