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1710|回复: 0

基层治理---其他城市经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B

Rank: 6Rank: 6

积分
28890
发表于 2022-1-3 13: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新加坡

新加坡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国土面积仅700余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极大,人均单位面积极小。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建筑面积,同时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结合本国国情,新加坡社区发展更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等高新科技。
(1)新加坡社区服务
新加坡社区服务的内容有物业服务、物流服务、商业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和公益服务六大类,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公共设施的管理、安保、维修保养、物流快递的配送、电影院、便利店、配送网店、家庭生活教育、公立私立医院及慈善机构等等。而这些服务是由先进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来实现,社区网站包括政府开办的政务类网站,也包括民间组织开办的互助类网站和论坛,社区信息查询网站。新加坡社区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社区医疗系统和文化娱乐系统。居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如社区便利网进行实时购物,网站出售的食品与日用品非常丰富,社区电子商务采用统一的配送中心送货。电子政务系统更为发达,涵盖了政府各部门的智能,包揽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各项所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在线服务功能,可以为居民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服务”。而社区医疗卫生电子平台则连接了境内33家医院,居民可以通过病人子系统进行在线预约挂号、病情咨询和电子病历查询。在这样的社区生活的确可以充分体验智慧带来的先进和便利。
(2)新加坡智慧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新加坡社区信息系统通过各种社区网站来实现特定的功能,这些网站不仅包括政府官网,也包括服务提供商信息网站、信息交流网站等等,各个系统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日本

日本智慧社区的建设与日本能源缺乏以及灾害频发的国情紧密相关,更多的是以节能减排与智慧防灾为重点,包括前期的信息化战略以及后期的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战略。
(1)日本智慧社区注重弹性建设
日本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从基础设施入手,引进先进的通讯和信息传输技术、传感技术,优先从与社区居民生活最密切的领域开始服务体系的构建,如实现智能供水、智慧电网、抗震防灾、智慧医疗等符合自身迫切需求的方面,充分考虑国家基本国情和社区居民最基本的人身财产安全需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日本智慧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
(2)日本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长远规划,分期达成,循序渐进
日本政府实施数字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从“E-Japan(电子日本)”到“U-Japan(泛在网日本)”再到“I-Japan(智慧日本)”战略发展步骤,规划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日本首先从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安全、低碳、多元为目标。随后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人、财和技术支持,在社区设施建设中引入先进通讯、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借助社区自治和多元共建实现社区智能设施的更新迭代,增强智慧社区服务水平。随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城市,打造环境友好型、抗灾性强的新型城市。
美国

美国智慧社区建设充分利用了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州、硅谷、旧金山及布莱克斯堡等地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经济优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美国固有的“人人平等”理念相结合,将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具象化”的城市——通过智慧手段将社区各类实时相关数据、发展程度、未来规划等内容直观的表现给社区居民,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平等的格局,进一步提高社区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程度、增加社区对于政府而言的话语权、提升居民社区协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美国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通常是为了解决某一项或几项实际问题,政府通过引入企业合作,实现智慧社区建设和新型服务体系构建。
美国迪比克市2009年与IBM共同宣布,将利用物联网技术、能源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结合全市900个社区的需求,建立一个以高科技武装的60000人大社区,旨在促进经济繁荣、保障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化活力发展。在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依靠IBM公司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利用了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改造迪比克市的基础设施,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并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整合,实现后台控制和数据分析;为了实现智慧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水、电、天然气、交通系统、公共服务等资源整合,并依次为依托进行数据监测、收集、整理、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手段对正式节能建设提出合理的科学依据并做出智慧相应,服务市民生活需求。计划建设过程中,对全部社区按安装了数控水电计量设备,利用低流量传感技术,防止民宅及公共设施水电邪路,同时利用可持续发展综合监控督察平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将量化后的能源消耗出局公布给居民、企业,另其对自身资源消耗有直观的认识,以提高其能源节控意识。迪比克充分挖掘以社区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应用,通过优化形成规划,增加新能源车利用效率,降低社区能耗。在旅游路线及巴士大小规划中,采取无线射频(RFID)技术追踪现有公交线路中的实际载客量并计算出需求期望,通过数据分析有效地提离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
思科、微软等科技巨头也陆续与政府合作,在促进美国智慧社区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思科致力于推动全球化和打造一体化智慧社区,将众多服务项目集成起来,建立服务化平台,搭建起智慧社区的服务体系;微软的“CityNext”计划,希望依靠网络和人机交户操作系统技术优势建设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在引入科技企业参与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美国政府将自己从基础的建设事务中抽身,转向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政府开始关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标准制定,相继发布《国家宽带计划》、《NSDI战略草案规划》为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了基础。随着智慧社区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白宫智慧城市行动倡议》,把智慧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各个参与部门的分工职责和投资要求。
上海

以上海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为例:
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以社区综合信息库、智慧城市卡、社区公共服务应用平台、社区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等四项建设内容为基础,开发智慧应用,融合到社区的各个领域,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社区的获得感、幸福感。
建设社区综合信息库

陆家嘴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库包括:服务资源提供、应用支撑、数据交换、服务渠道和服务交付等各基础系统。社区数据资源库涵盖了所有与社区业务相关的
数据资源,并将这些数据资源从逻辑上划分为不同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利用,如基础数据库、各类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等。这些数据的来源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在社区业务办理的过程中产生并沉淀下来的数据;其二是由外部条线数据库提供的专业数据。由外部条线数据库提供的专业数据通过直接导入或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交换的方式进入社区数据资源平台相应的数据库中。
建设社区服务应用的载体—智慧城市卡

智慧城市卡不仅包括社区卡、数字门牌、带芯片的车牌等实体,还可以通过与手机应用或者与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相融合,实现实名制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其核心包括三点,一是实名制的身份识别;二是参与社区自治、社会活动及表现的记录;三是打开社区各类生活应用的钥匙。同时,居民在使用“卡”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也是充实信息库的一个渠道。
基于智慧城市卡的应用包括:
(1)解决社区的安保问题,例如门禁、监控、通道系统、电梯控制、巡更巡检、停车场、可视对讲等。
(2)解决社区的管理问题,例如特殊人群保障、管理考勤、场馆认证、控水和控电能源管理等。
(3)解决社区生活的认证性支付问题,例如商户购物、水电费、公车收费等综合缴费。
(4)解决社区的服务问题,例如物业服务、健康管理、老人关爱、电子屏咨询、生活必需品预约配送、快递箱管理等。
(5)用于居民参与社会活动认证,例如志愿者管理、教育管理等。
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应用平台

建设统一的社区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通过平台,社区居民可通过平台查询实时迅捷的资讯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的服务,同时可及时反馈真实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不断完善。
该平台是凝聚社会服务的载体,平台上的内容是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服务内容,包括健康、养老、教育、政府办事、信息公开、文化宣传等服务内容,社区居民通过不同的应用终端,如电脑、手机、电视、户外屏等,获取服务信息,参与互动活动。各服务提供者,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服务商等共同参与公共平台建设,结合线下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和全岗通服务站的工作开展,从而形成面向居民的全生命周期的O2O民生综合服务体系,让社区服务深入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设社区公共管理信息平台

该平台的核心部分是区域网格化管理,结合物联网应用,对社区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响应,提升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和实效化程度。其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城管通系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
通过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政府管理的设施(包括自然物、人工物)能够感知环境并自动做出相应动作,或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到处理中心。例如,楼宇内火灾探测器一旦探测到火情,就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启动指挥中心的警报。又如,通过城市规划图与遥感现状图的比对,系统自动抓取违法建筑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调取有关资料。
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已经实现智慧社区全覆盖的街道中,形成了以智慧生活、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安防为主要特色的智慧社区建设范式,每个街道都有自身发展的重点,区域化特色较为明显。
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便民智慧服务

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广泛,手机上网使用普遍的情况,朝阳区的智慧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手机终端的应用作为重点内容,覆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特色服务等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微信、微博、微群等“三微”服务平台与居民进行互动,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对线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线下解决后进行线上回复,将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街道搭建了诚信认证平台,居民可通过分类检索的方式找到具有相同爱好的群体,加入互动群体后居民可以线上讨论,也可以线下交流。团结湖街道在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建设了微博、微信、微群为支撑的“三微”网络平台,还设立了智慧信息机、开发了一号定位系统、掌上团结湖及3D智慧家园等软硬件平台。其中,社区“三微”服务平台建立一年多累计访问人数就达到了2万余人次,联系居民群众近3000人,为建设熟人社区,促进社区和谐氛围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六里屯街道的“十北社区自治联盟”微信平台拉近了基层政府组织和居民的距离,居民与政府组织之间可以实时对话、及时得到帮助。目前,十北社区“自治联盟”已有1000多位居民“微友”,“微友”们自身可以从平台中受益,同时还成了社区的信息传递员,通过自身的分享使更多的居民受益。依托网络全模式中心建立智慧安防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流动性人口的不断增加,社区的人员结构呈现复杂化和流动性的特征,增加了社区的治理难度。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模式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是朝阳区的一大特色,也是区级层面的智慧化项目之一,近年来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奥运村街道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依托网格化全模式指挥中心已经建成的“电子哨兵”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社区出入口的监控视频实时进行传输存储,实现多系统的信息共享,同时预警系统与辖区公安、应急等部门进行信息联动,遇到突发情况进行自动报警,在实现鸟巢、水立方周边重点区域人口监测的同时有效地加强了社区的安防和应急防控。在流动人口较为密集、人员结构较为复杂的小关街道,通过综合改造街区照明系统、安装高清数字网络摄像机、整合公共区域移动监控系统等措施,实现了街道和社区两级视频资源整合互联,监控系统能够为处置各类警情、应急突发事件等提供现场图像、语音、证据等通信服务。此外,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还建成了流动人口的智能管理平台,将流动人口纳入了综合管理范围,加强了地区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系统的性能,全面构建了地区立体化安防平台。
结合区域特色加强社区智慧交通引导

在人口密集、车流量大、周边路况较为复杂的社区,交通出行及停车问题是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街道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是一项重点和难点。麦子店街道属于国际组织多、高端商务休闲区多的综合型国际化街区,外籍人口居住较为密集。基于辖区内的特殊情况,街道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于双语服务,在辖区设立了双语地图。在社区服务网上,以地图的方式对社区内的各类场所及其到达线路都以中英双语进行了详细标识,社区居民可以便捷地进行出行路径和办事网点查询。在老旧小区集中的香河园街道,社区内道路狭窄、停车位严重不足,基于辖区的实际情况,街道在社区内进行了道路微循环设计,将社区内的部分道路设立为单向通行线路,规范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专用线,在路侧增加了一定的停车位数量,并在易拥堵路段和重点区域设置电子感应监测设备,进一步规范社区内的道路通行秩序。同时,通过系统联动的形式使车位得到分时复用,使停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微循环系统运行两年以来,辖区的道路拥堵基本得到了解决,各路段基本没有出现车辆长时间排队等候的现象。
整合既有资源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老年人需要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社区服务的压力。在日常社区服务方面,各街道都以一刻钟服务圈建设为依托,加强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资源整合。在为老服务方面,物理空间上借助社区的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网络空间上借助已有的社区服务网络,在进行部分升级优化的基础上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八里庄街道“云动中心”以辖区人口大数据库为支撑,将辖区的老年人口进行了细致划分,实现了对老年人个性服务需求的精确预估和定位。“云动中心”还结合朝阳区96105热线和“家音”老伴热线服务网络等定向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个性服务。安贞街道与北京红枫盈社区服务公司合作引进了智慧养老自助售餐机,售餐机可以提供百余种即时加热的餐食,餐食均是经过冷链运输、低温保存,有需要的老人自己可以根据需求自助购买,也可以由他人通过手机APP代为下单,由志愿者代为送餐上门,有效解决了社区内老年餐桌口味较为单一、个性化服务不足的问题。目前,智慧养老自助售餐机已经覆盖了辖区3万多老年人,深受辖区老年人的喜爱。
广州

广州越秀区在改革的前沿广州市属于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虽然面积最小但人口密度最高。越秀区下辖18个街道,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越秀区总户籍人口为115.84万人,人口密度为34735人/每平方公里。从著名的商业评价类杂志《价值线》的统计结果来看,越秀区人口密度位居全球第四。这种世界级的人口密度源于各类社区的极度发达。在越秀区,既有白领社区、拆迁社区、老旧社区,还有外来工社区,甚至还有外国人社区,这使得当地的社区管理难度极大。
开展“网格化管理”大改革

2013年10月广州市在越秀区召开了“幸福社区网格化”管理现场会,开始着手实施网格化管理工作,截至2014年7月,越秀区在全区222个社区推行了具有1928个网格节点的“网格化管理”改革,建立起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网络。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地区”。
建立租户信息库

出租屋人口流动大,人员登记速度远远赶不上租户变更速度,怎么办?建立租户信息库是一项关键措施。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出租屋及承租人资料信息,对租客的身份进行登记核对和筛选,社区专网还会与公安专网联动,即时将信息反馈到公安机关,有效遏制租赁城中村出租屋的不法活动。
推行‘指尖计划’

依托‘粤省事’政务服务平台和省市政务服务网,全面推行‘指尖计划’,力争实现社区办事零跑动、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推进基层减负便民工作。居民可线上了解、咨询、预约或定制上门服务事项。
目前民生服务模块包含12项服务(含52个子项目),包括“党群活动室”“党员律师工作室”“居家养老服务”“长者饭堂”“健康e家”等。如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目前已有5人通过线上预约进行了康复理疗服务,3人获得了辅具租赁与适老化改造服务,2人得到了居家照护与住院陪护服务等。
在社区治理模块,设置“我要对话”、“议事厅”、“投票箱”、“公告栏”、“意见和建议”、“反映问题”等栏目,已完成12项议事、12项投票、发布9项公告。志愿服务模块设置“志愿服务全民行动”、“民生微心愿”、“文明出行”、“守护平安”、“爱心大使探访”等11项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线上志愿服务预约平台。
建设城市配网储能装置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用电、出租屋管理、共享经济,投运的首个城市配网储能装置,城市配网储能装置仅占地8平方米,其容量为100kW/494kWh,采用智能化装置,无需人工操控,在用电低谷时可以储能,用电高负荷时可以自行释放电能,负荷高峰可持续供电约4.5小时,供电能力提升16%左右,俨然成为大型“充电宝”。它能在用电低谷时储能,在用电高负荷时自行释放电能,解决区域内的居民用电高峰期停电的问题。
深圳

近年来,深圳市对“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进行融合式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试行)》、《深圳市智慧社区评价规范(试行)》等文件,指出“智慧社区是融入智慧城市的智慧型生态环境”,并对智慧政务、社区绿化、应急设施、空气质量等专项工作全面规划。
依托数量庞大的本地物业服务企业,深圳智慧社区建设走在行业发展前列,并开拓出“南园模式”、“智慧警务”等代表模式。深圳市政府提出“一盘棋”“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原则,到2020年,社区将进一步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屏智享生活”等智慧目标。
以深圳市推广的“南园模式”为例,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南山区依托“智慧南山”系统的建设,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南园社区,将其打造成深圳率先试点的智慧化社区。南园社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腹地,隶属南山街道,社区面积0.5平方公里,有房屋966栋,出租屋21185套(间),实有人口39358人,流动人口占91%,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治安消防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影响着居民生活品质。
南园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主要是针对其“城中村”管理难点和痛点,从基层治理、智能化建设、服务民生等方面出发,通过大数据、移动警务等智慧新警务,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南园模式”,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
“以租代建”模式,建设智慧社区

南园社区推行以企业出资、政府购买服务的“以租代建”方式,通过政府制定规则,发挥市场作用,使社区治理市场化程度达到最大、最优,解决了以往科技应用中“后期资金筹集难、设施维护难”的顽疾,大幅度降低行政投入成本。
依托科技支撑,解决社区治安难题

以南山(警务)数据中心为中枢,建立“视频+人脸识别”平台,在巷道和出入口布点建设人脸识别、车牌识别、WiFi热点等前端采集设备,在每栋楼安装视频门禁系统,实现“人过留痕、事过留迹、发案必破”。
发动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实施了治安、市容、消防、信息、电讯、服务六大升级行动,实行“1+3+1”运作模式(“1”指1套门禁系统,“3”指3个视频监控点,“1”指1个主要出入口光纤接入点),安装视频门禁系统600套,人脸识别系统625套,车牌识别系统6套,各类智能消防探测器390个,烟感喷淋2394个,日均采集人脸信息9万条,车牌信息2000条,一举扭转了社区“脏乱差”局面,极大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并将这些大数据汇聚到云平台,在南园社区应急指挥室实现可视化,各项数据一图通览、一键指挥,迅速生成大数据时代的“社区大脑”,有效实现社区智慧化管理。
开展“警务+综合治理”工程

南园警务室也叫“蔡坤海警务室”,是深圳为数不多的以社区警长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在警务室,民警可根据工作需求调取监控视频,查看社区任一公共场所的实时画面。只要有人走进社区,就会被时时采集信息,处处留下痕迹,较好地集科技应用、便民服务、社区警务、综治应急等功能于一体。
开展“警务+群防群治”工程

首创“一呼百应”工作机制,通过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将各类专业群体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一支有1700多人、覆盖治安办、专职消防队、物业保安员、快递员等群体的群防群治队伍。
充分发挥智能大数据平台和群防群治队伍的联动作用,每个人肩上别着一个“微型数据便携终端”,实时采集数据、实时指挥、呼叫,实时传输视频、图片,终端还具备警灯功能,使每个人都成为“移动警亭”,实现社区一级的群防群治动态管理和一呼百应。
实行“智慧+便民服务”工程

社区服务是社区管理的重点,南园社区实行民生实事民主决策,邀请居民参与问政议政,把脉社区问题,制定民生项目清单。在机动车辆停放集中区域,重新规划机动车辆停放区域,应用智能停泊系统,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在群众居住集中区域,修建休闲娱乐设施。
建设“十分钟服务圈”,社区股份公司免费提供1000平方米场地,建设新的社康中心,多渠道解决居民入学、看病、文娱等问题。
建设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居民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内设警情通报、便民宣传栏、居民意见收集处,还有摆放着2台可办理户政、出入境、交管等业务的“三合一”警务终端机。引入蜂巢快递柜,为群众解决城中村快递地址难找、无物业代收、丢失风险大等实际问题。
推行便民“智慧”APP,在社区扫扫码就可以租房,家门口就可以办证。居民只要用手机扫一下“智慧南山”APP(租赁平台),简单录入个人信息,租客便可在线选房,政府提供担保可信可靠。入住社区,随时有监控设备进行“人脸识别”,安全有保障。居住登记、办理居住证等便民服务均可在线办理。居住安心、生活便捷、服务智能,提升民众居住生活的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共享发展成果“南园模式”

总结起来,"南园模式"就是以“民生为本、综治引领、科技支撑”为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流程细节,重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全面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南园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加强社区党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工作,让“南园模式”在各个社区落地生根,实现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辖区老百姓受益、社区民警受益、基层政府单位受益。
苏州




在江苏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试点工作进程中,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社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坚持群众需求,优化服务改革”的做法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对全省深化服务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还得到了国家民政部高度评价,并入选国家六部委联合试点,获得苏州市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奖、社会治理创新优秀项目等奖项。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社区平台于2015年7月1日正式上线发布,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为一体,建设贯穿区、街道、社区三级统一平台。通过整合全区资源、改革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建设制度支撑体系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建了阳光、便民、高效、智能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
整合全区资源,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社区各条线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所有系统数据资源的共享,实现居民业务网络办理,打造资源数字化、应用网络化、流程规范化、服务智能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覆盖区、街道(社工委)、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三级社区管理服务体系,集政务、事务、服务为一体,为居民提供覆盖全区的8大类63项社区业务的网上办事入口及20项居民生活办事指南,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网上办理计生、社保等相关业务,为居民提供“一网式”便捷社区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社区信息化、互联网+,提升政府管理服务。创新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造智慧社区统一平台,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着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线下在全区设立72个社区工作站,实行“一站式”、“全科式”、“全天候”服务模式,工作人员不分条线职能,统一受理园区居民的办事需求。
线上通过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提供覆盖全区63项社区业务网上办事入口,及20项居民生活办事指南,居民足不出户可以办理计生、社保等相关业务,实现居民就近办事,方便快捷办事。为百姓办事提供“一条龙”的便利服务,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推动地区发展,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平台大数据助推大协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保证数据交换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园区智慧社区统一平台将与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各业务部门服务及数据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构建统一的社区服务资源信息库,并进行数据的融合及有效利用,有效破除行政壁垒,降低资源浪费,从根本上支撑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