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1113|回复: 0

台湾五百天:从光复到“二二八”

[复制链接]

983

主题

1555

帖子

3646

积分

商家A

Rank: 5Rank: 5

积分
3646
发表于 2021-12-13 18: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听葛天惠老人一席谈
作者:高伐林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支援下,终于取得惨胜,这也意味着洗刷了中日之间前一场大战——甲午战争的耻辱。1945年10月25日,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了被割让出去的台湾及澎湖列岛。

整整一个花甲之后,笔者在美国新泽西见到了当年台北受降仪式主持人葛敬恩的儿子葛天惠,他也进入耄耋之年,当年,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工程师,也来到台湾工作,见证了台湾回归后最初的岁月,尤其是对台湾、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二二八事件”。一场大狂欢之后一场大劫难,六十年岁月过去,依旧让人心灵颤栗。
葛敬恩与蒋介石、陈仪交情深远
葛天惠是1991年从上海发电设备公司退休的,和夫人陈佳泉常来探望在美国工作定居的儿子葛弘一家。他虽然已经83岁,但腰板挺直,头脑清晰。

我们从他父亲葛敬恩先生与蒋介石、陈仪的历史渊源聊起。

葛敬恩是浙江嘉兴人,从小个性很强,16岁就虚报年龄去考取了日本人办的浙江武备学校,成绩很好,后来留校做了教官。“我爸爸很早就认识蒋介石,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在杭州见过面。那时上海陈英士、黄郛这几个蒋的结拜兄弟,叫蒋介石带着敢死队到杭州与我父亲取得联系。黄郛是我的表姐夫,也是浙江武备学校出来的,比我父亲还晚两三年,但他到日本去得较早,很早就投入了政治风云,后来当过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也当过蒋的外交部长。蒋来到杭州,那一次军队打抚台衙门,他与我爸爸彼此都留下较深的印象。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因我爸爸是浙江人,又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他两次叫人来请我爸爸去做黄埔军校教育长,但我父亲不喜欢打仗,就婉言谢绝。他喜欢园艺,在杭州郊区买了块一百多亩的地,办了个农场栽菜种瓜。”

那时,葛敬恩并没有打算与蒋介石深交。葛敬恩后来在《大革命时期的陈仪》文章中说:“一则我把他(蒋)看成是当时所谓嵊县帮(“嵊县坏分子所结合的一派”--原注)有关的人,二则因为他在民国初年生活腐化,觉得他不宜为友”。

葛敬恩对蒋介石改变印象,已经是十多年之后的北伐时期了。1924年,陈仪是军阀孙传芳的第一师师长,这支军队是浙军,他便拉日本陆军大学的同窗葛敬恩来当参谋长,因为葛敬恩与这一师的关系较熟。第一师两年中屡立战功,陈仪擢升为五省联军的徐州总司令,葛敬恩也水涨船高,依旧担任他的参谋长。

北伐军长驱直入湘赣,声势浩大,葛敬恩与陈仪商议,觉得这么给孙传芳卖命不是个事,应该早作安排,葛敬恩想到当年与蒋介石有过交往,便自告奋勇当使节,去与蒋联络。他辗转跋涉,在犬牙交错的阵地之间穿插寻找,终于见到了蒋介石,谈了三天。后来他回忆说:“这番见面,颇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蒋介石希望葛敬恩留下来参加北伐,不要为孙传芳效命,葛想到陈仪还在那边等信儿呢,便未应允。蒋把委任陈仪为国民革命军十九军军长的委任状交葛带回去,还写了一封给陈仪的亲笔信,“写了十多张纸,每个字有核桃般大”。  那段岁月“城头变幻大王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葛敬恩冒着危险、惴惴不安返回去将信和委任状交给陈仪之时,这边的局面已经翻了好几个个儿:陈仪被任命为浙江省长随后又放弃,第一师回到杭州又随即被打散。黄郛再三力劝葛敬恩就此投奔革命,蒋介石也不断来电催促,于是他便改换门庭,当上了北伐军总部参谋处长。后来,陈仪也投到了蒋的阵营中。

蒋介石定都南京后,葛敬恩当了一段参谋本部的次长,1930年被委任为青岛特别市市长,带着全家去了青岛。葛天惠当时八九岁,回忆当时印象最深的事件说:日本坂垣征四郎要来占青岛,几十艘日本军舰开进胶州湾,探照灯到处扫射。我爸爸请日本军事长官吃饭,他们看到我们这边戒备森严,国际上列强也都反对他们染指青岛,最后就撤退了。

葛敬恩主掌青岛的时间不长,蒋介石为了笼络东北易帜立了大功的张学良,将青岛人事交给张,葛敬恩就交出市长大印,还是回到参谋本部。

“九一八”日本突然出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在上海动手,还出动轰炸机,炸了杭州笕桥机场的二十几架飞机。葛天惠对笔者说:我爸爸气坏了,也痛心极了。蒋介石就说,那你来搞航空吧!要他做军政部下面航空署的署长兼航空学校校长--航空学校就在杭州笕桥,蒋是挂名校长,我爸爸管事。他开始也不肯,觉得自己连飞机都不会开,无以服众,后来才去。那时陈仪是军政部下面的兵工署长。

葛敬恩出掌航空署时对蒋介石要求说,空军只能用于抗日,不能用于内战。可是后来蒋对江西苏区搞围剿,用了空军去打红军。“我爸爸很生气,批评蒋介石,蒋也生了气,说‘你居然帮共匪讲话,还批评我的连襟宋子文’!就将他扣在江西半年。我母亲为了营救我爸爸,从杭州跑南昌跑了很多次……”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到西南。葛敬恩当时只担任浙江省政府的空衔委员,妻子身体又不太好,就没跟着去重庆,但他也决不愿在日本人治下当官,抗战大半时间就隐居上海。“他在租界里租了一块地种水果,我们这些子女也帮着他种。”

笔者问:“汪精卫、周佛海没来找你爸爸?”

葛天惠说:“找啊,怎么不找?抗战后期,周佛海来找我爸爸好几次,希望我爸爸向重庆方面说情--他要找退路么。我爸爸没理他。”
重新出山,参与接收台湾
蒋介石却没忘了葛敬恩。抗战期间,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蒋百里死了,谁来接任?蒋介石说,叫葛敬恩出来当校长!别人告诉他,葛敬恩不在这里,还在上海呢。蒋介石就任命了陈仪当陆军大学校长。

葛天惠告诉笔者:这个消息辗转传到上海时,已经是至少半年以后了。我们想,父亲本来一直是大声疾呼抗战的,现在抗战打了好几年了,你还住在上海不去为国效命,讲不过去嘛!就劝我爸爸去重庆。

当时二十来岁、读大学三年级的葛天惠,目标较小,就由他先去给父亲探路。他绕了个大圈,先到了河南商丘,再到洛阳,从西安、宝鸡……最后到了重庆。“我去看陈仪,告诉他我爸爸要来了。又过了一年还是几个月?记不太清了,大概是1944年冬天,我爸爸也过来了。”蒋介石要给葛敬恩安排军事方面的职务,但他还是不愿;想做农林部长,蒋又不给他,便去各地考察了一段。

这个时候,日本败象毕露。美、英、苏、中领导人在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反复讨论如何安排世界战后的格局,商定把在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归还中国。接收台湾问题提上了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蒋介石指定由陈仪来负责,紧锣密鼓地组成人事班底,策划接管事宜。

日本在统治台湾时期,设总督一人,总务长官一人,下面有各管理机构。国民政府当时的计划是,将台湾作为一个特别省,不设省政府,不任命省主席,而是设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由陈仪当首任行政长官。

笔者问:为什么选定陈仪来执掌台湾?

葛天惠说:“陈仪是浙江人,蒋介石信任他;他本人廉洁,不爱钱。而且,关键是蒋认为他熟悉台湾事务。”陈仪担任过福建省主席,并曾经渡海到日本占领下的台湾访问过,在当时有“台湾通”的称誉。

如果当时不是选定陈仪,是否会酿成后来的“二二八”?可惜,历史并不承认“如果”。

葛天惠介绍:长官公署设秘书长一人,由我爸爸担任;再下设有工矿处、交通处、财政处、公安处等等,各处处长也都初定了一个名单。其中严家淦能力强,由交通处转财政处兼任台湾银行总裁。(葛天惠说了几遍“严家淦能力很强”,后来老蒋小蒋都很器重他,不是偶然的,他在政坛攀升,一直当到总统。)

还成立警备司令部,司令由陈仪兼任;此外还成立了基隆港务局、高雄港务局等重要机构。

陈仪接受了接收台湾的使命后,立即布置收集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卫生等各业现状资料,同时开办各类训练班,如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警察干部训练班、银行干部训练班等,学员都从在职公务员和大、中学生中挑选,台湾人占了相当比例,先后培训了千余人,他们成了日后接收台湾的骨干。陈仪又草拟了《台湾接收计划纲要草案》送呈蒋介石过目,得到蒋的首肯。据葛敬恩后来在文章中说,“他显得很有信心”。“在赴台之前,他向蒋介石提出了几条建议:1,为了保证台湾不受大陆通货膨胀的影响,‘中、中、交、农’四大银行暂不插足台湾,仍运用原来的台湾银行管理金融;2,接收事务,概归长官公署统一办理;3,无须在台驻扎重兵。这些建议都得到蒋的核许,尤其是对中央银行的挡驾,特由蒋面嘱宋子文,才勉强办到。”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仪和当时中央、地方官员对接收台湾这么一项大事,还是想得简单了。葛天惠说:“对比一下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中央政府做了十多年的准备,而台湾1945年回归的接收事务,只筹备了年把--还是仓促上阵啊。”

笔者查到,1945年8月,有重庆台籍人士撰文:“国人往往忽略台湾人民的特性和心理”,“要台湾实行地方自治,要祖国上下以‘留东五十年老留学生’看待台湾人民”……确系有感而发,却不是陈仪等人能体会的。
十天内大翻个儿
葛天惠告诉笔者:“二二八爆发时,我姐姐看到形势紧张,教书教不下去,就回上海了。我母亲正从上海来台北看我父亲,住了一个星期也匆匆离开。我从基隆开了车到台北接了我母亲再开回基隆上‘民众轮’,一路上很少车辆行人,总算没出事。”

基隆造船厂中那些大陆来的对台湾人态度不好的同事,在动乱中就倒霉了,有的人挨了打,有个人品最不好的,差点被工人推到十几米深的船坞里去,险乎丢了命。葛天惠因为与工人一直相处不错,工人非但不打击他,还时时保护他。他也运用自己父亲的关系照顾他们。有一次厂内枪声骤起,警卫与武装工人爆发冲突,数人受伤。军警抓了一些人送到台北警备司令部。这些人的家属就纷纷前来向葛天惠求救。他就去找父亲的同事、台北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等说情,不久他们就把基隆造船厂扣留的一些工人放了。

2月28日当天,陈仪致电蒋介石:“奸匪勾结流氓,乘专卖局查禁私烟机会,聚众暴动,伤害外省籍人员。”但他认为事情不大,仅要求将21师部分兵力调返台湾即可。然而中统局台北站则密电南京:“今日之问题,已非陈仪能否统治台湾,而为祖国能否保有台湾”,建议“中央宜速增兵。一个整编师可用运送海军士兵前往台澎训练名义,分由基隆、台中、高雄及花莲四港口登陆”。蒋介石决定派兵镇压。3月5日晨,驻防昆山的21师师长刘雨卿获令,“限8日前开赴台湾平乱。旨在宽大处理,整饬军纪,收揽民心”。

葛天惠记得,三月上旬的一天,大批国军到基隆登陆,“就是从我们厂门口防波堤上开进来,我们看得很清楚,登陆时在码头上就用机关枪扫射,主要是怕有人阻挡登陆,当场打死一些台湾大学生。”

两万国军在基隆、高雄陆续登陆,台籍退伍军人组织松散,良莠不齐,除少数人退往中央山脉打游击外,绝大多数人都在大兵压境时逃避,很快被各个击破,一哄而散。各地“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之类组织领导人物相继被捕杀,其中有数百台籍精英:省参议员、县市参议员、士绅、企业家、律师、教师、记者等;被逮捕或被通缉的也有数百人,还误杀了许多根本未参加“二二八事件”的台湾民众。全台湾一片血雨腥风。

回到祖国仅五百天,广大台湾民众的群起抗争,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族群冲突,又遭到残酷镇压,这真是一场大悲剧!

谈起“二二八事件”,许多人对陈仪很不谅解。但据著名文化人李敖在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中披露:台北陷入无政府状态,这个时候,“由南京飞来一个军机,这个事我们都不知道的,秘密的,携来蒋介石手谕,指示处理原则,干什么呢?政治上尽量容忍商谈,军事上决不容暴民侵犯,并批准必要的时候呢,实施局部戒严。”李敖认为,这样陈仪就没有选择余地了。

笔者问葛天惠:当时有共产党的活动吗?

葛天惠摇头:当时我没听说共产党,他们在台湾力量并不强大,像谢雪红是后来我在大陆听说的。

笔者问:当时民众和精英们中是否有“台独”的诉求?

葛天惠也摇头:我们当时没听有人提“台人治台”之类口号,听到的主要是要求自治。
蒋介石杀陈仪为收揽民心?
“二二八事变”前后到底有多少死难者?从数百到两万,众说不一。尽管后来台湾当局和独立机构进行过几次正式调查,公布过几次数字,但质疑之声未曾断绝,不是被批评“缩小”,就是被批评“夸大”。

台湾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陈仪作为最高长官,责任无可推卸,朝野催他辞职谢罪,甚至有要求将之撤职查办的呼声。葛天惠说,“二二八”之后几天,蒋介石要我爸爸到南京去汇报情况,要他接管陈仪的职务,我爸爸没有接受。

葛敬恩本人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蒋介石急电催我到南京,我直飞南京向蒋详细报告事件经过。蒋问我:‘你可否代替公洽(陈仪的字)继续做下去?’我说:‘我做不好,还是让公洽做下去,将来会有好成绩的。’蒋默然不置可否。看得出,此时他已决定把陈仪调开。”

葛敬恩回到台北,陈仪也来找他商量要他接手。葛敬恩还是没有同意,推荐严家淦,陈仪也点头了,便向南京发出了推荐电报。但过了很久,南京宣布派当过中国驻美大使的魏道明来当台湾省主席--4月22日,蒋介石主持行政院例会,撤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依照《省政府组织法》改制。台籍人士丘念台为民政厅长,林献堂、杜聪明、刘兼善、南志信、游弥坚、陈启清为省府委员。台籍人士在省政府权力核心占四分之一,下属各机关亦尽量起用台籍人士。5月16日,台湾省政府正式建立。

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葛敬恩与葛天惠父子相继离开台湾回上海。蒋介石倒并没有太为难陈仪,不久又委派他接替沈鸿烈当浙江省主席。

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蒋介石突然对陈仪翻脸了。葛天惠对笔者说:“当时报纸上透露了一点消息,我爸爸很奇怪,陈仪的家在上海虹口,我们家住在徐家汇,他就想去虹口探望一下。没想到去的那一天,正看到军统特务在抓陈仪!我爸爸远远地看,不敢靠近。”

坊间的说法是,是汤恩伯恩将仇报。陈仪对汤恩伯有知遇之恩--汤恩伯早年读书时,多次受过陈仪帮助,连他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也是陈仪掏的钱。汤恩伯回国后不断受到陈仪保荐,节节提升。谁知他竟会告陈仪的密?

告陈仪什么呢?葛天惠说,陈仪当时思想上开始左倾,同情共产党,他手下有些是共产党的人,鼓动他“和平起义”。他觉得自己跟了蒋这么多年,现在看还是共产党的主张更对人民有好处。他觉得自己家乡浙江、上海、江苏这一带,是中国的鱼米之乡,不能再受战火荼毒,要能“和平解放”就最理想了。陈仪这时并没有掌军,就想说动镇守上海、主持江防的汤恩伯。汤一边虚与委蛇,一边就秘密报告了蒋介石。

葛天惠提供了另一种说法:“陈仪某日上厕所时,一时大意将犯禁的文件放在桌上,被人看见,报了上去,蒋介石下令军统将他抓走了。”也可能两种情况都有,“我说不清楚到底哪个是主要的?”

陈仪被免职后软禁于衢州,后被秘密押到台湾,囚禁于基隆。陈仪之死的情形令人难忘:1950年6月18日晨,曾与陈仪在福建共同推行过“新生活运动”的老相识蒋鼎文出现在陈仪面前。陈仪从容不迫,对镜整容,打好领带。蒋鼎文命行刑军士送来一盘食物,一瓶美酒。陈仪拂袖而起:“用不着,走吧!”抵达刑场后,陈仪稳步下车,对行刑的人说:“向我的头部开枪!”大步向前,口中连说:“人死,精神不死!”

蒋介石杀陈仪,是否考虑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要让陈仪当替罪羊,来收揽台湾的民心?陈仪治军,带出了很多有名的将领,像陈诚、林蔚、徐培根、汤恩伯……都官拜上将;后来当过台湾国防部长的俞大维、当到总统的严家淦,也是由陈仪提拔。然而,“通共”的罪名实在太大,使他们无法为这个具有倔强个性的老长官说项缓颊。

葛敬恩后来倒是与权力旋涡越来越远,从台湾回到大陆后,挂了个国民参政员的虚衔,相当于议员。中共进城后,见他无钱也无权,就基本上没有为难他,安排他当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葛天惠说,我爸爸与我们住在一起,“文革”中在劫难逃,被抄家四次--抄家的部分原因是他当过“反动军官”。但他活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看到中国出历史性地转变航向,到91岁去世。
感谢作者供稿,转自《明镜博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文责由作者自负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