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Hi~登录注册
查看: 2328|回复: 0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商家A

Rank: 5Rank: 5

积分
27198
发表于 2019-9-5 09: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4

帖子

3742

积分

中学二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42
发表于 2019-9-5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 @晴多 邀请
济南的风俗其实挺多,而且大部分和全国也都差不多,诸如煮腊八粥,吃破五饺子,二月二炒黄豆,拿糖瓜祭灶王,这些是没什么说的。
不过要说吧,倒是有一件事,外地没有听说过,就是踩藕。
济南被称为北方江南,又叫泉城,也是地下水丰富的地方,趵突泉,大明湖,拜琼瑶奶奶所赐,都是全国文明的景点。
而大明湖在作景点之前,其实并没有现在这般好看,老济南人都知道,所谓鹊华桥,超然楼,玉斌府,都是新盖的,还没有我年纪大。再之前,大明湖还是很荒凉的。
但是,游人稀少却意味着自然环境好。张宗昌有诗云“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有了荷花,自然就有藕。而济南也就延伸出了这样一个踩藕的风俗。
其实济南人摘藕和外地一样,无非挽上裤腿或者套上皮裤,下水去踩,找到藕后,摘下来,也就完了。具体动作,百度有讲,摘抄一段,大家共赏。
找到藕枝后,还要找到合适的藕节,然后用力一踩,一枝鲜藕便从根上断下,再用脚将藕挑出水来,抓一块藕上的黑泥,涂在断口外,以免灌进水去。因藕内有空气,能够浮在水面上,否则就会沉入水中。最后将飘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来,再挑到市场上去出售。
曾经的大明湖,湖水不深,且无人管理,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来到这里,摘莲蓬,看踩藕。
而对于大人来说,这一湖白莲,倒都是菜肴。荷花可以加糖油炸,荷叶可以填馅上屉,或者作为包装来裹草包的包子。而藕呢,切成薄片,两片夹肉,挂上鸡蛋与面糊,下锅宽油炸至金黄微焦,入口酥脆,倒是有趣。
只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大明湖作为景点之后,再无踩藕之人了。所谓奶汤蒲菜/明湖莲蓬/泉水泡茶,皆是骗人,莫要相信了。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9

帖子

3128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8
发表于 2019-9-5 09: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邀。
农历的四月过了,端午就近了。家乡台州温岭,瓯越故地,地处海隅,风杂吴楚。
五月初五,端阳。楚人纪念屈原的日子。插艾草、挂菖蒲剑、饮雄黄酒、吃锡饼,皆是端午必不可少的旧俗。
这一天,大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把雄黄涂在小孩的耳、鼻、额头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不受蛇虫的伤害。家家户户插艾草、菖蒲于门眉,清香异常。说是为了辟邪,但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是为了纪念对香草有特殊嗜好的三闾大夫。
其实有屈原前就有了端午节。端午也叫端阳,是古越人的年节。古越人以龙为图腾,这天也是他们祭祀龙神的日子。所以,端阳节是以其神秘的原始形态首先出现在越地。
五月也被越人认为是毒月,初五更是毒日,暑气上升,五毒俱出。这一日人们饮雄黄酒防蛇,熏艾草驱虫。五月初五,端阳,似乎一开始就沾染着凶顽之气。
公元前3世纪,楚国灭越,派春申君治吴。楚人给吴越两地带来了最初的楚文化影响。从春申君治吴至西晋的永嘉之乱,长达五百多年,中间虽有秦汉置郡设官驻兵,但楚人在吴越仍有强大的势力和影响。
越地的端阳节,却因两个楚人而出现祭祀对象的转变。
第一个是伍子胥,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直臣,因馋被弃,惨遭赐死且沉尸水底。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祭奠。后来是更有名的屈原,相传屈原于汨罗江自沉,人们打捞不起他的遗体,发明了端午的遗俗:划龙舟是为了寻找屈子的尸体,将粽子扔入水中是为了让鱼虾有食可吃,不致打扰他的安宁。到东汉,江南地区还有了祭祀孝女曹娥。
在楚地和吴越,农历五月初五本是个艳阳高照,天和气清的日子。但这一日的主角却不是登高的青山,放眼的绿野,也不是越人的图腾龙神,而是这块土地上纵横交错的大江大河。人们一边赛龙舟,一边向江河投献粽子祭品。
于是粽子成了越地端午节重要的节日食物。但是很奇怪,家乡现在却不兴包粽子,而是在端午这天吃锡(拭)饼。
锡饼是由面粉加水在平底锅中摊拭而成,皮薄如锡纸而形似圆月。吃时,只需把日常小菜卷入其中即可。在乡下,端午当天人们会互相馈送自家的锡饼,东西虽简单,但邻里间似乎争的就是个人情世故,礼尚往来。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1.jpg 摊锡(拭)饼
这吃锡饼的习俗,似乎仅限于温岭所在的原古台州府辖区,还有温州北面的乐清。家乡端午吃锡饼的风俗是何时开始的?又是从何而来?这似乎有些可说,待姑妄言之。
最晚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本地在端午时节还是吃粽子的。明《嘉靖太平县志》有载:“五月初五,是日民家男女皆饮菖蒲酒,插艾,为角黍相馈遗。先年或有作龙舟,使善操舟者,竞渡以争胜负,今衰焉。” 角黍就是粽子,这里没提到锡饼或与锡饼类似的食物。
而在闽南一带,当地有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因为那边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于是,五月初五那天,当地人就用米粉、番薯粉,调成糊,煎成一张薄饼狀,称“煎堆”。说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那天也就补好了。
这种闽南端午食俗中的“煎堆”与我们这里的锡饼、麦油煎、麦饼,应多少有点关系吧。明末清初,闽浙间渔汛路线形成,闽南人开始大规模迁居浙江南部沿海地区。而闽南人与我们当地人的交流融合,对此间的风俗习惯形成影响至深,这就可能包括端午节吃锡饼的食俗。
锡饼最早出现在本地文献,是在清代声韵学家戚学标所编撰的《台州外书》:“立夏以薄饼裹肉,菜渗苦味啖之,谓之醉夏。” 戚学标为清代乾嘉时期的音韵学家,因此锡饼或类似锡饼的食物,应在两百多年前的乾嘉时期就出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31

帖子

3154

积分

中学一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
发表于 2019-9-5 09: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谢邀啦! @晴多
有这样一座文化名城,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运河之都”的美称,是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地,一座位于鲁西南部腹地的三线地级市,这座城市,就是山东济宁,而我家则位于邹城,隶属于济宁市的一座县级市。
要说起济宁民俗,最独特的大概就是结婚了吧。男女双方在举行婚礼前,必须要举行一次“抱鸡”仪式,这个任务只能由比自己小的弟弟来完成,若是没有亲生弟弟的家庭,则选择由侄子或者男方的堂弟来完成。
这个仪式是一种婚姻的传承,除了抱鸡象征着抱吉,男孩接纳这份传承之后,也寓意着这份吉利将延续至后一代,这也是为什么必须由男孩完成这个仪式了。(在网上找不到好看的图,如果以后能找到就补上)
这种必须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在济宁市里的小乡镇特别的普遍,而位于市中区的市民,已经在慢慢漠视这种习俗,对于新一代年轻的我们而言,自然而然是希望这种略微封建的民俗,能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并且被一线二线城市里更加新颖的理念同化。
可是对于山东本地的年迈老人来说,这种已经传承千年文化习俗,已经流淌在骨子里的观念,是不允许被割舍的,更是不允许被任何事物所同化、所替代的。
济宁还有很多小吃也十分有地域特色,甏肉干饭可以说是在山东地区十分有名声的一种小吃了,虽说看起来并不太起眼,但我真的特别爱吃这个饭,口味贼棒!这张图是我前段时间和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拍下来的,如下:
济宁近几年的发展还算不错,在保留传承许久民俗文化的同时,有更多新颖的生活方式逐渐替换掉封建的生活方式。我下午的时候在邹城市中心图书馆看书,在本地逼格算是很高的图书馆了,旁边是孟子大剧院,手机没电了没办法拍摄,明天去看书的时候补上。这是我今天看的书——《博弈论》。
希望我的家乡济宁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我很爱我的家乡,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尤其是最爱甏肉干饭,从小吃到大,是我童年生活里最幸福的味道。这道饭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有机会来济宁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尝一尝呀!
补图(๑´∀`๑)
邹城图书馆
图书馆内
(๑´∀`๑)补的图有点偏题了,就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