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1140|回复: 5

科学家在日本南部海下8336米发现名为「蜗牛鱼」的怪鱼 ...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A

Rank: 5Rank: 5

积分
27493
发表于 2023-4-7 2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科学家在日本南部海下8336米处发现一种名为“蜗牛鱼”的怪鱼,一旦这种鱼离开水,就会瞬间化成“啫喱状”。


“蜗牛鱼”。 图源:BBC
科学家表示,他们在日本南部的伊豆·小笠原海沟,也就是海下8336米处,用机器拍到了这种“蜗牛鱼”。此外,这个数字应该是现有鱼类能够达到的最深深度,比之前在马里亚纳海沟观测到的8178米还深158米。
据了解,“蜗牛鱼”大概有300多种,其中大部分实际上是浅水生物。不过,“蜗牛鱼”没有鱼鳔和胶装的身体,适应力极强,它们不仅适应北极和南极寒冷水域的生活,还能承受世界上最深海沟的极端压力。一项数字显示,8000米以下的海域,鱼类所承受的压力是海面压力的800倍。
然而,它们致命的弱点也在于此,一旦周围环境没有了极端的压力,它们就会变得极其脆弱。只要一浮到水面,便会迅速融化,变成“啫喱状”。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二删除,どうもで~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64

帖子

2984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84
发表于 2023-4-7 2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白山
蜗牛鱼并不是什么新物种,而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西奥多·吉尔于1861年首次提出的。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蜗牛鱼物种可以在从浅表层水域到超过8330米的深度中找到,并且在七个海沟中发现了Liparid家族的物种。


之所以蜗牛鱼离开水,就会瞬间化成“啫喱状”,是因为蜗牛鱼的身体几乎完全由一种凝胶状物质组成,如果没有巨大的压力将它们紧密地固定在一起,它们的身体会很快熔化。
这种透明的鱼类在深海中生活,其身体适应了高压和低温环境。
这些鱼类的身体结构使它们能够在深海中生存,但当它们离开水之后,身体会迅速熔化并变成一种凝胶状物质。
目前还不知道它 的具体营养价值,况且它们生活在深海,要捕捞上来也比较麻烦。
所以,吃货们可以放过它了。
而且,它离开水就化为啫喱状,就算人工培育,烹饪它也是一道难题。
个人认为最多做成一些保健品,或者用来做发膏、美容品、护肤品之类的比较稳妥,但具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当然,如果它被定义为保护动物,那就啥也不用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76

帖子

3035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35
发表于 2023-4-7 2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看样子应该是某种鲉形目鱼类,像是深海狮子鱼。


这是它在水里面的样子,上岸后因为压强骤减而膨胀致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64

帖子

2984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84
发表于 2023-4-7 2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记得之前我的一个关于深海鱼类的答案的评论区,有一位知友说过,之所以深海鱼类都奇形怪状,除了本身进化造成的形态,部分原因是,很多深海鱼类,由于被从深海打捞上来,外界的强光会造成致盲,导致眼部变形,而失压则会造成外形变形,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片来源于煎蛋网无聊图,原图作者@咸鱼咸鱼鱼 @英国那些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34

帖子

3167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7
发表于 2023-4-7 2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报道媒体水平过菜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39

帖子

3162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
发表于 2023-4-7 20: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件事是“科学家在伊豆小笠原海沟 8336 米深度发现狮子鱼科(Liparidae,英文俗称 Snailfish)拟狮子鱼属(Pseudoliparis)的新物种”。本来没什么特别的,可以谈谈这发现刷新了狮子鱼科生活深度的纪录、刷新了“伊豆小笠原海沟深处没有鱼”的历史认识、可以比对从浅海到如此深度的四百多种狮子鱼来研究鱼对深海的适应等。
近年来,一些假说预测地球鱼类可生活的最大深度约 8200 米[1]、8400 米、8500 米,再深会导致渗透压无法调控。2017 年,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 8178 米深度发现了马里亚纳狮子鱼。这次发现的狮子鱼进一步逼近了 8400 米至 8500 米的限制、让 8200 米的估计显得保守。
某些我国媒体偏要将 Snailfish 直译成“蜗牛鱼”,搞点“在深渊发现了淡水鱼”的绝活。几年前也有类似的新闻:在阿塔卡马海沟 7500 米深处发现了几条狮子鱼,“离开水就会融化”,媒体将其直译为“蜗牛鱼”。


此类新闻频繁声称上述“蜗牛鱼”是脂鲤科的,大概是一开始有个编辑人员复制粘贴“蜗牛鱼”去百度搜索、找到了有这类俗称的淡水鱼,然后以讹传讹。
这次题目里引用新闻似乎还没处理好“有几百种,其中大部分是浅水生物”和“压强不够就迅速融化”的平衡。浅海的狮子鱼物种没这现象,深海的狮子鱼物种在被人捞起来且没有加压冷水容器时因减压和温度过高而受损。深海狮子鱼的身体本就是凝胶状的,减压主要导致结构膨胀·错位·局部破裂,将其描述为带引号的“融化”可能是编辑人员没见过凝胶状的鱼、少见多怪,不带引号就近乎造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