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日本的美景,不得不提花火大会。当华美的烟火在空中绽放,那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唯美,值得每个人一生回味。
观赏花火,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幸福?大概是因为现场上百万人一同凝望,一同等待,一同赞叹的「一体感」;抑或是由于长久的期待,面面俱到的准备,心跳加速的见面带来的仪式感。
公元 1733 年 7 月 9 日,江户大川的两国桥上,人头攒动。
这是一个晴朗的夏日夜晚,不仅桥上的人们伸头眺望,两国桥下的河面也停满了屋形船。前一年从江户城夺走无数人生命的饥荒与疫情,所带来的悲痛此时尚未散去。当政者德川吉宗为向水神祈福,超度死者,决定在江户城最著名的大川上施放花火。
「咻—咚!」
20 发花火接连在江户城夜空的幕布上绽放,不断画出明亮的纹样,伴随着人群的惊叹、欢呼。在那饥苦艰难的日子里,花火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慰藉和努力活下去的勇气。
后来,两国桥的花火跨越 280 多年的时光,成为今天的东京隅田川花火大会。
传说将花火文化在日本普及的,正是德川家族。公元 1613 年,英国使节拜访德川家康,并带来了花火表演。德川家族发祥之地三河地方,成为当时唯一被允许制造花火的地区,并很快成为匠人们的聚集地。花火的制造工艺和影响力,也得以逐渐发展。
到了 1810 年左右,专业的大型花火制造商「键屋」与「玉屋」已经成形,每到两国花火之时,一家在上游,一家在下游,交替打出花火。两国桥上的观众,会一齐高声呼喊出自己所支持的花火屋的名字。
「咚!」「咚!」
「键—屋—!」
「咻!」「咻!」
「玉—屋—!」
两国花火最长可以从午后 4 时持续到凌晨 4 时,热情高涨的观众,水面上密密麻麻的纳凉船,穿插在花火声中的三味线(日本传统弦乐器,与源自中国的三弦相近)、太鼓和笛声,是江户城夏日最别致的风物诗。
从一毫米到一公里的艺术
直至现代,日本的花火匠人都还保持着手工制作花火的工艺。
每一颗球状花火弹,打入天空后都会以差不多 1000 倍的体积绽放。也就是说,制作时材料摆放偏离 1 毫米,那一道花火在天空中的位置就会偏离一米。
为了追求绽放形状的完美极致,匠人们对材料大小、位置、外壳压力都必须进行细微的调整。光是制作一粒粒被称为「星」的火药,就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包裹火药。每一批制作都要持续几个星期,而每一颗合格的花火,都要用同一个匠人在统一条件下制作出来的「星」,才能保证火花均一。
专业的花火匠人和鉴赏师对花火进行品鉴时,有着严格而统一的标准。
「座」指花火飞升达到最高点时,散开之前要有短暂的停顿。在观众屏息期待片刻后突然在天空出现,才是最好的节奏感。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